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双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双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7 10: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13课东汉的兴衰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 汉武帝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出现“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
C.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D.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
一位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朝代是
A. 秦朝 B. 新朝 C. 西汉 D. 东汉
小李同学要拟定一份关于《东汉的兴衰》的复习提纲,下列哪一项是不需要的
A. 光武中兴 B. 楚汉之争
C. 黄巾起义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A. 诸侯势力的兴起 B. 少数民族的内迁
C.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A. 汉讲经画像砖B. 陶院落C. 东汉彩绘击鼓说唱俑D. “汉并天下”瓦当
东汉后期,动摇了其统治的历史事件有( )
①王莽建立新朝 ②“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④黄巾起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国的入侵 ②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③农民起义的爆发 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负担 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减轻刑罚 严惩贪官污吏
A. B. C. D.
毛泽东在《后汉书 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 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 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 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某同学将这些措施编成歌谣。下列歌词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释放奴婢轻负担 B. 减轻刑罚并郡县
C. 裁减官员惩污吏 D. 压迫民族激矛盾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等人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
A. 时间 B. 领导人 C. 口号 D. 作用
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A. 实行土地公有制 B.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经济自给自足 D. 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 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动者利用宗教,精心策划 B. 遭到了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
C.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D. 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在《龙州集》中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材料三 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义天下应。
(1)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哪位君主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材料三中的“振臂起义天下应”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3)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阅读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武帝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家,他知道大乱之后,急于要休养生息,所以一味地减官省事。……所以其时的政治,颇为清明。
材料二:后汉(东汉)的乱源,共有好几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外戚和宦官。
材料三:在下流社会,则各种迷信,逐渐结合,而形成后世的道教。在汉时是其初步。……张角却声势浩大,以公元一八四年起事。
——以上均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材料一光武帝是哪个朝代的建立者?“休养生息”政策的首创者是哪位皇帝?“减官省事”能对应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
(2)材料二表明东汉的乱源,最重要的是哪两股势力?他们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是什么?(4分)
(3)写出材料三中人物创立的教派,并说明与材料三中提到的宗教之间的联系。
(4)根据所学指出“以公元一八四年起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材料二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焚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1) 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谁统治时期出现的局面?
(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是什么?(
( 3)通过“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及东汉走向衰落的表现,你认为当代中国执政者应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历史推论与历史史实,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最远到达欧洲,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的主要商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故A说法正确。
B.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农婢,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B说法错误。
C.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C说法正确。
D.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终于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答案】D
3.【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
【解答】
B.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故B错误。
ACD.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他统治期间,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统治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人民流离失所,广大人民无法忍受黑暗统治,在张角领导下爆发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故ACD正确。
故选B。
4.【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东汉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要求结合所学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都是幼年即位,而且在位时间大多数比较短。这是因为,皇帝年幼登基,无法亲自打理朝政,往往是母后和外戚来掌权。等年幼的皇帝长大后,皇帝依靠身边的亲信宦官来夺回权力。这样,皇帝又宠信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很多皇帝英年早逝,接着新的年幼皇帝登基,外戚又重新掌权。这样就陷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东汉的统治也深陷危机。故C符合题意。
ABD.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C。
5.【答案】B
6.【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东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③④东汉后期出现诸侯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黄巾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故③④正确。
①②王莽建立新朝与题干主旨无关;“光武中兴”是东汉前期。排除①②。
故选B。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的灭亡。根据所学可知,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以及农民起义。外国的入侵和少数民族的叛乱不是导致东汉走向衰亡的原因。故符合史实的因素是②③,选C。
8.【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④光武帝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与文景之治不符。排除④。
①②③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①②③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A。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光武帝刘秀巩固统治的措施。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A、B、C三项符合光武帝的统治措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压迫民族激矛盾”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后期社会状况。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连年战乱,大批贫民流离失所,故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政局动荡战乱频繁。选A。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黄巾起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人领导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使其一蹶不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故选C。
13.【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与中世纪西欧庄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自己制作”等信息可知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都通过自己生产满足自身需要,在经济上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
AD.东汉和中世纪西欧庄园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居民都带有农奴性质,不是自由民,排除AD。
东汉和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经济都带有自给自足的性质,没有出现雇佣关系,较少面向市场,因此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依据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光武帝采取措施稳定社会局面,到了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分析两者的共同因素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项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概况。黄巾起义最后被东汉统治者镇压下去,没能推翻东汉统治。D项符合题意。
16.【答案】(1)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统治者应该为政清廉,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活,爱惜民力等,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东汉的兴衰。(1)据材料一“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结合所学可知,南宋诗人陈亮称赞的是“光武中兴”。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据材料三“君权旁落局面乱”结合所学,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据“振臂起义天下应”结合所学可知是黄巾起义。184年,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执政者要勤于政事、仁心待人、关注民生、与民休息等。
17.【答案】(1)东汉;汉高祖(刘邦);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2)外戚和宦官;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派别。
(4)黄巾起义。
18.【答案】(1)刘秀。
(2)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民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暴涨。
(3)执政者要勤于政事,政治清明;仁心待人,关注民生等。
【解析】(1)本题考查东汉刘秀,要求具备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根据所学知识,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故这个人物是刘秀。
(2)本题考查东汉的政治,要求具备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黄巾起义爆发”反映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根据所学知识,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是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民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暴涨。
(3)本题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通过“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及东汉走向衰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 执政者要勤于政事,政治清明;仁心待人,关注民生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