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泸县)台湾历史学家许停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成,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周人小国寡民,难以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于是实行一套分封亲戚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D.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读懂材料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这是文言文,要注意理解。
2.(2022·泸县)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诸侯争霸,不符合题意;
B.私学兴起,不符合题意;
C.商鞅变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3.(2022·泸县)《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汉朝初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五六十年间,百姓生活稳定,这就是说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不符合题意;
C.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不符合题意;
D. 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读懂其含义,才能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4.(2022·泸县)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答案】D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壁画的内容,表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这些画面既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不符合题意;
B. 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不符合题意;
C.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提示语,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细心分析备选项。
5.(2022·泸县)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调整之后,这些事件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也就是说调整之后, 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不符合题意;
C. 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不符合题意;
D. 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细心观察分析,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细心分析比对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要注意细心辨别比对备选项。
6.(2022·泸县)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提出新体育要符合“科学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些观点也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不符合题意;
B. 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不符合题意;
C.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题干中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2·泸县)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该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德谟克利特 D.莎士比亚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苏格拉底,不符合题意;
C.德谟克利特,不符合题意;
D.莎士比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2·泸县)下图是收录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1542年编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写到:“它现在生长在德国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6世纪的德国人已经在图书中记载了玉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于是促进了物种的交流,美洲的物种传向世界,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不符合题意;
C. 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不符合题意;
D. 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要注意知道玉米原产地是美洲大陆。
9.(2022·泸县)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单完学习时,整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等重大历史事件,该单元的主题可拟为(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答案】B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取得了成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封建时代的欧洲,不符合题意;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不符合题意;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0.(2022·泸县)下图是创作于1858年的漫画《泰晤士老爹的子女》。该没画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泰晤士河出现了诸多的疾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的蒸汽机使用,很多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符合题意;
B.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不符合题意;
D. 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提示,看懂图片含义,在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1.(2022·泸县)学者陈之骅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时提到,_________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此横线处应该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B.巴黎公社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D.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2022·泸县)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这( )
A.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B.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C.反映了美苏冷战加剧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C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A.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不符合题意;
B.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分裂之后,东西德国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的体现,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和地点,这是解题的关键点。
二、非选择题。
13.(2022·泸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统一全国后,忽必烈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国范围内改设管型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10个行中书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极小,没有叔力管理州除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各州各自为政,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这些情况使美国的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制定宪法,加强中央集权,才能使这个新生国家免于夭折。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法律文件 部分内容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第二条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宪法的背景,并指出针对这些情况美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部法律文件在地方治理上的相同点。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国家制度建设与地方治理的历史启示。
【答案】(1)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中央权力太小,对地方缺乏有效地管理,各州各自为政,不统一;制度:联邦制共和国;
(3)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受中央管辖,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启示:地方要服从国家的管理,国家应注意加强管理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即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是: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太小,对地方缺乏有效地管理,各州各自为政,不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法律文件确立的是特别行政权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他们在地方治理上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受中央管辖,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谈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地方要服从国家的管理,国家应注意加强管理等;
故答案为:(1)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中央权力太小,对地方缺乏有效地管理,各州各自为政,不统一;制度:联邦制共和国;
(3)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受中央管辖,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启示:地方要服从国家的管理,国家应注意加强管理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理解;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2022·泸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设计一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展览活动,梳理出部分重大历史事实。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历史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相应 历史事实(材料以外)并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该主题进行楼明,(要求:明确写出选择和补充的历史事实,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历史事实:中共十九大,主题:新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变;补充:中共八大;
阐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使得全国人民找到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七大;开国大典;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取一个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之外选取一个历史事实,两者相结合进行阐述,如:历史事实:中共十九大,主题:新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变;补充:中共八大;
阐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使得全国人民找到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故答案为:历史事实:中共十九大,主题:新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变;补充:中共八大;
阐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使得全国人民找到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按照所给的要求,任意选取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选取事实,进行阐述回答,注意做到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5.(2022·泸县)时代赋予责任,青年自觉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系天下,责任担当】
材料一:在王安石的成长过程中,“求学,当立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积弊,提出改苹的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这正是他早年欲为稷契担当情怀的自然逻辑。
——摘编自杨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
【民族觉醒,青年先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列举两项变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对材料二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答案】(1)目的: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措施: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保甲法等
(2)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解读: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五四运动;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有: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保甲法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指的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目的: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措施: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保甲法等
(2)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解读: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泸县)台湾历史学家许停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成,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2022·泸县)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3.(2022·泸县)《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4.(2022·泸县)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5.(2022·泸县)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6.(2022·泸县)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7.(2022·泸县)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该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德谟克利特 D.莎士比亚
8.(2022·泸县)下图是收录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1542年编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写到:“它现在生长在德国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9.(2022·泸县)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单完学习时,整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等重大历史事件,该单元的主题可拟为(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0.(2022·泸县)下图是创作于1858年的漫画《泰晤士老爹的子女》。该没画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
11.(2022·泸县)学者陈之骅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时提到,_________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此横线处应该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12.(2022·泸县)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这( )
A.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B.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C.反映了美苏冷战加剧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
13.(2022·泸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统一全国后,忽必烈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国范围内改设管型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10个行中书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极小,没有叔力管理州除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各州各自为政,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这些情况使美国的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制定宪法,加强中央集权,才能使这个新生国家免于夭折。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法律文件 部分内容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第二条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宪法的背景,并指出针对这些情况美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部法律文件在地方治理上的相同点。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国家制度建设与地方治理的历史启示。
14.(2022·泸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设计一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展览活动,梳理出部分重大历史事实。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历史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相应 历史事实(材料以外)并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该主题进行楼明,(要求:明确写出选择和补充的历史事实,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5.(2022·泸县)时代赋予责任,青年自觉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系天下,责任担当】
材料一:在王安石的成长过程中,“求学,当立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积弊,提出改苹的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这正是他早年欲为稷契担当情怀的自然逻辑。
——摘编自杨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
【民族觉醒,青年先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列举两项变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对材料二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周人小国寡民,难以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于是实行一套分封亲戚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D.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读懂材料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这是文言文,要注意理解。
2.【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诸侯争霸,不符合题意;
B.私学兴起,不符合题意;
C.商鞅变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3.【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汉朝初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五六十年间,百姓生活稳定,这就是说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不符合题意;
C.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不符合题意;
D. 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读懂其含义,才能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壁画的内容,表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这些画面既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不符合题意;
B. 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不符合题意;
C.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提示语,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细心分析备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调整之后,这些事件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也就是说调整之后, 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不符合题意;
C. 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不符合题意;
D. 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细心观察分析,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细心分析比对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要注意细心辨别比对备选项。
6.【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提出新体育要符合“科学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些观点也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不符合题意;
B. 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不符合题意;
C.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题干中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苏格拉底,不符合题意;
C.德谟克利特,不符合题意;
D.莎士比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6世纪的德国人已经在图书中记载了玉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于是促进了物种的交流,美洲的物种传向世界,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不符合题意;
C. 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不符合题意;
D. 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要注意知道玉米原产地是美洲大陆。
9.【答案】B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取得了成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封建时代的欧洲,不符合题意;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不符合题意;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0.【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泰晤士河出现了诸多的疾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的蒸汽机使用,很多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符合题意;
B.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不符合题意;
D. 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提示,看懂图片含义,在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B.巴黎公社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D.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答案】C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A.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不符合题意;
B.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分裂之后,东西德国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的体现,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和地点,这是解题的关键点。
13.【答案】(1)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中央权力太小,对地方缺乏有效地管理,各州各自为政,不统一;制度:联邦制共和国;
(3)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受中央管辖,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启示:地方要服从国家的管理,国家应注意加强管理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即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是: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太小,对地方缺乏有效地管理,各州各自为政,不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法律文件确立的是特别行政权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他们在地方治理上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受中央管辖,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谈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地方要服从国家的管理,国家应注意加强管理等;
故答案为:(1)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中央权力太小,对地方缺乏有效地管理,各州各自为政,不统一;制度:联邦制共和国;
(3)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受中央管辖,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启示:地方要服从国家的管理,国家应注意加强管理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理解;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历史事实:中共十九大,主题:新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变;补充:中共八大;
阐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使得全国人民找到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七大;开国大典;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取一个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之外选取一个历史事实,两者相结合进行阐述,如:历史事实:中共十九大,主题:新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变;补充:中共八大;
阐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使得全国人民找到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故答案为:历史事实:中共十九大,主题:新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变;补充:中共八大;
阐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使得全国人民找到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按照所给的要求,任意选取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选取事实,进行阐述回答,注意做到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5.【答案】(1)目的: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措施: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保甲法等
(2)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解读: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五四运动;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有: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保甲法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指的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目的: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措施: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保甲法等
(2)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解读: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