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高考生物晨背晚默(含校对答案)
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 。(P82)
2.生态足迹,又叫 ,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P82)
3.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P83)
4.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 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又如,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也会 生态足迹。(P84)
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 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P85)
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 、 和 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P87)
7.我国政府倡导 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P87)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P90)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 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 价值(也叫做 ,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 它的直接价值。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 保护和 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 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P94)
4.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 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此外,建立 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P95)
5.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 与 的相互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 开发和利用。(P95)
第3节 生态工程
第39天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 学和 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 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 效益和 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 的工程体系。(P99)
2.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 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 、循环、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P99)
3.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 关系的条件。(P99)
4.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 与 ,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如图)(P100)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示示意图
5.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 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P101)
6.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 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P101)
7.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其他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P106)
8.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 和 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P106)
自我校对
第1节
1.生态足迹 2.生态占用 4.增大 增大 5.生物多样性
6.经济 社会 生态 7.生态文明
第2节
1.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2.潜在 间接 生态功能 直接 大于 3.就地 易地 自然保护区 4.植物园、动物园 精子库、种子库 5.人 自然 禁止
第3节
1.生态 系统 生态学 经济 生态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自我调节 协调 自生 3.互利共存 4.迁移 转化
5.协调 环境容纳量 6.协同进化 社会—经济—自然 8.工程学 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