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4 10: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确立君主立宪制
开展工业革命
军事实力强大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小农经济占主体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VS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腐朽落后的封建国家
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英 国 中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思想
综合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立宪制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
军备废驰、冷兵器、八旗绿营作战能力低下
船坚炮利、热兵器、近代化军队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先进的工业文明
落后的农业文明
鸦片战争前夕的两种文明的对比
思想启蒙、科学发展
文化专制、愚昧落后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发当从严,若由泄泄视之,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
中英贸易,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禁烟?
1、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你如何认识
探究:
材料一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运动(英方的借口)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求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第一阶段:
广东(1840年6月) → 厦门 → 浙江定海 → 天津白河口 → 和谈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过程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广东 — 南京下关江面
天朝崩溃的开始与扩大
三元里抗英
《南京条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 危害
割 地(香港岛)
赔 款(2100万银元)
开通商口岸(广、厦、福、波、上)
协定关税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便利外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a.半殖民地:
b.半封建:
政治:受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奴役,但是仍保持国家主权形式上的独立和自主的“外壳”形象;经济: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被掠夺和剥削。
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的过程是中国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探讨一、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丧失部分国家主权
封建社会开始或已经解体,但又未完全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应毫无保留地向英国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
——英国驻华公使的要求
①根本原因:列强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法美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1)原因
(借口: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英法联军: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英法联军: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 明园
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2)过程
天津
北京
广州
内容 危 害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操纵清朝统治核心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允许外国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等
赔款英国、法国白银分别是400万和200万 继续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外国人掌管中国海关,确立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的关税权、司法权、贸易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天津条约》1858年
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1861年辛酉政变、祺祥政变;幼帝载淳为同治皇帝
1842年割占
香港岛
1860年割占
九龙司
地方一区
九龙
深圳湾
深圳河
高岛
蒲岛
南丫岛
大屿岛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租约”)
1860年《北京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⑤准许华工出国
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条 约 内 容
1842《南京条约》
1843《虎门条约》
1844《望厦条约》
1844《黄埔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传教权
领土主权
贸易主权
关税自主权
司法主权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⑶结果:
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国家:
英国到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时间:
两年到四年
区域:
长江以南沿海到深入内地
影响:
开放口岸由5个到11个;
由开始沦为双半到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继 续
扩 大
探讨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
陈连生、关天培、 葛云飞
裕谦、陈化成、 海龄
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全面落后)清王朝政治上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战争没有丝毫准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战和不定、作战指挥不力;未能发动人民,虽有爱国官兵奋力抵抗,但终不能挽回败局。
外因:
内因:
根本原因:
中国战败
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对抗先进工业文明!
探讨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人物 活动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特点: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主张
意义:
介绍西方,学习西方
办译馆,集信息,编《四洲志》
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
对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局限于学器物。
根本目的:
魏源《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1)实质: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
(2)评价
①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②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使“睁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③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出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未涉及变革封建制度。
社会性质
鸦战前
鸦战后
独立自主
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矛盾
地主阶级与
农民阶级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革命任务
反对本国
封建统治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革命性质
农民阶级
反封建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
经济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政治
思想
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思想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探讨三、鸦片战争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结论: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