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新疆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新疆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6:59:04

文档简介

新疆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单选题
1.(2022·新疆)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疆籍运动员阿合娜尔,阿达克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速滑中直道滑行的基本技术包括:蹬冰、收腿、下刀和摆臂。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蹬冰动作是由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
B.收腿动作中的骨骼肌由①肌腹和②肌腱组成
C.下刀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摆臂时③中的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出造成脱臼
2.(2022·新疆)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学习行为越简单,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的一系列行为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
3.(2022·新疆)2022年5月,在新疆博州精河县附近发生了盘羊群遭雪豹攻击的事件。一只盘羊逃跑时掉队,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惊吓未能接到羊群首领发出的信号,出现了迷路状况。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盘羊具有(  )
A. 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会行为 D.攻击行为
4.(2022·新疆)下列对图中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的身体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图2的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C.图3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D.图4的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5.(2021·新疆)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的汗腺可排出部分尿素
B.耳蜗是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
C.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囊
D.ABO血型分为A型、B型、O型、AB型
6.(2021·新疆)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黑猩猩中的年长者为“首领”,这是社会行为
B.失雏 的 野鸭喂鱼,这是先天性行为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D.蚂蚁的通讯依靠气味和触角
7.(2021·新疆)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与其对应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 B.软体动物体表有外套膜
C.哺乳动物体表覆羽 D.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8.(2021·新疆)下列关于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实例,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疆大头鱼有鳍,适于游泳 B.新疆北鲵趾基有蹼,适于跳跃
C.天山雪豹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D.大山雀前肢为翼,适于飞行
9.(2020·新疆)下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③内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
B.结构②包裹着关节周围,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C.结构⑤是关节头,可以使关节灵活运动
D.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10.(2019·新疆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三种动物来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A.乙、甲、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甲、乙、丙
11.(2019·新疆期末)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以下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C.森林中筑巢的鸟类 D.池塘里的一群青蛙
12.(2019·新疆期末)杜鹃鸟把卵产在苇莺巢中,苇莺孵化并喂养杜鹃雏鸟。这种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18·新疆)一组在南美旅行的动物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濑”的动物,具有以下特点:胎生,用肺呼吸。生物学家根据这些特点把他归类为(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14.(2018·新疆)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
A.有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B.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看它往哪个方向运动 D.对刺激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15.(2018·新疆)有人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软骨发生了病变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16.(2018·新疆)下列不是软体动物的是(  )
A.河蚌 B.蚯蚓 C.蜗牛 D.乌贼
17.(2018·新疆)在母鸡孵卵期间,如果将其所孵的鸡蛋换成鸭蛋,它照样继续孵卵。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防御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二、综合题
18.(2018·新疆)如图是家鸽的肺和气囊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①-③的名称①   ,②   ,③   。
(2)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是   ,能贮存气体的部位是   。(可填图中数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人体蹬冰动作需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由中间较粗的①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②肌腱组成,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不仅需要运动系统,还需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提供能量,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叫做脱臼,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通过关节等形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与骨通过关节等形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动物的行为会受环境的影响,一旦环境改变了,其行为也会随之变化,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所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动物等级越低,学习能力越差,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差,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孔雀开屏、大雁迁徙、蜜蜂采蜜、猎豹奔跑,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等等,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
3.【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营群体生活的羊、蚂蚁、蜜蜂、猴等动物形成一个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故答案为:C。
【分析】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同种动物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4.【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图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2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使其适应寄生生活,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3蜈蚣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既有保护作用,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4蛇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几大类。根据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形态特征,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许多类。例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等。
5.【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听觉的形成;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汗腺是分泌汗液的腺体,汗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水分等。可见A说法正确。
B、耳蜗是耳的主要结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可以把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B说法正确。
C、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C说法错误。
D、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AB型种血型,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都为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熟知:尿液和汗液都是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形式,基本组成相同,都包括尿素、无机盐和水分,汗液是由汗腺形成,尿液由肾脏形成;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听觉和视觉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中。
6.【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社会行为的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而“首领”选取需要根据个体大小、体力强弱、健康状况等,而不只是根据年龄,A说法错误。
B、失雏的野鸭喂鱼,这是繁殖行为,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B说法正确。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因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有脊髓控制完成,不受大脑控制,C说法正确。
D、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另外,蚂蚁也会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后天由生活经验或者学习获得的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靠形态姿态、动作。气味等进行通讯。
7.【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A说法正确。
B、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除少数种类可以生活在陆地湿润的环境(如蜗牛)中外,其它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B说法正确。
C、哺乳动物体表被毛,鸟类体表被覆的是羽毛,C说法错误。
D、爬行动物体表有坚硬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附肢也分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既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结构,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上干旱的生活;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爬行动物体表有坚硬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上生活;鸟类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护和保暖的作用,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
8.【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新疆大头鱼属于鱼类,有鳍,适于游泳,A说法正确。
B、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长有四肢,外形看和四脚蛇非常相似,只是四肢短小无力,几乎撑不住身子,靠爬行或在水中游动,B说法错误。
C、 天山雪豹属于哺乳动物,四肢发达,适于奔跑,C说法正确。
D、大山雀属于鸟类,前肢为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适于飞行,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娃娃鱼虽叫鱼,但不是鱼类,属于两栖动物,同属于两栖动物,运动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有关。
9.【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结构③关节腔内的滑液,滑液是由关节囊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故A不符合题意。
B.结构②关节囊,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关节囊及韧带包裹着关节周围,使关节具有牢固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结构⑤是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可以使关节灵活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运动中,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的收缩为动力,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图中所示结构名称: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10.【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的行为,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所以,根据题干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可见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乙、甲、丙,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通过“绕道取食”探究实验考查学习行为的特点,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11.【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还有明显的等级,选项中,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C森林中的筑巢的鸟类、D池塘中的一群青蛙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一定的组织,所以不属于社会行为,而B森林中的一群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可见属于社会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还有明显的等级,在营社会行为的群体内,各动物类群中还需要进行信息交流,比如声音、动作、形体姿态、气味等。
12.【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大杜鹃亲鸟常把卵产在大苇莺的巢里,由大苇莺代为孵卵并喂养雏鸟”,这是大苇莺生殖行为,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可见 ①④符说法正确,故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不大,熟记,动物的行为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3.【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树濑”胎生,用肺呼吸等,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因此“树懒”属于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体温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14.【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成为环节动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有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故答案为:A
【分析】熟知蚯蚓的形态结构、运动特点,据此答题。
环带是某些环节动物的生殖带,位于身体的一定位置,体表无节间沟、刚毛,状如指环。繁殖期间,环带上的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蚯蚓的蛋白质环带着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上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15.【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答案为:C
【分析】了解关节的组成及脱臼的概念,据此答题。
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结通常称为关节,人体大部分的骨连结是关节。关节由 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等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头从关节窝里出来成脱臼。
16.【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河蚌、蜗牛、乌贼的身体柔软,蜗牛、河蚌均由有贝壳保护,乌贼的贝壳退化,有腕足,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而蚯蚓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故答案为:B
【分析】熟记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及常见动物的名称,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各种贝类、乌贼、章鱼等。
17.【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母鸡孵卵,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18.【答案】(1)气管;肺;气囊
(2)②;③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贮存空气,辅助呼吸。(1)图中所示的结构①是气管;③是气囊;②是肺。(2)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③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所以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2肺。
【分析】熟记鸟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及气囊的作用,据此答题。
鸟类的呼吸系统主要由有鼻、喉、气管、肺和气囊构成。气囊与肺相通,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1 / 1新疆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单选题
1.(2022·新疆)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疆籍运动员阿合娜尔,阿达克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速滑中直道滑行的基本技术包括:蹬冰、收腿、下刀和摆臂。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蹬冰动作是由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
B.收腿动作中的骨骼肌由①肌腹和②肌腱组成
C.下刀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摆臂时③中的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出造成脱臼
【答案】B
【知识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人体蹬冰动作需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由中间较粗的①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②肌腱组成,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不仅需要运动系统,还需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提供能量,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叫做脱臼,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通过关节等形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与骨通过关节等形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2022·新疆)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学习行为越简单,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的一系列行为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动物的行为会受环境的影响,一旦环境改变了,其行为也会随之变化,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所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动物等级越低,学习能力越差,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差,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孔雀开屏、大雁迁徙、蜜蜂采蜜、猎豹奔跑,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等等,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
3.(2022·新疆)2022年5月,在新疆博州精河县附近发生了盘羊群遭雪豹攻击的事件。一只盘羊逃跑时掉队,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惊吓未能接到羊群首领发出的信号,出现了迷路状况。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盘羊具有(  )
A. 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会行为 D.攻击行为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营群体生活的羊、蚂蚁、蜜蜂、猴等动物形成一个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故答案为:C。
【分析】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同种动物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4.(2022·新疆)下列对图中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的身体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图2的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C.图3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D.图4的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图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2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使其适应寄生生活,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3蜈蚣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既有保护作用,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4蛇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几大类。根据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形态特征,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许多类。例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等。
5.(2021·新疆)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的汗腺可排出部分尿素
B.耳蜗是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
C.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囊
D.ABO血型分为A型、B型、O型、AB型
【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听觉的形成;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汗腺是分泌汗液的腺体,汗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水分等。可见A说法正确。
B、耳蜗是耳的主要结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可以把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B说法正确。
C、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C说法错误。
D、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AB型种血型,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都为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熟知:尿液和汗液都是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形式,基本组成相同,都包括尿素、无机盐和水分,汗液是由汗腺形成,尿液由肾脏形成;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听觉和视觉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中。
6.(2021·新疆)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黑猩猩中的年长者为“首领”,这是社会行为
B.失雏 的 野鸭喂鱼,这是先天性行为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D.蚂蚁的通讯依靠气味和触角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社会行为的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而“首领”选取需要根据个体大小、体力强弱、健康状况等,而不只是根据年龄,A说法错误。
B、失雏的野鸭喂鱼,这是繁殖行为,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B说法正确。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因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有脊髓控制完成,不受大脑控制,C说法正确。
D、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另外,蚂蚁也会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后天由生活经验或者学习获得的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靠形态姿态、动作。气味等进行通讯。
7.(2021·新疆)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与其对应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 B.软体动物体表有外套膜
C.哺乳动物体表覆羽 D.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A说法正确。
B、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除少数种类可以生活在陆地湿润的环境(如蜗牛)中外,其它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B说法正确。
C、哺乳动物体表被毛,鸟类体表被覆的是羽毛,C说法错误。
D、爬行动物体表有坚硬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附肢也分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既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结构,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上干旱的生活;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爬行动物体表有坚硬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上生活;鸟类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护和保暖的作用,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
8.(2021·新疆)下列关于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实例,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疆大头鱼有鳍,适于游泳 B.新疆北鲵趾基有蹼,适于跳跃
C.天山雪豹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D.大山雀前肢为翼,适于飞行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新疆大头鱼属于鱼类,有鳍,适于游泳,A说法正确。
B、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长有四肢,外形看和四脚蛇非常相似,只是四肢短小无力,几乎撑不住身子,靠爬行或在水中游动,B说法错误。
C、 天山雪豹属于哺乳动物,四肢发达,适于奔跑,C说法正确。
D、大山雀属于鸟类,前肢为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适于飞行,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娃娃鱼虽叫鱼,但不是鱼类,属于两栖动物,同属于两栖动物,运动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有关。
9.(2020·新疆)下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③内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
B.结构②包裹着关节周围,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C.结构⑤是关节头,可以使关节灵活运动
D.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结构③关节腔内的滑液,滑液是由关节囊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故A不符合题意。
B.结构②关节囊,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关节囊及韧带包裹着关节周围,使关节具有牢固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结构⑤是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可以使关节灵活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运动中,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的收缩为动力,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图中所示结构名称: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10.(2019·新疆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三种动物来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A.乙、甲、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甲、乙、丙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的行为,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所以,根据题干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可见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乙、甲、丙,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通过“绕道取食”探究实验考查学习行为的特点,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11.(2019·新疆期末)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以下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C.森林中筑巢的鸟类 D.池塘里的一群青蛙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还有明显的等级,选项中,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C森林中的筑巢的鸟类、D池塘中的一群青蛙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一定的组织,所以不属于社会行为,而B森林中的一群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可见属于社会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还有明显的等级,在营社会行为的群体内,各动物类群中还需要进行信息交流,比如声音、动作、形体姿态、气味等。
12.(2019·新疆期末)杜鹃鸟把卵产在苇莺巢中,苇莺孵化并喂养杜鹃雏鸟。这种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大杜鹃亲鸟常把卵产在大苇莺的巢里,由大苇莺代为孵卵并喂养雏鸟”,这是大苇莺生殖行为,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可见 ①④符说法正确,故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不大,熟记,动物的行为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3.(2018·新疆)一组在南美旅行的动物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濑”的动物,具有以下特点:胎生,用肺呼吸。生物学家根据这些特点把他归类为(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树濑”胎生,用肺呼吸等,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因此“树懒”属于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体温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14.(2018·新疆)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
A.有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B.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看它往哪个方向运动 D.对刺激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成为环节动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有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故答案为:A
【分析】熟知蚯蚓的形态结构、运动特点,据此答题。
环带是某些环节动物的生殖带,位于身体的一定位置,体表无节间沟、刚毛,状如指环。繁殖期间,环带上的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蚯蚓的蛋白质环带着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上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15.(2018·新疆)有人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软骨发生了病变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答案为:C
【分析】了解关节的组成及脱臼的概念,据此答题。
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结通常称为关节,人体大部分的骨连结是关节。关节由 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等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头从关节窝里出来成脱臼。
16.(2018·新疆)下列不是软体动物的是(  )
A.河蚌 B.蚯蚓 C.蜗牛 D.乌贼
【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河蚌、蜗牛、乌贼的身体柔软,蜗牛、河蚌均由有贝壳保护,乌贼的贝壳退化,有腕足,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而蚯蚓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故答案为:B
【分析】熟记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及常见动物的名称,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各种贝类、乌贼、章鱼等。
17.(2018·新疆)在母鸡孵卵期间,如果将其所孵的鸡蛋换成鸭蛋,它照样继续孵卵。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防御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母鸡孵卵,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二、综合题
18.(2018·新疆)如图是家鸽的肺和气囊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①-③的名称①   ,②   ,③   。
(2)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是   ,能贮存气体的部位是   。(可填图中数字)
【答案】(1)气管;肺;气囊
(2)②;③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贮存空气,辅助呼吸。(1)图中所示的结构①是气管;③是气囊;②是肺。(2)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③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所以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2肺。
【分析】熟记鸟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及气囊的作用,据此答题。
鸟类的呼吸系统主要由有鼻、喉、气管、肺和气囊构成。气囊与肺相通,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