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晨背晚默: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高考生物晨背晚默: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5 13: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高考生物晨背晚默(含校对答案)
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P48)
2.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分析生态系统有哪些    ,以及    之间的关系。(P49)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    、    和    ,其中生产者为    ,消费者和分解者为    。(P50)
4.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50)
5.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    ;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细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吗?    。
6.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通过    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P51)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    和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P52)
8.生态系统具有    、    和    三大基本功能。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54)
2.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P55)
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的关系:           。
4.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两个去向)=      +    。
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三个去向)=             。
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四个去向)=                。
5.能量流动的特点①       原因:                        
②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利用”是指未被        ,也未被        和    利用的能量。(P56图示)
7.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100% , 大约为       。
8.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性将增加。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获取    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P95“学科交叉”)
9.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    金字塔。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    金字塔。如果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就形成数量金字塔。它们统称为    金字塔。(P57)
10.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桑基鱼塘、沼气池。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例:合理放牧、锄草、捉虫。(P58)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组成生物体的        ,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        。(P63)
2.物质在生态系统中    的特点,对于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有多方面的启示。(P63)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是以    形式循环的。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依赖     、        。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主要依赖      (分解者通常称之为      。),还可以            。
4.减缓温室效应我们应主要做哪些工作①      ;②          
5.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    。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P64)
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      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7.尽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交织在一起,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    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    的,而且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8.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      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例如,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温箱1 h灭菌)。(P65“探究·实践”)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        ,也可以是        。(P69)
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P69)
3.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P69)
4.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仅有信息产生的部位——    ;也有信息传播的媒介——    ,空气、水以及其他介质均可以传播信息;还需要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     。(P69)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      之间,也发生在      之间,还能发生在        之间。
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有:
①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的萌发;
②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花引蝶,动物释放信息素吸引异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狼靠兔的气味捕食。
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         ;二是            。(P71)
8.利用模拟的    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P71)
9.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    防治、    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P72)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      。(P73)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      相对稳定。第二,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第三,      ,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P74)
3.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74)
4.人们把生态系统    或    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P75)
5.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P75)
6.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    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    稳定性。(P75)
7.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    越多,    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稳定性就越高。(P75)
8.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P76)
9.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与    的协调。(P76)
10.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生态缸)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P78“探究·实践”)
11.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        。(P78“探究·实践”)
自我校对
第1节
1.生态系统 生物圈 2.组成成分 各组分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4.基石 物质循环 无机物 5.不一定 不一定 不一定
6.食物链 7.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8.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第2节
1.输入 传递 转化 散失 2.太阳 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4.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利用 5.①单向流动 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散失的热能无法被利用  ②逐级递减 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一部分未利用 6.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后一个营养级 分解者 7.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10%~20% 8.能量 9.能量 生物量 生态
10.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能量流动 对人类最有益
第3节
1.C、H、O、N、P、S等元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循环往复运动 3.CO2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 4.植树造林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5.生物富集 6.载体 食物链(网) 动力 7.反复 逐级递减 8.土壤微生物
第4节
1.非生物环境 生物个体或群体 2.化学物质 4.信息源 信道 信息受体 5.同种生物 不同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
6.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7.农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8.动物信息 9.化学 生物
第5节
1.生态平衡 2.各组分保持 功能平衡 收支平衡 3.负反馈 4.维持 恢复 5.自我调节 6.抵抗力 恢复力 7.组分 食物网 抵抗力 9.干扰 自我调节 物质 能量 结构 功能 11.阳光直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