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西欧庄园
一、教学分析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西欧中世纪时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与大学,东欧拜占庭帝国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本课学习以庄园为代表的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这是封君封臣制度的经济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本课共两个子目,子目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这是西欧中世纪庄园的主要经营方式;子目二,庄园法庭,这是西欧庄园主要的社会管理方式。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两子目内容是并列关系。子目一,庄园经营方式。经历公元5世纪至8世纪,西欧社会由动荡逐渐安定下来。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为纽带。封建主为了管理大片领土,以经营农业为主,形成了庄园制度。庄园里的居民主要是领主和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子目二,庄园法庭。这是庄园内部社会治理方式。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领主在庄园里拥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领主通过设置庄园法庭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佃户也可以通过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这是古罗马社会治理传统的延续。
二、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知道西欧庄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瓦解;知道西欧庄园制度与封君封臣制度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时空观念,了解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演变历程。
3.史料实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领主、佃户权利和义务,及其关系。
4.历史解释,能够通过领主、佃户权利、义务的总结与分析,理解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从多维度评价庄园法庭的作用和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西欧中世纪庄园制度,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认识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差异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庄园居民构成、庄园土地所有权和经营状况等知识。
2.难点:理解和解释庄园居民之间的关系、庄园法庭的运行特点,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学环节一:
以下列故事导入新课:按规定,未经允许,中世纪的西欧,任何个人不得到公共牧场放牧。但,一位牧民的羊被发现在公共牧场吃草。这件事如何处理?由谁来裁决处理结果?学习《西欧庄园》一课,你可以知道答案。
这个故事,暂时没有答案,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第7课学习的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情况,本课主要学习中世纪西欧社会基本经济经济状况。
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构成知识整体,明确本课核心内容,打通课时之间的联系。
2.正课讲授
教学环节一:西欧庄园发展线索。
教师提问1:西欧的庄园是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兴盛,又在什么时候瓦解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与分析本课第一目材料,寻找答案。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阅读能力。
教师提问2:9世纪的时候,庄园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呢?庄园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能说明什么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这个问题较难。由老师讲授。封君封臣制度下,领主占有大片领地。这些土地可以整体规划经营,建立一个或者多个经济体,这就是庄园。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村庄及其周边土地。到了11世纪,庄园在欧洲兴盛起来。
这说明,庄园经济这种形式,适合当时西欧生产力发展。
教师提问2: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何时解体?解体原因是什么?此时,庄园经济的解体,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在课本第13课。请学生阅读该课第一目,仿照问题2,回答问题。
提示学生,农奴生产的东西可以出售,以前的劳役地租,也可以用货币的方式代替。这就是商品经济。
这样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师生共同总结。14世纪时,生产力的发展使庄园瓦解,说明这一时期庄园经济已经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了,阻碍了社会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历史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教育。
教学环节二:庄园经营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个庄园的图解》。
教师提问1:说说庄园有哪些建筑,分别住着哪些人?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39页,并观察左图“中世纪庄园”,说说庄园的土地是如何划分的,分别归属谁?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图解、图片与课本,进行自学,对西欧庄园居民构成、庄园土地所有权和使用状况进行重点突破。
教学环节三:分析领主与农奴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提问1:庄园里生活的领主,在庄园里有哪些权力呢?
教师提问2:庄园里生活的佃户,需要负担哪些义务?
师生小结后,结合教材P39“相关史事”,进一步提问3:通过同学们对领主的权力和佃户的义务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领主的权力和义务...佃户的权力和义务……。那么,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问题小结:从土地来所有权角度看,佃户的份地来源于领主,佃户拥有份地前提是向领主提供劳役,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这像是合同一样,说明领主与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从人身依附看,佃户是归领主所有的,因此也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从佃户承担的各种捐税来看,领主与佃户又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知道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初步理解生产关系概念。
教师提问4:既然佃户,也就是农奴依然处于被剥削地位,那么,农奴与奴隶社会的奴隶有何不同呢?请阅读P41“知识拓展”资料,回答问题。
通过本问题探究,可以理解,农奴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关系的改善。
教学环节四:庄园经济特点
教师提问:请阅读p39相关史事资料,从生产与消费关系角度看,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具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知道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教学环节五:庄园法庭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实现教学过渡。如果佃户与庄园主(领主)、佃户之间发生了纠纷,谁来处理纠纷呢?如何处理这个纠纷?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讲授。在古代罗马,就有设置法庭,依据法律处理社会纠纷的传统。中世纪西欧庄园,也继承了这个传统。
西欧庄园是拥有司法权的,它的司法权主要通过庄园法庭体现。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0,补全庄园法庭的相关信息。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阅读P40“相关史实”材料,说说庄园法庭起着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带着学生阅读材料。第一段,领主通过庄园法庭对侵犯自己利益的佃户进行罚款,可以看出,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第二段,庄园法庭对违背公共秩序、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了罚款,可以看出,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教师提问3:那么,佃户的利益被侵犯的会不会受保护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一则材料(补充):
几个佃户被控告对领主运草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他们坚持自己没有违反义务规定,于是向法庭申诉,法庭依据习惯法确认:佃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最终佃户胜诉。(《论中世纪英国庄园农奴的主体权利》郭华 史学集刊 2008年5月)
师生小结:可以看出来,庄园法庭也会维护佃户的利益,会限制领主的特权。
教学环节六:本课小结
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庄园经济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他们共同构成了封建时代的西欧的社会。
通过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能否概括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的性质?——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西欧中世纪庄园法庭,起了什么作用?——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维护庄园公共秩序;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的利益,限制领主的特权,缓解社会矛盾。
五、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