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4 15: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哦,香雪》
铁凝
学习目标
1.阅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内容;
2.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学习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等事物的象征意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哦,香雪》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以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其代表作有《哦,香雪》、《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作者介绍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写作背景
1982年6月
人道主义
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
发展:人道主义是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的是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与重视人类的价值。
铁凝曾下乡四年(1975-1979),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结下了深厚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是其中之一。
写作背景
皱褶( )   嘟囔( ) 
吮吸( ) 虔诚( )  瞥( ) 
怂恿 ( ) 娇嗔( )
碾轧( ) 搡( )
窸窸窣窣( ) 隧( )道
震颤( ) 刹那( )
zhě
dū nɑng
shǔn
qián
piē
sǒng yǒng
chēn
niǎn yà
sǎnɡ
xī sū
suì
chàn
chà
字音
预习自测
碾:niǎn
①碾子(石碾);
②动词,滚动碾磙子等使谷物去皮、破碎,或使其他物体破碎、变平(~米)。
碾VS辗
辗:niǎn,同“碾”
zhǎn,辗转:①身体翻来覆去(~反侧);
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娇嗔:(年轻女子)娇媚的嗔怪。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谨慎,心神不安。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撼天动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积累词语
预习自测
故事会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香雪等台儿沟的少女们带来的种种冲击。重点描写了香雪踏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换回她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之后,摸黑三十里走回台儿沟的经历。
《哦,香雪》
(1)ó:表示疑问:哦,香雪会是一个怎样
的女孩子呢?
主人公
为什么不直接以“香雪”为题,而要加个“哦”字?
(2)ò:表示领会、醒悟,哦,我明白了,原来香雪是这样一个女孩子!
作者对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



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理清文章行文脉络。
对子互查,班内展示,师生共评
1.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是什么打破了台儿沟的宁静?这里发生了
什么变化?
自学指导
情节
人物
环境
小说
尾声
结局
高潮
发展
开端
引子
小说三要素
写在小说前面引入正题的话
在结局之后,类似于后记
自学指导
引子(1-4)火车开进山村
开端(5-44)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发展(45-62)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对知识的渴望
高潮(63-71)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结局(72-82)香雪深夜归来
《哦,香雪》情节
自学指导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
的台儿沟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打破了台儿沟的宁静?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自学指导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后台儿沟是什么样的?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温存和粗暴。(第1段)
自学指导
台儿沟通火车前:
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第3段)
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也不能不停下来。(第4段)
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后就钻被窝……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第5段)
自学指导
台儿沟通火车后:
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后……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第5段)
与“北京话”的对话
了解外界
总:五彩缤纷的一分钟
更加五彩缤纷
自学指导
台儿沟通火车后:
就在这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着核桃、鸡蛋、打造等的长方形的柳条篮子和旅客做买卖……换回了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换回花色繁多的纱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热闹、了解外界、向往外界文明



快速浏览全文,勾画相关句段
小组代表班内展示,师生共评
1.结合小说内容,说说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2.思考大山、火车、小木盒、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
思考交流
结合小说内容,说一说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思考交流
文本示例
①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棵没根的小草。(第6段)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对未知事物的害怕
结合小说内容,说一说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思考交流
香雪VS其他姑娘
同:天真活泼,朴实纯洁,向往现代文明
异:其他姑娘——山外人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
香雪——更多关注山外人的精神文化
金圈圈、手表,用鸡蛋、红枣等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思考交流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掌握了更多文化知识的香雪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她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正因如此,原本胆小的香雪才能第一次登上火车,第一次走出台儿沟,第一次体验山外的世界。
乘客眼中的香雪:值得信任——眼睛是“洁如水晶”、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各种人眼中的香雪
伙伴眼中的香雪:白净,天生一副好皮子,善良。
香雪心中的自己:自尊——在学习上,“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换铅笔盒时,“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换回铅笔盒后,“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
思考交流
小结
香雪的人物形象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美丽清纯,自尊自爱,坚毅诚实,向往现代文明,渴望摆脱贫困,敢于追求。
思考交流
香雪为什么想要铅笔盒,她自己没有铅笔盒吗?
香雪 其他同学
爸爸做的小木盒 能自动开关的塑料铅笔盒
笨拙、陈旧 ,是贫穷的象征 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表明香雪渴望铅笔盒,希望摆脱贫困。
“大山”和“火车”“小木盒”和“文具盒”分别象征着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小木盒”象征着贫穷、落后、封闭;
“铅笔盒”象征着知识、文明。
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的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她用40个鸡蛋换来的不是实物的价格,而是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
思考交流
朗读课文第72-77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思考这些景物对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有什么作用。
香雪的内心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
思考题:
①(第72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
香雪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②(第75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③(第76段)“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香雪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④(第77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
犹豫
坚定
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小结: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经历了:“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
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
本文主旨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