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急救常识》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心搏骤停
2、电除颤
3、气管插管术
二、选择题
1.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
A.80-100次/分 B.100次/分 C.120次/分 D.60-80次/分
2.心肺复苏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
A.30:2 B.15:2 C.30:1 D.15:1
3.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心尖部
C.胸骨中段 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4.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2-3 cm C.4-5 cm D.6-7cm
5.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
A.500-600ml B.600-700ml C.400-500ml D.800-1000ml
6.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 )
A.超过1秒 B.小于1秒 C.与呼气时间等同 D.快速用力吹气
7.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 )
A.6-8次/分 B.8-10次/分 C.10-12次/分 D.12-15次/分
8.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 )
A.5分钟 B.3分钟 C.10分钟 D.2分钟
9.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
A.仰头举颏 B.双手推举下颌法
D.托颏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10.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 )
A.1次 B.3次 C.2次 D.4次
11.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 )
A.心脏停搏 B.无脉性室颤 C.室颤 D.电-机械分离
12.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 )
A.胸外按压 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C.静脉推注胺碘酮 D.立即除颤
13.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 )
A.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 B.行12导心电图检查
C.建立深静脉通道 D.准备电除颤
14.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 )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
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
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15.成人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用法为( )
A.一次性静脉推注40U B.40U,每5分钟重复一次
C.一次性静脉推注20U D.20U,每5分钟重复一次
16.心肺复苏“ABC”指的是( )
A.一听、二看、三感觉 B.打开气道、口对口吹气、徒手心脏胸外按压
C.判断意识、观察环境、病人体位 D.呼叫援助、保护病人、寻找药物
17.插入口咽管时开放气道的方法哪些是错误的( )
A.上台下巴 B.舌头牵拉器 C.喉镜 D.用Scissor方法
18.用口—面罩方式进行通气,吸气时间保持在-秒,呼气时间约-秒( )
A.15~2, 15~4 B.1~15, 1~3 C.15~2, 15~2 D.1~15, 2~3
19.大脑组织缺氧后发生不可逆时间一般为( )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4分钟
20.气管插管可以引起除下列那种之外的各种反射( )
A.咳嗽反射 B.吞咽反射 C.呕吐反射 D.膝健反射
三、简答题
1、电除颤时应注意什么?
2、简述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
3、简述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打击引起的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
2、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3、通过口(口腔气管插管)或鼻(鼻气管插管)经咽、喉将特制的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技术。
二、选择题
1-5 BAACA
6-10 ABDAA
11-15 CDABA
16-20 BCADD
三、简答题
1、 (l)患者须进行电除颤时,必须建立静脉通道,充分吸氧,并准备好各种急需物品。(2)在确认任何人没有接触患者后,方可按下手柄上的放电按钮放电。(3)体外除颤时,极板需涂抹导电膏或盐水;体内除颤时,极板需蘸生理盐水。
2、 (1)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牙齿。(2)防止牙齿脱落误吸。(3)防止气囊滑脱。(4)检查导管的位置。(5)防止插管意外。
3、(1)第1步时,让心肺复苏模拟人仰头,使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2)第2步时,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模拟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3)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