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啦
教学目标
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及点来表现雨的方法。
回忆雨中人物、事物的特征,初步学会以点、线、色表现情景的能力,并表达出自己在下雨时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尝试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
难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教学课件、教具
学生:彩笔、美术作业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天气预报口令练习。
2、听音频,小雨沙沙,学生可以自己表现各种动作。
3、观看视频,小雨沙沙
思考:1.视频里边的人和动物都在做些什么?
2 视频里边儿是什么样的天气呢?
设计意图:首先导入部分选择学生喜欢的口令、儿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这些内容都是跟本课学习内容有关,也为揭示新课做铺垫。
启迪发现 探索新课
1、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欣赏雨中美景。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引导学生欣赏雨中美景、人物、动物,激发对雨的情感。
3、你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谈话的形式层层递进,旨在引导孩子们对雨景生活的回忆。
“淅沥沥,哗啦啦。雨不停地下。它是点还是线?为什么?”
设问句提问,降低回答难度,另外“点”和“线”的提示和前后课程进行衔接。
4、如何用线条画出雨的样子
学生用前两节学到的线和点的知识,自己尝试画雨。
帮老师选一选大雨和小雨,说说为什么,加深印象。
欣赏两幅国画作品,欣赏雨中情景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的重点,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本环节有三个小环节组成。第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用前两节学到的线和点的知识,自主探究,动手尝试画雨的方法。第二个小环节利用老师手中的教具,让学生直观的选一选,总结出可以运用线条的长短、疏密来画出大、小雨。也可以将点和线配合使用,增加画面美感。第三欣赏课本上两幅画家名作,运用“看看上面两幅图,哪个像大雨?哪个像小雨?”的设问,启发思考,使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有所借鉴,也为下面雨中情景做铺垫。
5、联系生活,分析雨中情景。
(1)同桌两人互相交流说一说。
(2)请同学起来回答。
(3)欣赏老师带来的图片(人物、动物、风景)
设计意图:同桌两人互相交流,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雨天的回忆与想象。观察老师带来的不同雨景,拓宽想象思路,感受雨中的亲情、友情和其他升华的情感,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6、作品欣赏。
(1)欣赏名画画家名画。
(2)欣赏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和同龄学生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不仅可以表现生活,也可以表达美妙的情感。通过5、6两个环节解决本课的难点。)
动手体验 实践创作
1、布置作业
作业:画一画下雨天的情景。(人物、动物、风景等)
要求:1、用黑色彩笔画起形
2、先画情景,再画雨
3、主体物要画在画面的中间位置,画大一点。
四、展示评价 拓展延伸
1、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讲讲所画的雨中小故事
2、课下找一首与“雨”有关的古诗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