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8.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起背一背《三字经》
2.知道《三字经》是一本什么书吗?简单介绍。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用的课本,既能学习汉字,又能知道很多故事,还能明白很多道理。
3.不信,大家一起来看看《孟母三迁》的故事。让会背诵的孩子领着读“昔孟母”一段。
4.板书课题,以第一句作为题目。识字:初。为什么是衣字旁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想想它要告诉我们什么?
2.个别读。正音。
3.去掉拼音读。
4.拍手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一段。自读,它想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交流。带领学生理解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
识字:性,姓。善,里面有个羊?
性相近,习相远。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识字:近,进。远,运。习,甲骨文——繁体字——简体汉字。本来指鸟在阳光下练习飞翔。老鹰会把孩子扔下山崖,让它学习飞翔。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识字:教,多音字。迁,组词理解。
教之道,贵以专。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识字:贵,下面是个宝贝。专,传、转、砖。
3.思考,这一段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
能不能找出一个汉字概括一下。
板书:教
4.出示第二段,自读,找出一个字概括。
板书:习。
5.同桌互学,读读,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实在不能理解的等会儿提出了问。
6.全班交流。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识字:幼,哪里见过?左边幺,幺儿、幺妹,就是小的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看图:玉石——玉器,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识字:义,根据之前学习的书写规律,猜一猜,第一笔是什么?
7.读完课文,你能说说为什么要学习吗?
8.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齐读课文,会背诵的背诵。
四、书写汉字
1.重点指导“之、远、近”,学生观察字形规律,提醒重点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点评、重写,比较进步了没有。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完了人之初,课后大家多多积累,还可以运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