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7 20:45:0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黄冈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正电,说明摩擦过程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B.电压表不可以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上
C.导体两端有电压,不一定能形成电流
D.电能表是测量电功或记录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
【答案】B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丝绸摩擦玻璃棒失去了电子,玻璃棒带正电,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压表内阻大,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此时测电源电压,B错误,符合题意;
C.导体两端有电压,如果不是通路,没有电流,有电压时不一定形成电流,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能表是测量电功或记录用电器耗电能的仪器,读取电能表时,电能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物体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电压表可以连接在的电源两端;形成电流的原因是电路中有电流,电路是闭合的。
2.(2021九上·中山期末)秋天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会变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B.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后变得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2021九上·青岛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伏特(V) B.安培(A) C.欧姆(Ω) D.库伦(C)
【答案】D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伏特(V)是电压的国际单位,A不符合题意;
B.安培(A)是电流的国际单位,B不符合题意;
C.欧姆(Ω)是电阻的国际单位,C不符合题意;
D.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国际单位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伦。
4.(2020九上·北京月考)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是(  )
A.安培 B.库仑 C.欧姆 D.伏特
【答案】B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安培(A)是电流的国际单位,A不符合题意;
B.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B符合题意;
C.欧姆(Ω)是电阻的国际单位,C不符合题意;
D. 伏特(V)是电压的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荷量用q来表示,单位是库伦,符号为C。
5.(2021九上·密山期末)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两个小球带电后(球上标注的是所带电荷种类).会出现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C.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负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应该相互吸引,而图中两球相互排斥,B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正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而图中两球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带电体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2021九上·林甸期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带负电。 如图甲,用橡胶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让橡胶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验电器的金属箔也会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与橡胶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乙中,橡胶棒靠近金属球B时,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减小
D.图乙中,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橡胶棒A带负电,说明橡胶棒得到电子,即橡胶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A不符合题意;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不符合题意;
C.橡胶棒A没有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所以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橡胶棒A带负电,接近金属球B上,B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而远离,转移到金属箔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2021九上·凤山期末)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甲互相排斥,则(  )
A.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 B.乙可能不带电,丙一定带负电
C.乙可能不带电,丙一定带正电 D.乙一定不带电,丙可能带正电
【答案】C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甲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乙可能不带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乙可能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丙和甲相互排斥,说明丙一定带正电。
故答案为:C。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带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8.(2021九上·钦北期末)电脑显示屏容易吸附灰尘,是否因为带有静电呢?小科用一个带负电的泡沫塑料球靠近显示屏,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可见,显示屏(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泡沫塑料球带负电,若显示屏带正电,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小球与屏幕之间会产生引力,小球也会被吸引,如题图所示;若显示屏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则泡沫球对屏幕会产生引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同的,泡沫球也会被屏幕吸引,即显示屏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9.(2021九上·防城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答案】A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说明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中和掉一部分电荷,所以张角变小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异种电荷接触时会发生电中和现象来进行分析。
10.(2021九上·崆峒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箔片张开,验电器B不带电,再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接触后,A的箔片带正电,B的箔片带负电
B.连接的瞬间正电荷从A向B移动
C.金属杆中瞬间电荷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
D.接触后B验电器箔片张开,A验电器箔片闭合
【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A后,验电器A会带正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原先不带电的验电器B会与A带同种电荷即正电,A不符合题意;
BC.A带正电,B不带电,A由于缺电子会从B上夺得电子,所以B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上转移,正电荷没有发生移动,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接触后B的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A验电器由于得到B的电子其正电荷量减少,但俩金属箔片依然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但张角比连接前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2021九上·新化期末)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
A.干木头 B.硬币 C.塑料杯 D.柴油
【答案】B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ACD.干木头、塑料杯和柴油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ACD不符合题意;
B.硬币容易导电,属于导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等。
12.(2021九上·前进期末)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属 C.木材、金屑 D.石墨、橡皮
【答案】A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木材,橡皮是绝缘体;石墨、金属是导体。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常见物体中有木材,橡胶、玻璃等。
二、填空题
13.(2021九上·双辽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g月壤,“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在月球上相比,带回的月壤样品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不锈钢勺、陶瓷碗等物品中,   是导体。
【答案】不变;不锈钢勺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从月球带回的1731克月壤样品,到达地球表面时其质量将会不变。
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陶瓷碗是绝缘体,不锈钢勺是导体。
【分析】物体的质量和空间位置无关,不随位置变化;金属是常见的导体。
14.(2022·郑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市场上一款常见的静电吸尘器,使用时,按照刷子上的箭头方向刷,就可以刷除衣服上的棉絮、毛絮和灰尘等。刷子摩擦后带上了电,由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刷子可以吸引灰尘。若刷子与衣服摩擦后带上正电荷,则衣服将因为   而带上负电荷。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得到电子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刷子可以吸引灰尘;刷子通过摩擦带上正电荷,是因为刷子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刷子失去的电子转移到衣服上,衣服得到电子,从而带上负电荷。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物体在摩擦时得到电子带负电。
15.(2022九下·开州月考)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塑料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带负电,那么B的带电情况是     (选填“一定不带电”、“一定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或带正电”);如果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答案】一定带正电;吸引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已知A带负电,由图可知,AB相互吸引,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所以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又因为BC相互排斥,说明BC一定带同种电荷,则说明B球一定带正电,因此C球也一定带正电;CD相互排斥,说明CD带同种电荷,则D球一定带正电。
如果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因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分析】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两个小球排斥时,两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当两个小球吸引时,两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16.(2021九上·高要期末)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丙;弱;失去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丙图中玻璃棒与橡胶棒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
【分析】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17.(2021九上·大化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    电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
【答案】正;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它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分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8.(2021九上·富川期末)自然界中存在   种电荷,我们可以利用   (选填“验电器”或“电能表”)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答案】两;验电器
【知识点】两种电荷;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实验室中,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
【分析】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9.(2021九上·东莞期末)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他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图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与衣物   ,使两个气球带了   电荷,而互相   的结果。
【答案】摩擦;同种;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出现如图所示现象的原因是与衣物摩擦起电,由图可知,两只气球相互远离,说明两只气球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分析】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0.(2021九上·瑶海期末)A、B、C三个轻质塑料小球悬挂在细丝线下端,它们靠近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可以判断一定带电的小球是   。
【答案】A、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由图乙可知,A、C相互排斥,故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A、C一定带同种电荷,由图甲可知,A、B相互吸引,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A、B可能带异种电荷,又由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可知,B也有可能不带电,故可知一定带电的小球是A、C。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21.(2021九上·燕山期末)如图所示,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   (选填“正”或“负”)电荷。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2/01/25/db/6d/db6ddc59f58f264a825321897610eafd.png]
【答案】正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的原因是头发和气球带上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因此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分析】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2.(2021九上·崆峒期末)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小球A   ,小球B   。(均选填“一定带正电”、“一定带负电”或“可能不带电”)。
【答案】可能不带电;一定带正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的过程中会失去电子,所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图,B球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一定带正电;A与B相互吸引,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是带电体B吸引轻小物体A,即A也可能不带电。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作图题
23.(2021九上·舞阳期中)如图所示塑料杯中盛有适量水,在杯底开一小孔,水能竖直流下(图中虚线所示)一带电玻璃棒靠近细小水流(始终不接触),请用实线画出此时水流的路径。
【答案】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带电玻璃棒靠近细小水流时,小水流被吸引,水流的路径向玻璃棒一侧发生偏转,如图所示:
【分析】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0九上·高平期末)小梁在学习了两种电荷的相关知识后,用一段细铁丝做成一个支架,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如图所示),使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然后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小梁想通过实验探究此时饮料吸管究竟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请你帮助小梁完成探究过程。
(1)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    。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
【答案】(1)丝绸 、玻璃棒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吸管一端,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排斥,说明饮料吸管带正电,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吸引,则饮料吸管带负电。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为了验证吸管带“正电”还是“负电”,可选择的器材有:丝绸、玻璃棒等。(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吸管一端,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排斥,说明饮料吸管带正电,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吸引,则饮料吸管带负电。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25.(2020九上·江津月考)实验: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奧秘,他们分别用下面的两组物质相互摩擦:
①[丝绸]--(玻璃棒]②[毛皮]--[橡胶棒]:
问题1: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橡胶棒带的电荷是   (正、负)电荷。
问题2:琪琪同学用梳子给自己梳头,然后用梳子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他们发现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则梳子靠近橡胶棒的时候会与橡胶棒   (排斥、吸引、无作用)。
问题3: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知道,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   ,相互摩擦过的两个物体会带上   电荷。
问题4:甜甜同学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物体M,二者相互吸引,于是甜甜同学得出物体M带有某种电荷的结论,而同组的新新同学却说,得出结论为时尚早,还需要进--步验证才行,那么接下来新新同学应该如何验证呢?请把她的做法写下来:   。
【答案】负;吸引;转移;等量异种;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M,如果M被吸引,说明M不带电,如果M被排斥,则M带负电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问题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问题2:梳子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他们发现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梳子带的是正电荷,橡胶棒带负电荷,则梳子靠近橡胶棒的时候会与橡胶棒吸引。问题3:摩擦起电的本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故相互摩擦过的两个物体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问题4:甜甜同学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物体M,二者相互吸引,则M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此时的做法是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M,如果M被吸引,说明M不带电,如果M被排斥,则M带负电。
【分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情况。
五、计算题
26.(2021九上·黄浦期中)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5库。求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答案】解:物理学当中把每1秒通过导体任意横截面的电荷量表示电流的大小,则有
答:通过该导体的电力流为0.5A。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量和时间的比值,计算电流的大小。
27.(2019九上·浦东期中)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多少?
【答案】解: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It=0.3A×10s=3C。
答: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C。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电流大小和时间的乘积,可以计算电荷量的大小。
28.(2018九上·黄埔期中)若6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90库仑,求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答案】解: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 =1.5A。答: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1.5A。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电荷量和时间的比值计算电流的大小。
六、简答题
29.(2021九上·密山期末)小丽把塑料匙在毛衣上来回摩擦,然后放在缓慢下流的细水流旁边,会发现水流向塑料匙偏转。根据这一场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塑料匙为什么能够吸引细水流?
(2)若塑料匙带负电荷,那么塑料匙和毛衣谁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答案】(1)答:塑料匙在毛衣上来回摩擦时,通过摩擦使塑料匙带上了电,即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由于带电体有吸引物体的性质,所以当将塑料匙放在缓慢下流的细水流旁边,会发现水流向塑料匙偏转。
(2)答: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本质是核外电子的转移,若塑料匙带负电荷,是因为电子从毛衣转移到了塑料匙上,说明塑料匙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1)不同物体摩擦后实现电子转移,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电子带负电,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30.(2021九上·集贤期末)小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发现家里吊扇叶片沾满了灰尘,且比其他物品上沾灰多些,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他解释一下。
【答案】答:吊扇叶和空气摩擦带电,吸引空气中轻小的灰尘,所以吊扇叶片比其他物品上沾灰多些。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吊扇叶和空气摩擦,使吊扇叶带电,吊扇叶吸引空气中轻小的灰尘,所以吊扇叶片比其他物品上沾灰多些。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黄冈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正电,说明摩擦过程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B.电压表不可以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上
C.导体两端有电压,不一定能形成电流
D.电能表是测量电功或记录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
2.(2021九上·中山期末)秋天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会变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B.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后变得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3.(2021九上·青岛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伏特(V) B.安培(A) C.欧姆(Ω) D.库伦(C)
4.(2020九上·北京月考)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是(  )
A.安培 B.库仑 C.欧姆 D.伏特
5.(2021九上·密山期末)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两个小球带电后(球上标注的是所带电荷种类).会出现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6.(2021九上·林甸期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带负电。 如图甲,用橡胶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让橡胶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验电器的金属箔也会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与橡胶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乙中,橡胶棒靠近金属球B时,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减小
D.图乙中,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7.(2021九上·凤山期末)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甲互相排斥,则(  )
A.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 B.乙可能不带电,丙一定带负电
C.乙可能不带电,丙一定带正电 D.乙一定不带电,丙可能带正电
8.(2021九上·钦北期末)电脑显示屏容易吸附灰尘,是否因为带有静电呢?小科用一个带负电的泡沫塑料球靠近显示屏,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可见,显示屏(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
9.(2021九上·防城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10.(2021九上·崆峒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箔片张开,验电器B不带电,再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接触后,A的箔片带正电,B的箔片带负电
B.连接的瞬间正电荷从A向B移动
C.金属杆中瞬间电荷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
D.接触后B验电器箔片张开,A验电器箔片闭合
11.(2021九上·新化期末)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
A.干木头 B.硬币 C.塑料杯 D.柴油
12.(2021九上·前进期末)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属 C.木材、金屑 D.石墨、橡皮
二、填空题
13.(2021九上·双辽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g月壤,“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在月球上相比,带回的月壤样品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不锈钢勺、陶瓷碗等物品中,   是导体。
14.(2022·郑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市场上一款常见的静电吸尘器,使用时,按照刷子上的箭头方向刷,就可以刷除衣服上的棉絮、毛絮和灰尘等。刷子摩擦后带上了电,由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刷子可以吸引灰尘。若刷子与衣服摩擦后带上正电荷,则衣服将因为   而带上负电荷。
15.(2022九下·开州月考)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塑料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带负电,那么B的带电情况是     (选填“一定不带电”、“一定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或带正电”);如果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16.(2021九上·高要期末)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7.(2021九上·大化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    电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
18.(2021九上·富川期末)自然界中存在   种电荷,我们可以利用   (选填“验电器”或“电能表”)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19.(2021九上·东莞期末)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他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图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与衣物   ,使两个气球带了   电荷,而互相   的结果。
20.(2021九上·瑶海期末)A、B、C三个轻质塑料小球悬挂在细丝线下端,它们靠近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可以判断一定带电的小球是   。
21.(2021九上·燕山期末)如图所示,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   (选填“正”或“负”)电荷。
22.(2021九上·崆峒期末)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小球A   ,小球B   。(均选填“一定带正电”、“一定带负电”或“可能不带电”)。
三、作图题
23.(2021九上·舞阳期中)如图所示塑料杯中盛有适量水,在杯底开一小孔,水能竖直流下(图中虚线所示)一带电玻璃棒靠近细小水流(始终不接触),请用实线画出此时水流的路径。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0九上·高平期末)小梁在学习了两种电荷的相关知识后,用一段细铁丝做成一个支架,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如图所示),使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然后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小梁想通过实验探究此时饮料吸管究竟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请你帮助小梁完成探究过程。
(1)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    。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
25.(2020九上·江津月考)实验: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奧秘,他们分别用下面的两组物质相互摩擦:
①[丝绸]--(玻璃棒]②[毛皮]--[橡胶棒]:
问题1: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橡胶棒带的电荷是   (正、负)电荷。
问题2:琪琪同学用梳子给自己梳头,然后用梳子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他们发现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则梳子靠近橡胶棒的时候会与橡胶棒   (排斥、吸引、无作用)。
问题3: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知道,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   ,相互摩擦过的两个物体会带上   电荷。
问题4:甜甜同学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物体M,二者相互吸引,于是甜甜同学得出物体M带有某种电荷的结论,而同组的新新同学却说,得出结论为时尚早,还需要进--步验证才行,那么接下来新新同学应该如何验证呢?请把她的做法写下来:   。
五、计算题
26.(2021九上·黄浦期中)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5库。求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27.(2019九上·浦东期中)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多少?
28.(2018九上·黄埔期中)若6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90库仑,求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六、简答题
29.(2021九上·密山期末)小丽把塑料匙在毛衣上来回摩擦,然后放在缓慢下流的细水流旁边,会发现水流向塑料匙偏转。根据这一场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塑料匙为什么能够吸引细水流?
(2)若塑料匙带负电荷,那么塑料匙和毛衣谁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30.(2021九上·集贤期末)小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发现家里吊扇叶片沾满了灰尘,且比其他物品上沾灰多些,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他解释一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丝绸摩擦玻璃棒失去了电子,玻璃棒带正电,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压表内阻大,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此时测电源电压,B错误,符合题意;
C.导体两端有电压,如果不是通路,没有电流,有电压时不一定形成电流,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能表是测量电功或记录用电器耗电能的仪器,读取电能表时,电能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物体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电压表可以连接在的电源两端;形成电流的原因是电路中有电流,电路是闭合的。
2.【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答案】D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伏特(V)是电压的国际单位,A不符合题意;
B.安培(A)是电流的国际单位,B不符合题意;
C.欧姆(Ω)是电阻的国际单位,C不符合题意;
D.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国际单位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伦。
4.【答案】B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安培(A)是电流的国际单位,A不符合题意;
B.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B符合题意;
C.欧姆(Ω)是电阻的国际单位,C不符合题意;
D. 伏特(V)是电压的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荷量用q来表示,单位是库伦,符号为C。
5.【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C.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负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应该相互吸引,而图中两球相互排斥,B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正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而图中两球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带电体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橡胶棒A带负电,说明橡胶棒得到电子,即橡胶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A不符合题意;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不符合题意;
C.橡胶棒A没有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所以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橡胶棒A带负电,接近金属球B上,B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而远离,转移到金属箔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答案】C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甲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乙可能不带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乙可能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丙和甲相互排斥,说明丙一定带正电。
故答案为:C。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带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8.【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泡沫塑料球带负电,若显示屏带正电,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小球与屏幕之间会产生引力,小球也会被吸引,如题图所示;若显示屏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则泡沫球对屏幕会产生引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同的,泡沫球也会被屏幕吸引,即显示屏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9.【答案】A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说明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中和掉一部分电荷,所以张角变小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异种电荷接触时会发生电中和现象来进行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A后,验电器A会带正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原先不带电的验电器B会与A带同种电荷即正电,A不符合题意;
BC.A带正电,B不带电,A由于缺电子会从B上夺得电子,所以B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上转移,正电荷没有发生移动,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接触后B的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A验电器由于得到B的电子其正电荷量减少,但俩金属箔片依然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但张角比连接前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答案】B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ACD.干木头、塑料杯和柴油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ACD不符合题意;
B.硬币容易导电,属于导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等。
12.【答案】A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木材,橡皮是绝缘体;石墨、金属是导体。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常见物体中有木材,橡胶、玻璃等。
13.【答案】不变;不锈钢勺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从月球带回的1731克月壤样品,到达地球表面时其质量将会不变。
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陶瓷碗是绝缘体,不锈钢勺是导体。
【分析】物体的质量和空间位置无关,不随位置变化;金属是常见的导体。
14.【答案】吸引轻小物体;得到电子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刷子可以吸引灰尘;刷子通过摩擦带上正电荷,是因为刷子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刷子失去的电子转移到衣服上,衣服得到电子,从而带上负电荷。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物体在摩擦时得到电子带负电。
15.【答案】一定带正电;吸引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已知A带负电,由图可知,AB相互吸引,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所以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又因为BC相互排斥,说明BC一定带同种电荷,则说明B球一定带正电,因此C球也一定带正电;CD相互排斥,说明CD带同种电荷,则D球一定带正电。
如果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因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分析】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两个小球排斥时,两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当两个小球吸引时,两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16.【答案】丙;弱;失去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丙图中玻璃棒与橡胶棒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
【分析】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17.【答案】正;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它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分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8.【答案】两;验电器
【知识点】两种电荷;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实验室中,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
【分析】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9.【答案】摩擦;同种;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出现如图所示现象的原因是与衣物摩擦起电,由图可知,两只气球相互远离,说明两只气球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分析】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0.【答案】A、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由图乙可知,A、C相互排斥,故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A、C一定带同种电荷,由图甲可知,A、B相互吸引,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A、B可能带异种电荷,又由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可知,B也有可能不带电,故可知一定带电的小球是A、C。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21.【答案】正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的原因是头发和气球带上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因此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分析】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2.【答案】可能不带电;一定带正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的过程中会失去电子,所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图,B球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一定带正电;A与B相互吸引,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是带电体B吸引轻小物体A,即A也可能不带电。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3.【答案】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带电玻璃棒靠近细小水流时,小水流被吸引,水流的路径向玻璃棒一侧发生偏转,如图所示:
【分析】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4.【答案】(1)丝绸 、玻璃棒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吸管一端,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排斥,说明饮料吸管带正电,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吸引,则饮料吸管带负电。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为了验证吸管带“正电”还是“负电”,可选择的器材有:丝绸、玻璃棒等。(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吸管一端,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排斥,说明饮料吸管带正电,如果观察到饮料吸管被吸引,则饮料吸管带负电。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25.【答案】负;吸引;转移;等量异种;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M,如果M被吸引,说明M不带电,如果M被排斥,则M带负电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问题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问题2:梳子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他们发现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梳子带的是正电荷,橡胶棒带负电荷,则梳子靠近橡胶棒的时候会与橡胶棒吸引。问题3:摩擦起电的本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故相互摩擦过的两个物体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问题4:甜甜同学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物体M,二者相互吸引,则M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此时的做法是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M,如果M被吸引,说明M不带电,如果M被排斥,则M带负电。
【分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情况。
26.【答案】解:物理学当中把每1秒通过导体任意横截面的电荷量表示电流的大小,则有
答:通过该导体的电力流为0.5A。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量和时间的比值,计算电流的大小。
27.【答案】解: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It=0.3A×10s=3C。
答: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C。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电流大小和时间的乘积,可以计算电荷量的大小。
28.【答案】解: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 =1.5A。答: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1.5A。
【知识点】电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电荷量和时间的比值计算电流的大小。
29.【答案】(1)答:塑料匙在毛衣上来回摩擦时,通过摩擦使塑料匙带上了电,即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由于带电体有吸引物体的性质,所以当将塑料匙放在缓慢下流的细水流旁边,会发现水流向塑料匙偏转。
(2)答: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本质是核外电子的转移,若塑料匙带负电荷,是因为电子从毛衣转移到了塑料匙上,说明塑料匙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1)不同物体摩擦后实现电子转移,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电子带负电,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30.【答案】答:吊扇叶和空气摩擦带电,吸引空气中轻小的灰尘,所以吊扇叶片比其他物品上沾灰多些。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吊扇叶和空气摩擦,使吊扇叶带电,吊扇叶吸引空气中轻小的灰尘,所以吊扇叶片比其他物品上沾灰多些。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