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课 三国鼎立 双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 课 三国鼎立 双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0 08: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 课三国鼎立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罗江“白马关”、“落凤坡”;绵竹“双忠祠”;绵阳“富乐山”、西山公园“蒋琬墓”等都与“三国”历史有关,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下列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史实不符的是:
A. 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基
B.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C. 刘备拥据江东广大地区建立蜀国
D. 为了逃避战祸,北方人口出现南迁浪潮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这首诗表达了曹操的远大抱负。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 ) 。
A. 夺取汉朝政权 B. 打败袁绍
C. 统一中国 D. 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共同点是( )
A. 都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B. 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C. 战场都在北方地区 D.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下图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是

A. 曹操均取得了胜利 B. 都影响了当时的政局
C. 都发生在长江流域 D. 都体现诸葛亮的智谋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桂陵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该战役后来被人们用各种方式来呈现,例如书籍、连环画、戏剧、动画、游戏等。根据所学知识,下列有关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战双方是袁绍和刘备
B. 最后袁绍战败被俘
C. 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D. 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孙权称王,国号吴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墓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 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 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D. 完成北方的统一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
A. 三国吴简B. 《三国演义》
C. 《资治通鉴》D. 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208年,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方式、以少胜多战胜了曹军。该战役(  )
A.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B. 促成西晋的短暂统一
C. 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 D. 导致五代十国的更迭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A. 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 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这一年应处于( )
A. 公元2世纪前期 B. 公元2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
近年流行穿越剧,如果你穿越回汉末三国,那么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
B.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C. 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D. 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5)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1) 两则材料反映的“三国”时期指的哪三国?
(2) 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影响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3) 上述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 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shuò)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
材料二见下图
(1)材料一中称道的人物是谁 他通过哪场战役“北平袁绍” 这次战役有何影响
(2)材料二图中所示局面是在哪次战役后奠定的 写出A、B、C处所对应的三个政权的名称。
(3)哪一政权结束了材料二图中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短暂统一 这一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史实,要求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解答】
C.拥据江东广大地区的是孙吴政权,而非刘备,故C与史实不符合。
AB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为了逃避战祸,北方人口出现南迁浪潮,都属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史实,故ABD与史实相符。
故选C。
2.【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曹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解答】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夺取汉朝政权,故排除A。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不能体现曹操的远大抱负,故排除B。
C.依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知,这两句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故C正确。
D.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不能说明曹操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故排除D。
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战役的相关知识。官渡之战是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的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是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的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淝水之战是383年前秦集结80多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只有8万军队,结果东晋大获全胜。因此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共同点是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选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解析】“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发生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7.【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C.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故C符合题意。
ABD.这三项概括不全面,未准确解读此时的演变趋势,故排除ABD。
故选C。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官渡之战。A,官渡之战交战的双方是袁绍和曹操,排除;B,该战役袁绍战败,但是没有被俘,排除;D,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排除。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故选C。
9.【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
A.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魏国建立,结束于280年西晋灭吴。所以赤壁大战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故A说法错误。
BCD.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和孙权称王均属于三国时期,故BCD说法正确。
故选A。
10.【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曹操,要求具备知识的时间能力。
【解答】
AB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公元200年,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此后,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公元208年,又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被打败,故ABD说法正确。
C.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故C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原始史料,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结合所学可知,进行历史研究最可信的史料是原始史料。三国吴简是当时的人写成的,属于原始史料,可信度最高,故A正确。
B.《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艺术加工性,可信度不足,故B错误。
C.《资治通鉴》虽然属于史书,但也有作者本身的价值取舍,可信度不足,故C错误。
D.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不属于三国时期,故D错误。
12.【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刘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13.【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
【解答】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这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分久必合”是历史大趋势)。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设问的要求。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时间。公元230年是3世纪30年代,也就是3世纪前期。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时期的史实。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所以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这个表述是错误的。选D。
16.【答案】(1)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2)三国鼎立。
(3)统一全国,没有实现。
(4)官渡之战中曹操军事策略得当,声东击西,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赤壁之战中曹兵不习水战,策略失误,曹军大败。启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骄兵必败。
(5)不是。东汉末年的人。曹丕建立魏国。
【解析】(1)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可知,材料一说的是官渡之战,据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可知,材料二说的是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二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故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本题考查曹操的志向,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知,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全国,他的抱负没有实现。曹操仅统一了北方。
(4)本题考查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不同结果的原因及启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中曹操知己知彼,制定了正确的计策,赤壁之战时曹操骄傲自满,没能识别孙刘联军的计策。策略失误,曹军大败。启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骄兵必败。第二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三国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三国开始,当时曹操已死,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
17.【答案】【小题1】魏、蜀、吴。
【小题2】赤壁之战;影响: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原因: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操,结果大败曹操。
【小题3】官渡之战。
【解析】1.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三国演义》主题歌”和材料二“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三国时期指的是魏、蜀、吴三国时期。
2.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知,材料二追忆的是赤壁之战。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的原因包括: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而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等。
3.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结合所学可知,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8.【答案】(1)曹操;官渡之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 )赤壁之战。A—蜀;B—魏;C—吴。
(3)西晋;司马炎。
【解析】(1)本题考查曹操及官渡之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依据材料一“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 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shuò)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可知,材料一中称道的人物是曹操,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统一黄河流域 ,招募流民、士兵垦田,重视人才,发展经济,为中国历史的进步作出杰出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控制和统一北方,200年,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进行了官渡之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本题考查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地图信息。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是蜀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B是魏国,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C是吴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本题考查司马炎建立西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266年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第2页,共13页
第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