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高考生物晨背晚默(含校对答案)
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1.在相同 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P22)
2.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另外一些问题,例如:群落的 、优势种、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P22)
3.一个群落中 ,称为物种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P23)
4.种间关系主要有 (互惠)、 、 、捕食和寄生等。(P24)
5.原始合作: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 。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P24)
6.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鱼。
: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 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鬓鬣狗。(P24)
7.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结构和水平结构等。(P25)
8.植物的分层与对 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 的能力。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 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 等。(P26)
9.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和 ,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P26)
10.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例如,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 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 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分布。(P26)
11.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 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P27)
1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 , 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niche)。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 、食物、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P27)
13.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P28)
14.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许多土壤动物有较 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 ,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 的方法进行釆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 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P30“探究·实践”)
15.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 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P30“探究·实践”)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 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 等类型。(P33)
2.在荒漠中,一眼望去,只见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 ,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P33)
3.荒漠中的生物具有 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 的环境(P33)
4.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 。
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P34)
5.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 或 的特点。(P34)
6.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 场所。(P34)
7.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 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P35)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1.随着时间的推移 ,叫作群落演替。(P38)
2.裸岩上的演替要经历 、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 。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 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P39)
3.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或其他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P41)
4.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还有:初生演替速度 ,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次生演替速度 ,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 ,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P41)
5.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 ,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无论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还是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P41)
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P42)
7.我国2003年1月20日开始执行的《退耕还林条例》明确提出 和退牧还原等要求。(P43)
自我校对
第1节
1.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2.丰富度 种间关系 演替 3.物种数目 4.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种间竞争
5.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相互依存 捕食 寄生 相互排斥
7.垂直 8.光的利用 阳光 环境资源 温度 水分、无机盐 9.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10.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 镶嵌 11.季节 12.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 栖息地 天敌 种群密度 13.协同进化 14.强 微小 取样器取样 种类 15.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多度等级
第2节
1.物种组成 荒漠、草原、森林 2.不均匀 3.耐旱 缺乏水分 4.简单 5.挖洞 快速奔跑 6.食物和栖息 7.外貌和结构
第3节
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地衣阶段 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阳光 3.土壤 种子 繁殖体 4.慢 快 增多 5.增长或得以维持 6.速度 方向 7.退耕还林、还草、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