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3 22: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课前回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 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经过及结果
第一阶段:
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第二阶段: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趁火打劫: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KM2领土
影 响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2.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思考: 1851年的中国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一起探讨吧!
八上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创立“拜上帝会”、①金田起义、②永安建制、③定都天京(南京)、
④《天朝田亩制度》、⑤北伐,西征、⑥天京事变、
⑦天京陷落
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意义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持续了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建立了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政权。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太平天国为何迅速兴盛,又为何迅速灭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温故知新——中国王朝末日农民起义
末世农民起义 时 代 原 因 发起口号
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军起义 元末红巾军起义
李自成起义
秦末
暴政、矛盾尖锐
大雨误期
大楚兴,陈胜王
伐无道,诛暴秦
东汉末年
腐败、矛盾尖锐
自然灾害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明末
腐败、矛盾尖锐北方干旱
闯王来了不纳粮
均田免赋
有何共同点?
元末
腐败、矛盾尖锐
黄河决堤
莫道石人一只眼,
此物一出天下反
原因:
口号:
规律:
具有宗教神秘色彩
都因腐败、矛盾尖锐、自然灾害爆发
腐败、矛盾尖锐、天灾会导致农民起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太平天国爆发原因?(背景)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1)外因(根本原因):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
矛盾激化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gān]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课本第14页 人物扫描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宣传基督教义
洪秀全雕像
(3)个人原因:洪秀全屡次科考不中,创立“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①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43
1851.1
准备
创立拜上帝会
开始
发动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1851.9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初建政权
南王:冯云山
天王洪秀全
西王:萧朝贵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②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兴起
永安封王是否存在
某些隐患?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集团
示意图
天王洪秀全,“万岁”
东王杨秀清,“九千岁”
西王萧朝贵,“八千岁”
南王冯云山,“七千岁”
北王韦昌辉,“六千岁”
翼王石达开,“五千岁”
观察示意图,分析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特点。
天王洪秀全地位最高,称“万岁”。其余几位王地位等级依次递减,具有明显的尊卑差异。说明太平天国只是以宗教思想为外壳吸引民众,但其内部仍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等级尊卑观念。这也为后面领导集团走向腐化、争权夺利埋下了伏笔。
1851年初,金田起义
1851年9月,永安建制
1853年3月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43
1851.1
准备
创立拜上帝会
开始
发动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1851.9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初建政权
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
1853.3
全盛
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全盛
①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内容
目的
积极意义
局限性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主张废除私有制平均财富)
未实施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鼓舞调动群众
③北伐和西征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影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④天朝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
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
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
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
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
期。
时间
发展阶段
1851 1852 1853 1856
兴起:金田起义
发展: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全盛时期
天王府模型、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图为南京天王府遗址陈列馆藏品,引自百度百科
三、天京陷落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官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怖、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官。
——李侃《中国近代史》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转折
1.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密诏
处死




1856年
1
2
3
4
5
6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影响
结果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
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天京事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士气低落,太平军内部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罗尔纲《论洪秀全》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转折
2.挽救措施
(1)洪仁玕:《资政新篇》
未实施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
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原因 为改变不利局面,通过改革挽救危局
内容
结果
特征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受历史条件限制,未能施行;
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道路。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转折
②挽救措施
(2)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陈玉成
李秀成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间
目的
主要内容
经济主张
作用
相同点
能否实施?
太平天国的百姓会更喜欢哪项制度?
定都天京后(强盛时期)
天京事变后(衰落时期)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振兴太平天国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主张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私有制
反封建
推动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方向
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
都体现反封建的革命性; 都脱离实际,未能实施
3、天京陷落
过程
①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②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标志
天京沦陷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纲领不切合实际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材料一:
材料二:
曾国藩,奉命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李鸿章,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洋枪队,由外国人训练的中国军队,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积极影响: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鱼宏亮
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胡绳
5.评价:
评价方法:①定性;②一分为二+史实。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性的苗头。 ——马克思
消极影响: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孙中山
1851
1853
1856
1859
1861
1864
《天朝田亩制度》
本课线索
(1851—1864)
共14年
1851年—1864年
时间:
准备:
起义原因:
清政府腐败统治和列强侵略,激化阶级矛盾;
自然灾害不断;
开始:
全盛:
课堂小结:
制度建设:《天朝田亩制度》内容、评价
《资政新篇》
失败:
性质: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空想性
革命性
转折:
课堂检测
1、“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A
2、《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 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B
C
4.(2021·湖南怀化·5)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