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高考生物晨背晚默(含校对答案)
必修2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Ⅰ的主要特征:
(1)同源染色体配对—— ;
(2)四分体中的 可以发生互换;
(3) 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结果是: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细胞。该过程染色体数目减半。(P18图示)
2.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 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 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这两次分裂分别叫作减数分裂Ⅰ(也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也叫减数第二次分裂)。(P19)
3.减数分裂Ⅱ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 分裂, 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结果是:2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细胞,第一极体形成2个极体细胞。(P19“图示”)
4.产生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产生精细胞(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P19)
5.同源染色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时期是 ,四分体存在时期是 ,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 。
7.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不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填写各阶段细胞的名称:(P22)
9.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P22)
10.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特征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有丝分裂没有 (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征有丝分裂都没有)。(P22)
11.双亲后代表现出多样性的原因有① 多样性;② 随机性(P27)
1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 ;受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P27)
1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 个精子, 种,雄性个体产生 种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 个卵细胞, 种,雌性个体产生 种卵细胞。
1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 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他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也就是 基因,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P29)
2.萨顿的推论:基因(遗传因子)是由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 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关系。(P29)
3.萨顿的假说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 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 存在,染色体也是 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 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 也是自由组合的。(P29)
4.萨顿的研究方法是 ;他是否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5.根据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写出相对应的果蝇杂交实验分析图解。(P30)
6.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 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P33“科学家的故事”)
第3节 伴性遗传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 ,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P34)
2.试写出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的婚配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遗传图解。(P36)
3.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男性远 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P37)
4.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女性 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 。(P37)
5.伴性遗传理论在 和 中应用广泛。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通过对后代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从医学角度对他们的生育提出建议。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 工作。(P38)
6.伴性遗传的基因是指位于 染色体上的基因,但不是说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有关。
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果蝇的不同。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ZZ)。
自我校对
第1节
1.(1)联会 (2)非姐妹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 2.一 两
3.着丝粒 姐妹染色单体 4.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5.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6.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和末期 7.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是否变形、成熟的生殖细胞数目不同、各种细胞名称不同、形成场所不同 8.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卵细胞 9.有性生殖 一半
10.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等 1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 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 12.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细胞间信息交流 13.4 2 2n 1 1 2n 14.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重要作用
第2节
1.萨顿 等位 2.染色体 染色体 平行 3.(1)独立 (2)成对 成对 (3)成对 (4)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4.类比推理法 没有
5.
6.连锁互换 线性
第3节
1.与性别相关联
2.
3.多于 女儿 4.多于 正常 5.医学 生产实践 育种
6.性 7.异型 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