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朝阳期末)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缨丝”。这些传说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2.(2021七上·伊通期末)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2021七上·龙华期末)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石镰、石刀。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____的依据。( )
A.早期人类进化 B.原始农业发展
C.早期国家形成 D.早期文字形成
4.(2021七上·临江期末)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一种工具叫耒耜,它的主要用途是( )
A.打猎 B.采集 C.捕鱼 D.耕地
5.(2021七上·高州期末)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清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
6.(2021七上·德惠期末)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到:“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下列属于远古时期半坡居民在“谷类的自觉栽培”方面的贡献的是( )
A.培植水稻 B.培植粟 C.培植葡萄 D.培植石榴
7.(2021七上·江油期末)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石器、铁器、青铜器
C.青铜器、石器、铁器 D.铁器、石器、青铜器
8.(2021七上·东源期末)下表是关于炎黄两帝的记载。据此推测炎帝和黄帝时期( )
史料 出处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富、商、角、徵、羽 《世本》
昔黄帝令伶伦作五律……次制十二简,以之阮喻之下,听凤凰之鸣 《吕氏春秋》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拥有文化娱乐活动
C.掌握高超制琴技术 D.华夏民族已经形成
9.(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选项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联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0.(2020七上·蚌埠期中)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1.(2021七上·长春月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品种只有稻和粟
B.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青铜制作的
C.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
D.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轩辕氏”
12.(2021七上·大冶月考)在如图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1七上·吉林月考)下列能够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是( )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住干栏式建筑 D.使用青铜器
14.(2021七上·佛山月考)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用于装饰干栏式建筑屋顶或室内高处的构件,类似于初民社会的图腾。该文物可能出土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5.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他看到了如下展览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②这一原始居民已经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
③原始建筑业和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从事农业,过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松原期中)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2)河姆渡人最典型的农业工具
(3)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的官职
(4)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的社会经济局面史称
17.(2021七上·剑河月考)半坡遗址发现地点是 。
18.(2021七上·剑河月考)会烧制彩陶的原始人类是 。
19.(2021七上·冠县月考)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河姆渡人距今约 年,种植水稻,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种植 。
(3)炎黄部落在 打败蚩尤;尧、 、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4)周厉王在位时,与民争利,引发 ;公元前771年, 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5)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提出“ ”的口号。
20.(2021七上·北京月考)读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 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 中的房屋。
(2)根据图一、二两图,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居民已经过着 的生活。
(3)主要种植水稻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4)主要种植栗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5)用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打猎捕鱼的是居住图 _中的房屋居民。
(6)制作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7)已经种植蔬菜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8)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21.(2021七上·北京月考)距今年代和生活地域:说出半坡人的生活年代和生活地域。
时间:距今约 千年。生活地域:陕西西安附近的 村,主要生活在 流域。
22.(2021七上·北京月考)距今年代和生活地域:说出河姆渡人的生活年代和生活地域。
时间——距今 千年。生活地域:河姆渡居民位于 流域,浙江 河姆渡村。
23.(2020七上·陇县期末)完成填空:
(1)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时代;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 、卿大夫、士。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 一书;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3)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定都 ;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4)汉武帝建立 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5)《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体通史;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4.(2020七上·肃州期末)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 房屋。
25.(2021七上·剑河月考)河姆渡遗址发现地点是 。
三、辨析题
26.(2021七上·定远月考)距今3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错误:
改正:
27.(2020七上·埇桥期中)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舜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成为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3)秦朝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
(4)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四、材料分析题
28.(2021七上·龙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房屋样式和生产工具。
材料三: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入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两例。
(2)材料二图中反映的是哪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生活?这一处氏族聚落的房屋有何特点?他们开创怎样的原始农耕经济?
(3)材料三中提到的事是谁所为?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水患的?“他”治水终于获得成功的事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迪?
29.(2021七上·澄海期末)考古·文明。经过几代考古人连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探究问题。
【证据确认】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定位为:它是代表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最有力的实证,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材料一: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其中,良渚古城核心区面积约为6.3km3,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宫殿区营建在长方形人工土台上,面积约30万m3,发现了35座长方形房址,多为南北朝向,排列整齐。
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别,以12号基规格最高,出土了600余件(组)玉器,包括体量最大的“玉琮王”和“玉钺王”,标态着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同时掌握着神权、军权和王权的统治者。
以火耕、水耨技术为代表的原始稻作农业已经相当成熟。水稻的驯化历程基本完成,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
——宋姝等《良渚古城:中华5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载《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第3期
材料二:关于良渚水坝的考古证据非常充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证据是碳十四的测年数据,水坝碳十四测年数据在公元前3100–公元前2700年之间。
——英国剑桥大学科林·伦福儒《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
【铭文述史】“燕侯旨鼎”是在北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材料三:铭文(如下图):屡(燕)侯旨(zhi,“旨”的异体字)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意译就是:燕侯旨第一次因事到宗周来朝见,周王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
——摘编自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文史互证】
材料四:入(秦)境……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郭敬、忠信而不楛(ku,滥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重视处理公事,不结党营私)……。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语书》是秦国南郡行政长官腾于公元前27年发布的一道行政命令,写道:“凡良吏明法律令……恶史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偷惰疾事(指推脱事务),易口舌(搬弄是非),不羞辱,轻言而易病人(侮辱别人),无公端之心……。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
(1)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给出了定位。请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上面划线处的定位列举相关证据。
(2)旨是燕国第二代诸侯。材料三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这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指出这一制度实行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概括秦国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用的认识。
五、综合题
30.(2021七上·诸暨期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上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在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该房屋构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
(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有哪些 (各答出一点即可)
(3)【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相传炎帝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教民养蚕缫丝,二人被称为“人文始祖”,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A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社会秩序,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
神话传说不符合史实,排除C;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劳作方式,而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文明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从神农、黄帝教民耕作,养蚕缫丝说明远古居民开始发展农业生产,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
B.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C.大汶口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遗址中石斧、石铲、石镰、石刀,都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所以反映了中国原始农业发展, B 是正确的选项;
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其兴起的重要标志。
4.【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可知图片为原始人曾使用过的一种生产工具耒耜,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所以耒耜的主要用途是耕地,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工具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遗址发现栽培水稻的遗迹,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大量珍贵文物,故B符合题意;
半坡遗址发现世界最早栽培粟的痕迹,故A不符合题意;
红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大汶口遗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6.【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骨器,种植粟。选项 B 符合题意;
培植水稻最早是河姆渡居民, A 排除;
葡萄、石榴是从西域由丝绸之路传入, CD 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7.【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后来发展为磨制石器;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石器、铁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石器、铁器 ,不符合题意;
D. 铁器、石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神农氏制作了乐器,黄帝创制了音律,由此可知炎黄时期已经拥有了文化娱乐活动,故选 B ;
表格内容主要涉及音乐,和农业以及民族的形成无关,拍出 AD ;
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制琴技术高超,排除 C 。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②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 ④炎黄联盟距今约四五千年。按照时间顺序为:①③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炎黄联盟的知识。难度适中,熟记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炎黄联盟距今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不符合史实;
B.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不符合史实;
C.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主要的品种有稻和粟、黍,不是只有稻和粟,A表述错误;
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兽骨制作而成,不是青铜,B表述错误;
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神农氏”,“轩辕氏”是黄帝,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适中,掌握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基本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打猎、捕鱼。制造彩陶(半坡人面鱼纹盆)。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发现纺轮、有乐器埙。②④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特征,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制造黑陶(猪纹盆)。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掘和使用水井,乐器骨哨。①③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文化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难度较低,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各自的生活特征,熟悉教材插图,能够正确识读图片,归纳总结二者的异同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13.【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4.【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干栏式建筑屋顶”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故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中,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15.【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可知判断,当时这里生活的人们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从事农业,定居生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④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及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展览品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16.【答案】(1)象形
(2)骨耜
(3)丞相
(4)光武中兴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甲骨文;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蠃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故答案为:(1)象形。
(2)骨耜。
(3)丞相。
(4)光武中兴。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河姆渡原始居民、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河姆渡人使用的主要工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作答。
17.【答案】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人发现于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把他们叫做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 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8.【答案】半坡人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6000多年前,能烧大量彩陶的我国原始人类是半坡人。
故答案为:半坡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9.【答案】(1)元谋人;化石
(2)7000;粟
(3)涿鹿;舜
(4)国人暴动;犬戎
(5)齐桓公;尊王攘夷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争霸;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种植水稻,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种植粟。
(3)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尧、 舜 、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4)周厉王在位时,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5)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1) 元谋人;化石
(2) 7000 ; 粟
(3) 涿鹿 ; 舜
(4)国人暴动;犬戎
(5)齐桓公;尊王攘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黄帝、西周灭亡、春秋争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种植水稻,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种植粟;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20.【答案】(1)一;二
(2)定居
(3)一
(4)二
(5)二
(6)二
(7)二
(8)二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的生活。
(3)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一)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4)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图二)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5)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图二)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6)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图二)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
(7)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区域发现了蔬菜种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8)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遗址(图二)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故答案为:(1)一 ;二
(2)定居
(3)一
(4)二
(5)二
(6)二
(7)二
(8)二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悉课本插图,熟练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征方可作答。
21.【答案】六;半坡;黄河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故答案为:六 ;半坡 ;黄河。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期,地点即可作答。
22.【答案】约七 、八;长江;余姚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7 000年左右,最具代表性。
故答案为:约七 、八 ;长江 ;余姚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河姆渡人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的地区即可作答。
23.【答案】(1)新石器;诸侯
(2)论语;仁政
(3)咸阳;郡县制
(4)刺史;光武中兴
(5)纪传;夷洲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史记》与司马迁;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因此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的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构成周代的贵族统治集团。故①是新石器时代;②是诸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了《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故③是论语;④是仁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⑤是咸阳;⑥是郡县制。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派刺史监视州部内部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项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的统治措施,在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⑦是刺史;⑧是光武中兴。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30年,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万多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故⑨是纪传;⑩是夷洲。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熟练识记西周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史记》的理解。
24.【答案】半地穴式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故答案为:半地穴式。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5.【答案】浙江余姚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千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故答案为:浙江余姚。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农耕文明的代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26.【答案】错误;3万年1万年。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出现的知识点,根据所学可知: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故本题答案为:错误;3万年改正为1万年。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7.【答案】(1)错误;把“舜”改为“禹”
(2)错误;把“ 半地穴式”改为“干栏式 ”
(3)错误;把“鸭绿江”改为“辽东”
(4)正确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战国七雄;大禹治水;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1)根据远古传说,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成为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故 错误;把“舜”改为“禹”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建造干栏式房屋,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故说法 错误;把“ 半地穴式”改为“干栏式 ”
(3)秦朝秦始皇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说法 错误;把“鸭绿江”改为“辽东”
(4)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较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故说法正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禹治水、原始农耕生活、秦长城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
28.【答案】(1)北京人、山顶洞人。
(2)河姆渡原始聚落;开创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原始农业。
(3)大禹;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或成功需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奉献精神等。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 (1) 根据材料“穴居而野处”意思为居住在洞穴里的远古人类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类有 北京人、山顶洞人。
(2)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中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3)据材料“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可知,文中所提到的是大禹的事迹,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领导人民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不解、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 创新精神、为民谋福利的改革精神等,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事要有坚持不解、持之以恒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
(1) 北京人、山顶洞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创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原始农业。
(3)大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要有创新精神,做事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和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9.【答案】(1)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约五千多年。
(2)活动:燕侯朝见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宝鼎。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标准:明晓法律。影响: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4)认识:要注意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公道正派、注重实绩;负责、担当、有作为、有实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可知,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依据材料“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刚。”可知,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依据材料“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可知,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五千多年。
(2)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三中“燕侯旨第一次因事到宗周来朝见, 周王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可知,材料三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朝见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宝鼎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可知,秦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是是否明晓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对人才选用的认识。属于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注意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公道正派、注重实绩;负责、担当有作为、有实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故答案为:(1)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约五千多年。
(2)活动:燕侯朝见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宝鼎。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标准:明晓法律。影响: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4)认识:要注意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公道正派、注重实绩;负责、担当、有作为、有实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西周的分封制、秦国的选官制度等知识点。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0.【答案】(1)河姆渡人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蛇虫侵害。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①远古时期:学会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农作物……
②战国时期:李冰修建都江堰,便利灌溉。
(3)人与自然休戚与共,我们应保护环境,比如进行垃圾分类。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干栏式房屋图,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蛇虫侵害。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 学会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农作物等;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 。
(3)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故答案为:(1) 河姆渡人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蛇虫侵害。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 ①远古时期:学会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农作物……②战国时期:李冰修建都江堰,便利灌溉。
(3)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我们应保护环境,比如进行垃圾分类。
【点评】 本题以半地穴式房屋图、干栏式房屋图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 / 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朝阳期末)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缨丝”。这些传说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相传炎帝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教民养蚕缫丝,二人被称为“人文始祖”,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A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社会秩序,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
神话传说不符合史实,排除C;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劳作方式,而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文明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从神农、黄帝教民耕作,养蚕缫丝说明远古居民开始发展农业生产,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1七上·伊通期末)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
B.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C.大汶口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3.(2021七上·龙华期末)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石镰、石刀。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____的依据。( )
A.早期人类进化 B.原始农业发展
C.早期国家形成 D.早期文字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遗址中石斧、石铲、石镰、石刀,都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所以反映了中国原始农业发展, B 是正确的选项;
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其兴起的重要标志。
4.(2021七上·临江期末)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一种工具叫耒耜,它的主要用途是( )
A.打猎 B.采集 C.捕鱼 D.耕地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可知图片为原始人曾使用过的一种生产工具耒耜,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所以耒耜的主要用途是耕地,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工具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2021七上·高州期末)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清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遗址发现栽培水稻的遗迹,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大量珍贵文物,故B符合题意;
半坡遗址发现世界最早栽培粟的痕迹,故A不符合题意;
红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大汶口遗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6.(2021七上·德惠期末)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到:“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下列属于远古时期半坡居民在“谷类的自觉栽培”方面的贡献的是( )
A.培植水稻 B.培植粟 C.培植葡萄 D.培植石榴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骨器,种植粟。选项 B 符合题意;
培植水稻最早是河姆渡居民, A 排除;
葡萄、石榴是从西域由丝绸之路传入, CD 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7.(2021七上·江油期末)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石器、铁器、青铜器
C.青铜器、石器、铁器 D.铁器、石器、青铜器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后来发展为磨制石器;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石器、铁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石器、铁器 ,不符合题意;
D. 铁器、石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1七上·东源期末)下表是关于炎黄两帝的记载。据此推测炎帝和黄帝时期( )
史料 出处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富、商、角、徵、羽 《世本》
昔黄帝令伶伦作五律……次制十二简,以之阮喻之下,听凤凰之鸣 《吕氏春秋》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拥有文化娱乐活动
C.掌握高超制琴技术 D.华夏民族已经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神农氏制作了乐器,黄帝创制了音律,由此可知炎黄时期已经拥有了文化娱乐活动,故选 B ;
表格内容主要涉及音乐,和农业以及民族的形成无关,拍出 AD ;
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制琴技术高超,排除 C 。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选项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联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②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 ④炎黄联盟距今约四五千年。按照时间顺序为:①③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炎黄联盟的知识。难度适中,熟记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炎黄联盟距今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20七上·蚌埠期中)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不符合史实;
B.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不符合史实;
C.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2021七上·长春月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品种只有稻和粟
B.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青铜制作的
C.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
D.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轩辕氏”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主要的品种有稻和粟、黍,不是只有稻和粟,A表述错误;
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兽骨制作而成,不是青铜,B表述错误;
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神农氏”,“轩辕氏”是黄帝,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适中,掌握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基本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1七上·大冶月考)在如图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打猎、捕鱼。制造彩陶(半坡人面鱼纹盆)。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发现纺轮、有乐器埙。②④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特征,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制造黑陶(猪纹盆)。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掘和使用水井,乐器骨哨。①③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文化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难度较低,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各自的生活特征,熟悉教材插图,能够正确识读图片,归纳总结二者的异同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13.(2021七上·吉林月考)下列能够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是( )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住干栏式建筑 D.使用青铜器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4.(2021七上·佛山月考)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用于装饰干栏式建筑屋顶或室内高处的构件,类似于初民社会的图腾。该文物可能出土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干栏式建筑屋顶”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故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中,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15.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他看到了如下展览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②这一原始居民已经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
③原始建筑业和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从事农业,过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可知判断,当时这里生活的人们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从事农业,定居生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④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及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展览品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松原期中)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2)河姆渡人最典型的农业工具
(3)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的官职
(4)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的社会经济局面史称
【答案】(1)象形
(2)骨耜
(3)丞相
(4)光武中兴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甲骨文;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蠃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故答案为:(1)象形。
(2)骨耜。
(3)丞相。
(4)光武中兴。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河姆渡原始居民、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河姆渡人使用的主要工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作答。
17.(2021七上·剑河月考)半坡遗址发现地点是 。
【答案】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人发现于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把他们叫做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 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8.(2021七上·剑河月考)会烧制彩陶的原始人类是 。
【答案】半坡人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6000多年前,能烧大量彩陶的我国原始人类是半坡人。
故答案为:半坡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9.(2021七上·冠县月考)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河姆渡人距今约 年,种植水稻,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种植 。
(3)炎黄部落在 打败蚩尤;尧、 、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4)周厉王在位时,与民争利,引发 ;公元前771年, 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5)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提出“ ”的口号。
【答案】(1)元谋人;化石
(2)7000;粟
(3)涿鹿;舜
(4)国人暴动;犬戎
(5)齐桓公;尊王攘夷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争霸;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种植水稻,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种植粟。
(3)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尧、 舜 、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4)周厉王在位时,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5)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1) 元谋人;化石
(2) 7000 ; 粟
(3) 涿鹿 ; 舜
(4)国人暴动;犬戎
(5)齐桓公;尊王攘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黄帝、西周灭亡、春秋争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种植水稻,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种植粟;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20.(2021七上·北京月考)读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 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 中的房屋。
(2)根据图一、二两图,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居民已经过着 的生活。
(3)主要种植水稻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4)主要种植栗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5)用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打猎捕鱼的是居住图 _中的房屋居民。
(6)制作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7)已经种植蔬菜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8)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的是居住图 中的房屋居民。
【答案】(1)一;二
(2)定居
(3)一
(4)二
(5)二
(6)二
(7)二
(8)二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的生活。
(3)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一)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4)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图二)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5)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图二)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6)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图二)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
(7)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区域发现了蔬菜种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8)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遗址(图二)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故答案为:(1)一 ;二
(2)定居
(3)一
(4)二
(5)二
(6)二
(7)二
(8)二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悉课本插图,熟练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征方可作答。
21.(2021七上·北京月考)距今年代和生活地域:说出半坡人的生活年代和生活地域。
时间:距今约 千年。生活地域:陕西西安附近的 村,主要生活在 流域。
【答案】六;半坡;黄河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故答案为:六 ;半坡 ;黄河。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期,地点即可作答。
22.(2021七上·北京月考)距今年代和生活地域:说出河姆渡人的生活年代和生活地域。
时间——距今 千年。生活地域:河姆渡居民位于 流域,浙江 河姆渡村。
【答案】约七 、八;长江;余姚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7 000年左右,最具代表性。
故答案为:约七 、八 ;长江 ;余姚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河姆渡人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的地区即可作答。
23.(2020七上·陇县期末)完成填空:
(1)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时代;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 、卿大夫、士。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 一书;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3)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定都 ;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4)汉武帝建立 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5)《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体通史;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答案】(1)新石器;诸侯
(2)论语;仁政
(3)咸阳;郡县制
(4)刺史;光武中兴
(5)纪传;夷洲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史记》与司马迁;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因此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的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构成周代的贵族统治集团。故①是新石器时代;②是诸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了《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故③是论语;④是仁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⑤是咸阳;⑥是郡县制。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派刺史监视州部内部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项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的统治措施,在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⑦是刺史;⑧是光武中兴。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30年,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万多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故⑨是纪传;⑩是夷洲。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熟练识记西周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史记》的理解。
24.(2020七上·肃州期末)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 房屋。
【答案】半地穴式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故答案为:半地穴式。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5.(2021七上·剑河月考)河姆渡遗址发现地点是 。
【答案】浙江余姚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千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故答案为:浙江余姚。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农耕文明的代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三、辨析题
26.(2021七上·定远月考)距今3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错误:
改正:
【答案】错误;3万年1万年。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出现的知识点,根据所学可知: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故本题答案为:错误;3万年改正为1万年。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7.(2020七上·埇桥期中)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舜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成为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3)秦朝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
(4)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答案】(1)错误;把“舜”改为“禹”
(2)错误;把“ 半地穴式”改为“干栏式 ”
(3)错误;把“鸭绿江”改为“辽东”
(4)正确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战国七雄;大禹治水;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1)根据远古传说,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成为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故 错误;把“舜”改为“禹”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建造干栏式房屋,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故说法 错误;把“ 半地穴式”改为“干栏式 ”
(3)秦朝秦始皇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说法 错误;把“鸭绿江”改为“辽东”
(4)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较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故说法正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禹治水、原始农耕生活、秦长城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
四、材料分析题
28.(2021七上·龙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房屋样式和生产工具。
材料三: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入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两例。
(2)材料二图中反映的是哪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生活?这一处氏族聚落的房屋有何特点?他们开创怎样的原始农耕经济?
(3)材料三中提到的事是谁所为?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水患的?“他”治水终于获得成功的事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迪?
【答案】(1)北京人、山顶洞人。
(2)河姆渡原始聚落;开创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原始农业。
(3)大禹;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或成功需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奉献精神等。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 (1) 根据材料“穴居而野处”意思为居住在洞穴里的远古人类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类有 北京人、山顶洞人。
(2)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中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3)据材料“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可知,文中所提到的是大禹的事迹,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领导人民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不解、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 创新精神、为民谋福利的改革精神等,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事要有坚持不解、持之以恒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
(1) 北京人、山顶洞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创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原始农业。
(3)大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要有创新精神,做事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和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9.(2021七上·澄海期末)考古·文明。经过几代考古人连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探究问题。
【证据确认】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定位为:它是代表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最有力的实证,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材料一: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其中,良渚古城核心区面积约为6.3km3,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宫殿区营建在长方形人工土台上,面积约30万m3,发现了35座长方形房址,多为南北朝向,排列整齐。
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别,以12号基规格最高,出土了600余件(组)玉器,包括体量最大的“玉琮王”和“玉钺王”,标态着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同时掌握着神权、军权和王权的统治者。
以火耕、水耨技术为代表的原始稻作农业已经相当成熟。水稻的驯化历程基本完成,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
——宋姝等《良渚古城:中华5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载《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第3期
材料二:关于良渚水坝的考古证据非常充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证据是碳十四的测年数据,水坝碳十四测年数据在公元前3100–公元前2700年之间。
——英国剑桥大学科林·伦福儒《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
【铭文述史】“燕侯旨鼎”是在北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材料三:铭文(如下图):屡(燕)侯旨(zhi,“旨”的异体字)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意译就是:燕侯旨第一次因事到宗周来朝见,周王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
——摘编自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文史互证】
材料四:入(秦)境……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郭敬、忠信而不楛(ku,滥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重视处理公事,不结党营私)……。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语书》是秦国南郡行政长官腾于公元前27年发布的一道行政命令,写道:“凡良吏明法律令……恶史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偷惰疾事(指推脱事务),易口舌(搬弄是非),不羞辱,轻言而易病人(侮辱别人),无公端之心……。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
(1)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给出了定位。请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上面划线处的定位列举相关证据。
(2)旨是燕国第二代诸侯。材料三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这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指出这一制度实行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概括秦国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用的认识。
【答案】(1)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约五千多年。
(2)活动:燕侯朝见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宝鼎。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标准:明晓法律。影响: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4)认识:要注意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公道正派、注重实绩;负责、担当、有作为、有实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可知,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依据材料“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刚。”可知,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依据材料“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可知,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五千多年。
(2)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三中“燕侯旨第一次因事到宗周来朝见, 周王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可知,材料三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朝见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宝鼎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可知,秦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是是否明晓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对人才选用的认识。属于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注意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公道正派、注重实绩;负责、担当有作为、有实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故答案为:(1)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约五千多年。
(2)活动:燕侯朝见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宝鼎。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标准:明晓法律。影响: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4)认识:要注意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公道正派、注重实绩;负责、担当、有作为、有实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西周的分封制、秦国的选官制度等知识点。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五、综合题
30.(2021七上·诸暨期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上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在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该房屋构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
(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有哪些 (各答出一点即可)
(3)【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案】(1)河姆渡人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蛇虫侵害。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①远古时期:学会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农作物……
②战国时期:李冰修建都江堰,便利灌溉。
(3)人与自然休戚与共,我们应保护环境,比如进行垃圾分类。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干栏式房屋图,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蛇虫侵害。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 学会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农作物等;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 。
(3)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故答案为:(1) 河姆渡人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蛇虫侵害。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 ①远古时期:学会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农作物……②战国时期:李冰修建都江堰,便利灌溉。
(3)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我们应保护环境,比如进行垃圾分类。
【点评】 本题以半地穴式房屋图、干栏式房屋图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