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内能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分子不运动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3.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C.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4.2022年6月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下列关于端午节煮粽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粽子的过程中,粽子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B.很远就能闻到煮熟的粽子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刚出锅的粽子,不能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太多
D.用高压锅煮粽子,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5.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两个物体的( )
A.内能相等 B.热量相等
C.温度相等 D.温度变化大小相等
6.2022 年 4 月 19 日 9 点 06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顺利返回地面。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要通过一段黑障区,这段时间飞船被烧成一个大火球(如图所示),而船内的三名航天员和设备却安然无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船“燃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B.飞船通过黑障区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飞船外壳材料导热性好,可以保护舱内宇航员避免被高温灼伤
D.飞船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放出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
7.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8.实验室有质量1kg、温度0℃的冰块和质量1kg、温度0℃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冰块和水都没有内能
B.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
C.将冰块放入水中,温度从水传递给冰块
D.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
9.小刚去怡湖公园旁边的云南过桥米线店吃米线,小刚发现碗中热汤上面有一层油膜,汤面上一点“热气”都没冒,但把米线放入汤中不用加热就能煮熟,香气四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汤上面冒“热气”是因为汤的温度比较低
B.米线放入汤中后吸收热量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比米线含有的热量多
C.过桥米线香气四溢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进行
D.米线煮熟过程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米线的内能
二、填空题
10.夏天,将厚衣物和樟脑丸装入带有排气孔的塑料收纳袋内,如图抽气时,抽气筒壁因摩擦发热,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内能;冬天,打开收纳袋拿出里面衣物,会闻到樟脑气味,说明了分子______,同时看到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
11.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活塞压缩筒内空气,空气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法改变内能。打气筒外壁的下部也会热,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法改变内能。
12.长安臊子面是乡村的一道民间特有美食,臊子在制作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___________运动,将一碗臊子面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3.如图甲所示,磨平的铅块能紧紧地“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力;如乙图所示,老师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不断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水蒸气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看到瓶内出现白雾,白雾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14.放学后,琳琳跨进家门就闻见香喷喷的鸡汤味,看见女儿回家,妈妈急忙端上鸡汤,因汤钵太烫,妈妈放下动作稍快,洒了些在桌上“闻见鸡汤的香味”是___________现象;“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_,使手的内能___________,温度升高。
15.在图的(a)、(b)、(c)、(d)图中,能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能说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均选填字母)
16.使火柴头燃烧,可以用火点燃,也可以将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火柴头内能增大,后者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17. 小萱常用手给奶奶搓背和用热水给奶奶泡脚,都能使奶奶的身体感到暖和。搓背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泡脚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二者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_的。
三、实验题
18.图1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甲: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一段时间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丁: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图2是火力发电的示意图,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或其他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转动来发电的方式总称。
(1)图甲和图丁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_____运动。
(2)图乙和图 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 _____。
(3)在图2的①过程中,是把燃料的 _____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4)在图2的③过程中,是把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汽轮机的 _____能,通过 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推动汽轮使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D
6.B
7.B
8.B
9.D
10.做功 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升华
11.做功 热传递
12.不停做无规则 热传递
13.引 减小 液化
14.扩散 热传递 增加
15.(b)(c) (a)(d)
16.热传递 做功
17.做功 热传递 等效
18. 无规则 戊 引力 化学 机械 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