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4 21: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
课 题 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2、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具学具准 备 教师: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收集唾液。
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论或修改
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设计的情境。提问:根据画面中一家三口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提问:你能试着说出食物为什么要被消化吗?讲述:这一事实说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必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出经常这样做不利于消化,肠胃容易患一些慢性病。尝试回答,分析出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倾听、理解。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新知(一)、食物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消化的概念以及需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营养物质。2、消化系统的组成讲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9页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提问: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提问:不同的消化腺分泌的是何种消化液?请学生快速记忆:下面我们挑战一下自己的快速记忆能力,请同学们快速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然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回答各器官名称。3、食物的消化过程(1)、淀粉的消化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出问题:教师提供馒头,请学生仔细咀嚼、品尝。提问:刚开始嚼馒头时并没有觉得甜,而细细品尝就能尝到甜味,这是为什么?馒头变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作出假设:鼓励学生拓展思维,作出不同的假设。并将学生的假设一一写到黑板上。制订计划:多媒体展示实验设计提示,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实验的参考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并请各小组在等待实验结果时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温水中?在消化馒头的过程中,牙齿、舌、唾液分别起什么作用?细嚼慢咽和狼吞虎咽哪种进食方法更好?巡视和指导各组的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组织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询问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样的小组有哪些。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对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作出合理评价。讲述:研究证明一部分淀粉在口腔中转化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不是最终产物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播放一段有关淀粉被消化的视频。提问: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什么?讲述: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我们可以把食物的消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碎、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讲述:淀粉最终消化为葡萄糖。除了淀粉以外,蛋白质和脂肪也需要被消化。(2)、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那么蛋白质和脂肪的初始消化部位又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从中寻求答案。讲述: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是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一段有关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视频。讲述:可见,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逐步完成的。(二)、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问:食物被消化后,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否相同呢?1、分析:小肠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提问:请你推测,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2、实验观察:探究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讲述:为了进一步检验我们的推测,下面让我们来分组观察。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及绒毛的作用。提问:现在你对先前的推测还会存在疑惑吗? 读目标,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阅读教材,找出消化的概念以及要消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观察示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各部分的功能。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指出能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并明确各自所分泌的消化液。集中注意力,快速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讨论回答。大胆设想馒头变甜的原因:与牙齿的咀嚼有关;与舌的搅拌有关;与唾液的分泌有关;与三者都有关系。小组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自行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变量,讨论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并完善实验计划。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组员填写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教师预留的思考题。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讨论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从而分析出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观看淀粉消化过程的动画片。回答出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倾听、理解。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说出蛋白质和脂肪的初始消化部位。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观看视频,从中捕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信息,回答问题。学生尝试推测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最后达成共识: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部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地完成实验观察。 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结 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 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并在班上交流,互相借鉴。
检测反馈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启发、点拨,订正答案。 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在班上汇报。
板书设计 消化和吸收一、食物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3、食物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脂肪的消化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自主设计 想一想: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他压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了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4、“死胡同”又是什么部位?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学情反馈 优秀 良好 达标 待达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