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课件 (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1植被课件 (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4 08: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5.1 植被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10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主要植被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及植物特征。
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最大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出现罕见的降水。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的不毛之地,遍地野花绽放,俨然称为花的海洋。
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短时间变成花的海洋?
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一、植被与环境
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1、植被的概念与类型
自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人工植被:人工经营管理的植被,如人工草场、经济林、花园等
一、植被与环境
2、植被的形成过程
少数植被能够在裸地生长,并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条件
促进更多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3、植被的垂直结构
原因: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光照强度


图5.2 森林中的成层现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一、植被与环境
4、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关系:
植被对环境的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环境对植被的作用: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土壤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关联性示意图
一、植被与环境
5、植被的分布规律
在地表,除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外,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一、植被与环境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二、森林
全球的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世界森林植被覆盖率分布图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二、森林
森林特征: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寄生植物
绞杀植物
茎花现象
板状根现象
1、热带雨林
二、森林
2、常绿阔叶林
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森林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常见树种有壳斗科乔木、山茶科、杜鹃花科、紫金牛科和茜草科等灌木
油茶树
灯笼树
2、常绿阔叶林
二、森林
3、落叶阔叶林
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森林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也称为夏绿林,结构简单。常见树种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
山杨树
辽椴树
3、落叶阔叶林
二、森林
4、亚寒带针叶林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点: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漫长而严寒
森林特征:发育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4、亚寒带针叶林
二、森林
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1.针对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析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二、森林
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1.针对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析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支柱根和板状根:有利于通过根系固定植株,保证植物在松软泥泞的海滩扎根生长,以适应其生长环境。
呼吸根:红树林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充满水分,土壤中缺氧,呼吸根使植物在被海水淹没时,能够正常呼吸
胎生:红树林植物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中,种子难以有稳定的发芽环境。胎生可以保证胚轴被海潮冲到合适的海滩,能够生根发芽
发育可排盐腺体:适应海水的浸泡,能有效的把盐分排泄出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
另外红树林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场所。红树林里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对地区生态起着平衡作用。
三、草原与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而在水分更少的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1、热带草原
分布:一般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即热带草原气候区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三、草原与荒漠
草原特征: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灌木和乔木
三、草原与荒漠
1、热带草原
2、温带草原
分布:南北纬40°到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大陆内部
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三、草原与荒漠
草原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三、草原与荒漠
2、温带草原
3、荒漠
分布:从热带到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的统称
气候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三、草原与荒漠
荒漠特征: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
三、草原与荒漠
3、荒漠
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耐旱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读图,回答1-2题。
强化训练
1.纳米比亚沿海的植被类型为(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
2.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  )
A.夜间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
B.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平坦
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
D.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C
A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A
3.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4.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B
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