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捡起 榨油 羡幕 播种
B.外婆 茅亭 浇水 箩筐
C.垂曼 沉浸 嫌弃 泡茶
2.下列对课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白鹭》通过对白鹭的描写,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B.《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花生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C.《桂花雨》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D.《珍珠鸟》一文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人与鸟,除了人与人之外,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3.日积月累。
1.《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课文按____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详略得当,其中详写了________。这样的写法可以________________。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____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________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3.虞世南在《蝉》这首诗中借蝉表明品格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境,写字词。
1.我们家后园有bàn mǔ( )空地,母亲fēn fù( )我们把它开辟出来种花生,翻地,bō zhǒnɡ( ),jiāo shuǐ( ),没过几个月收获了。
2. 每年到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都chén jìn( )在桂花的香气里。在这个季节里,我家都能jiǎn( )几大luó( )桂花,用来pào chá( ),做ɡāo bǐng( ),享受大自然给予的ēn huì( )。
5.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
(2)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3)花生的果实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4)母亲吩咐我们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
6.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小时候,我_____对什么花,_____不懂得欣赏。
(2)_____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_____觉得大了一些。
(3)_____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_____差多了。
(4)_____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_____它敢一点点挨近我。
7.课文内容回顾。
1.《白鹭》是我国近代文学家郭沫若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等几幅图画的描述,赞美了白鹭是一首____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_______。
2.一花一鸟总关情。“我”时时想起“摇花乐”,桂花雨,那是对故乡的_____之情;“我”与胆小的珍珠鸟之间的情,那是源于______。
3.《蝉》的作者是______,诗中表达出对人的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享受着小家伙的情意。(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话印在我的心上深深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
班级里的同学制定了一份班级公约,现在正讨论该删除和修改哪些不合理或重复的部分。请谈谈你的看法,把理由写具体。
班 级 公 约
1. 按时上学,迟到的在走廊罚站一节课。
2. 上课专心听讲,同桌相互监督。
3. 按时完成作业,欠交作业或抄作业的同学要通知家长。
4. 要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拖拉或抄袭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四、信息匹配
10.选词填空。
居然 竟然
(1)这样的宏伟建筑,_____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2)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_____收获了。
因为……所以……如果……就……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即使……也……
(3)_____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_____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
(4)我们的设计_____新颖,_____很有创意,获得大家的好评。
(5)_____花生的好处有这么多,_____大家都喜欢它。
评卷人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平台。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倾慕——( ) 优点——( ) 辨别——( )
12.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论花生,是因为( )
A.父亲和“我们”相聚,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B.父亲要向“我们”讲做人的道理。
C.父亲要告诉“我们”关于花生的知识。
13.选文中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4.选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
15.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赞不绝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改变意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请你补充完整。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最大的玫瑰花,一个小女孩_________,校长看到了__________,又摘了两朵玫瑰花送给小女孩,并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惊讶”一词在短文中出现了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
20.你觉得短文中的“校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六、书面表达
21.习作乐园。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对自己钟爱的东西都有着特别的感情,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它是怎么得来的?有什么特点?请你围绕你的心爱之物写一篇习作,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所选词语均是生活中常用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A.有误,“羡幕”的“幕”应为“慕”,意思是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B.全部正确。
C.有误,“垂曼”的“曼”应为“蔓”,意思是垂挂的枝蔓。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对学过的文章非常熟悉,对作者以及文学常识要有一定的积累,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也要非常熟悉。
在本题中对课文分析错误的是D项,《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此文语言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
3. 许地山 借物喻人 事情发展 种花生 收花生 品花生 议花生 议花生 突出文章的中心 站着钓鱼 玻璃框 设计的镜匣 白鹭钓鱼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古诗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名人名言与课文重要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在组织材料上有详有略,重点写了议花生,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作者在选材时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故根据课文内容可知,《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收花生、品花生、议花生。文章详略得当,其中详写了议花生。这样的写法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语段出自课文《白鹭》,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故根据课文内容原文理解与填空即可,即: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白鹭钓鱼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3.《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全诗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朝时期的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其中借蝉表明品格高洁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 半亩 吩咐 播种 浇水 沉浸 捡 箩 泡茶 糕饼 恩惠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看拼音写汉字。
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要过关,平时要多听、多读、多写。拼音知识扎实了,汉字书写才会正确。同学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笔画规范,笔顺正确;要多读几遍,再下笔。这样,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会更高。书写时要注意“箩、糕、惠”这些容易写错的字。
5. 暖和 精致 倾慕 嘱咐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意思是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近义词为 暖和,温暖。反义词为寒冷,冰寒。
精巧:指精细巧妙。
爱慕:意思是喜爱仰慕。
吩咐:指口头指派或嘱咐。
6. 无论 都 即使 也 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本题前面分句提出条件“我对什么花”,后面分句说明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我不懂得欣赏”,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根据句意,属于无条件达成结果,适用关联词“无论……就……”或者“不管……都……”。
(2)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后面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觉得大了一些”,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3)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后面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比摇下来的香味差多了”,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4)本题“它敢一点点挨近我”的原因是因为“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分句之间为因果关系,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7. 清水田里钓鱼 清晨小树上站立 黄昏的空中低飞 精巧 散文诗 思念 信赖 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辨析。
1.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2. 本题考查的是《桂花雨》作者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本题考查的是《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此文语言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
3. 本题考查都是《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内容是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8. 对比 桂花很小,藏在叶子里,不像梨花、桃花那么引入注意。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保护环境。 我默默地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结合原句的题干进行分析和变化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意句子结构。本题中原句的修辞手法是对比,仿写的时候注意使用相同的手法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用加点词语造句,原句中的加点词是关联词语,表示条件关系,仿写的时候注意前后语句的关系。
3.本题考查的是把句子写具体,注意语言完整流畅,写出我是怎样享受的,描写出状态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本句话中的问题在于语序不当,可以改为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9.我认为第1条要修改,让迟到的同学在走廊罚站会伤害到他的尊严,可改为“迟到的同学要写检讨”;第3条与第4条重复了,保留一条就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口语交际,即语言表达能力。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本题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根据制定的班级公约,讨论该删除和修改哪些不合理或重复的部分。修改班级公约,首先观察公约是否都合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公约要加以修改;其次,观察公约是否重复,做到简约、合理。根据阅读这次的公约可知,公约第1条是让迟到的同学在走廊罚站一节课,这条应该修改,因为让迟到的同学在走廊罚站会伤害这些同学的自尊心,可修改为“迟到的同学要写检讨”类似的公约即可。公约第2条“上课专心听讲,同桌相互监督。”合理,同桌互相监督可以有效减少课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课等行为。公约第3和第4都是说完成作业的事,意思重复了,保留一条就行。
10. 竟然 居然 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通常可换用,只是“居然”的语气略重于“竟然”。
“居然”,表示预期和结果相反,含有“没料到会这样”的意思。
“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但它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竟然”的使用范围要大于“居然”,“居然”后面往往跟着的是一个另作者或说话者不希望得到或发生的结果,而前面往往会有一个主观的正面意识或者客观的常识,而后面则是与之相反的结果。“竟然”的范围就要大很多,后面可以是主观意愿的反面,也可以是主观意愿的正面,当然也可以与主观意愿无关。
关联词的选择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3)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4)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5)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11. 爱慕 好处 分辨
12.B
13. 桃子 石榴 苹果 不计较名利,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14.借物喻人
15.只顾打扮自己,游手好闲的人;穿得漂亮,却品行不端的人。
【解析】
【分析】
11.
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要求在文中寻找,降低了难度,熟读文段,寻找有同字且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
倾慕:意思是倾心爱慕。文中有爱慕。
优点:好处;长处(跟“缺点”相对)。文中有好处。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文中有分辨。
12.
考查文段理解。
本语段选自《落花生》,这篇课文讲了“我们”种在后园的花生收获了,“我们”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并在谈花生时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由“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可看出父亲向作者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13.
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父亲拿桃子、石榴、苹果同花生作比较,来说明花生“虽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朴实无华的特点。
14.
考查对写作手法。
根据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可知父亲借花生说人,这种写法是“借物喻人”。
15.
此为拓展题目,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现实生活完成,合理即可。
如:现实生活中打扮花枝招展却不做事,靠老人养活的年轻人;穿的光鲜亮丽,品行不端的人。
16.文中指同学们对那朵大玫瑰花一直夸赞。
17.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18. 摘下了这朵玫瑰花 在了解到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后 这是给她和她妈妈的奖励
19. 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玫瑰花 小女孩把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20.校长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首先要找出该词语在文中的准确位置,然后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来理解。赞不绝口:指不停的称赞。
17.
本题考查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改为陈述句,应把“不正……吗”去掉,结尾用句号。
18.
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
熟读课文,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即可。本段记叙了花园里开了一朵特别好看的玫瑰花,可是有一个小女孩直接就把它摘走了。同学们既惊讶,又气愤。可是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小女孩,问清原因后又摘了两朵大玫瑰送给她,并且告诉女孩,那是奖励女孩和她妈妈的。
19.
本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同学们第一次“惊讶”:结合文段“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可知,是因为学校花房里开了一朵从没见过的最大的玫瑰;第二次“惊讶”:结合文段“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可知,是因为小女孩竟然在大家的注视下摘下那朵最大的玫瑰花。
20.
本题考查人物分析。
从关键词“亲切地问”“这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可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善于教育他人,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
21.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象棋
中国象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益智,锻炼谋略的大好舞台,但是,对于我来说,是我的心爱之物,以前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上它,我弹了弹象棋上的灰尘说“我其实和象棋有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故事。”
先从晚上说起吧。有一天晚上,我们乘车去‘云南过桥米线’的店铺里吃饭,路上,一座座绚丽的店铺‘飞’过眼前,我的父亲找了个车位下车了,突然,我看见展柜上有我的梦寐以求的磁力象棋,我兴奋得两眼发光,我的脚步不知不觉的慢了下来,眼光,也不禁放慢了,我目不转睛地望着那副象棋,我痴痴地站在那里,眼睛死死地勾住那副象棋生怕被别人买走,知道肚子打起了‘小锣鼓’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吃完美味的过桥米线我顶这个‘大肚子’去了那家杂货店?嗯嗯,我清了清嗓子说“‘什么’?!我那时候说,象棋没有了?我大惊失色我的心碎成碎片,碎片成了碎渣,碎渣又成了灰尘……泪水在我的眼眶中翻江倒海地转着,那时,我终于知道痛不欲生是什么感觉了。当我伤心至极时,老爸神秘地把一个包装盒塞在我手中,我拆开了,定睛一看,啊!是我那副崭新的象棋!原来最后一副象棋是被爸爸买的,那时,我禁不住眼泪花花 。
我的心爱之物也是来之不易嘀!。一天,受到了小哥哥的挑衅,所以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下了,我兴奋地磨拳擦掌,满脸堆笑地看着小哥哥,好像要引入我的圈套似的。比赛开始了,我先给哥哥来个拿手“好菜”——“炮打击”不料刚下一步就被哥哥破了。我很生气炮往前一走,嘿!小哥哥把我卒往前一移,嘿!雕虫小技还难得到我?我想到。不过我的白日梦马上被打破了,小哥哥把马一立,嘿!挡住了我的目标把时间推到十分钟之后……“可恶”我对小哥哥说,怎么只剩个光杆子司令了,什么兵呀!車呀、炮呀、统统被吃了。我不得不投降了。
“迟早,我的象棋技术会提高的!”我对小哥哥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为自命题的状物作文,要求写一写自己的心爱之物。
你肯定有自己喜爱的事物:喜爱的玩具、喜爱的动物、喜爱的植物……选择你喜爱且熟悉的去写。如写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要想写活小动物,先要观察小动物,以便在写作时把握、介绍,关于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然后深入了解小动物,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如写一种物品,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这种物品在外形、用途等方面的特点。在介绍时,也可以结合一定的事例,这样能使作文更具趣味性、画面感、亲近感;最后赋予习作情感,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才能让所写之物真正“活”起来。写作时语句要通顺、流畅,运用各种写作手法进行描写,突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