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故事情节;品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的讽刺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整个社会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品读小说笑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掌握运用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的讽刺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六月是学子的考试月。我们现在通过中考、高考选拔人才,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努力就有成绩。但在封建社会,读书人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有的人,十年苦读,一举成名,梦想成真,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有的人,苦读十年,梦想落空,无人问津;有的人,为了科举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清代小说《范进中举》,看看范进上演了一幕怎样的悲喜剧?
二.浏览小说理情节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明确:
开端:范进想参加乡试,找胡屠户借盘缠,反被辱骂,仍瞒着丈人去参考;
发展:发榜之日,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卖鸡买米;
高潮:范进中举后发疯,胡屠户一巴掌把他打清醒;
结局:范进中举,众邻居前来贺喜,张乡绅送钱送房。
三.寻找人物明态度
学生跳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分组讨论:
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和家庭及社会地位有什么变化?请完成下表。
家庭及社会地位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地位卑微,受人歧视,辱骂。 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邻居给他拾鞋子帮他穿,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才学高品貌好” 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胡屠户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贤婿老爷
说话的态度 训斥 啐 狗血喷头 恭维 奉承 讨好千恩万谢
所带的礼品 一副大肠 一瓶酒 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对相貌的评价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品貌又好 张府、周府老爷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 不是你的文章好 是宗师舍与你的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对亲家母称呼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家老太太
胡屠户的人物形象:势利,粗俗,趋炎附势,前倨后恭,阿谀奉承。
四.品读小说赏笑点
1.观看《范进中举后发疯》视频,学生品读“范进喜极发疯”这一精彩片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市上去了。
思考以下问题:
请同学们将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分做四层,用四个关键词分别概括这四层内容。
2.此片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划出关键的词句。
3.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
第一层:( 昏厥 )---------------- 语言,动作,神态 描写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神态。语言描写中 “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
第二层:( 疯跑 )---------------- 动作,语言 描写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 跌倒 )---------------- 外貌,动作 描写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 疯走集市 )---------------- 动作 描写(“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4.学生演读。
全班展示并归纳本文讽刺方法
运用夸张,对比及典型细节揭示人物矛盾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揭示主旨看社会
作者刻画滑稽可笑,亦癫亦狂的范进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目的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身心的摧残,还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毒害。他因为科考,投入了大半生的时间,投入大半生的精力,让自己备受嘲讽侮辱,让自己饱受贫困之苦。可见他是多么热衷于科考。封建举人一旦沿着科考制度的阶梯爬上去,就变成了人上人,可以得到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这是下层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让无数的读书人一生孜孜以求。可见都是科举制度惹的祸。 封建科举考试对文人的毒害。)
畅所欲言拓思维
读完本文后,封建社会的科举和现在的高考有区别吗?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