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堂小测
第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里有许多学识渊bó( )且和蔼可亲的教师。汪老师把张岱年写的一篇作文推荐到当时的师大附中校刊上发表,这让张岱年喜出wàng( )外,感kǎi( )万千,对其起了不可估量的鼓励作用。
时光流转,很多年过去了,张岱年在回忆母校时总是充满深情。母校静谧的图书馆、庄严的礼堂、宽敞的教室以及美不shèng( )收的小花园,一直令其记忆yóu( )新,每每回忆起来,敬意和怀念都会yóu( )然而生。
(1)文段中带拼音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渊搏 喜出忘外 感概 美不盛收
B.渊搏 喜出望外 感慨 美不盛收
C.渊博 喜出忘外 感概 美不胜收
D.渊博 喜出望外 感慨 美不胜收
(2)在阅读文段时,遇到不确定的字可以结合词语含义判断字形。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两个yóu字的理解和写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记忆yóu新,指的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其中,“yóu”对应的汉字表示“还”的意思,因此“yóu”应当写作“犹”。
B.yóu然而生,形容不由得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其中,“yóu然”表示“不由得的样子”,因此“yóu”应当写作“由”。
C.记忆yóu新,指的是过去的事,至今记得尤其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yóu”对应的汉字表示“尤其”的意思,因此“yóu”应当写作“尤”。
D.yóu然而生,形容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yóu然”表示“自然而然地”,因此“yóu”应当写作“油”。
(3)在日常学习中,你养成了练字的好习惯,因为练字不仅能够使字迹工整,还能很好地掌握大量生字词。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箪食(dān) 奥秘(ào) 鼎沸(fèi) 混为一谈(hǔn)
B.拼凑(còu) 绽开(zhàn) 盔甲(kuī) 截然不同(jié)
C.和蔼(ǎi) 搓捻(cuō) 蝉蜕(duì) 人迹罕至(hǎn)
D.桑椹(shèn) 确凿(záo) 倜傥(dǎng) 花团锦簇(cù)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B.《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她的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与《大学》《庄子》《孟子》并称为“四书”。
D.古代对年龄有不同的称谓,称30岁为“而立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3. 默写。(9分)
(1)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2)七十而从心所欲, 。
(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 ,落花时节又逢君。
(5)《<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2021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盛装亮相,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张开双臂喜迎四海宾朋,正如《<论语>十二章》所说:“ , ”
4. 名著阅读。(9分)
(1)阅读如涓涓细流,浇灌着孩童的心灵。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补全下面的班级阅读留言墙。(6分)
留言1:《朝花夕拾》这本经典名著读起来很有意思!
留言2:是啊,很多内容都让人捧腹大笑。比如《朝花夕拾》中小鲁迅和闰土下雪天在百草园用竹筛、短棒、秕谷就能捉到好多麻雀和白颊的“张飞鸟”,颇有童趣。
留言3:哈哈,是的!我还记得有个情节也非常有趣。① 。
留言4:我想它之所以被我们不断翻阅,不仅是因为有趣,更是因为经典背后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内涵。
留言5:我们从② 这件事可以看出,《朝花夕拾》中的小鲁迅却因种种原因,童心逐渐被压制。鲁迅也通过这件事表达了③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里的哪篇文章 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侧面表现出开元初年的繁华。
B.全诗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以个人遭遇折射安史之乱前后的变迁。
C.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诗人遇见朋友时的欣喜之情。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6. 清代黄生《杜工部诗说》评价此诗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落花时节”一语“三”关,除了自然景色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两层意思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刘羽冲偶①得古兵书,伏读②经年③,自谓可将兵十万。会④有土寇,自练⑤乡兵与之角⑥。全队溃覆⑦,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渠甫⑧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⑨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⑩,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 ①偶:偶然。②伏读:埋头苦读。③经年:一年左右。④会:适逢,正赶上。⑤练:训练。⑥角:战斗。⑦溃覆:溃败,覆灭。⑧甫:刚刚。⑨恒:常常。⑩如是:像这样。
7.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思而不学则殆
(2)三军可夺帅也
8.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 语段(一)中作者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
10. 语段(二)中刘羽冲说“古人岂欺我哉”,古人真的欺骗他了吗 请结合语段(一)说说原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
黄显杰
①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心肠挺好,教学也很有一套,可就是脾气怪怪的。
②这天下午有节劳动课。李老师带着我们到学校的后山捡柴,让我们捡地上的枯树枝。
③我和三名同学跑向后山顶,边跑边捡。在一棵大树旁,我发现了一堆枯干的小树枝,急忙奔过去。跑着跑着,我脚一滑跌进一个深深的坑里。坑太深,三名同学吓得大呼小叫,想尽办法也没能把我拉上来。
④同学喊来了老师。李老师站在坑边,盯了我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我们不拉你上来!”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敢吱声。“老师,老师,我上不去!”我在坑里急得大叫。“在里面待着吧,我们走!”李老师像陌生人一样大声扔给我一句话,带着同学们走了。
⑤老师硬生生地走了,不管我的死活。我一屁股瘫坐在坑里,嘴一张,哇哇大哭起来,“老师!老师!我出不去!”一边哭一边生气地在坑里打滚,滚着滚着无意间我看见了一道亮光。擦干眼泪,我坐起来向亮光处爬去。透出亮光的地方有一个洞,我钻了进去,越钻越亮,不一会儿到了山坡上,一挺身我跳了出来。
⑥李老师和同学们都站在山坡上,随着我的出现,山坡上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老师猛地抱起我原地转了两圈。我所有的不快,一扫而光,不解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坑里有洞能出来 ”“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想让你自己出来。”没等老师开口,阳光下同学们晃动着聪明的小脑袋争着抢着告诉我。
⑦李老师蹲在我面前,伸出宽大的手掌拍掉我身上的尘土,亲切地抚摸着我的脑袋,重重地点着头。同学们探着身子,咧开小嘴上下打量我。这时,老师慢慢地站起来,环视一下四周,将一只手指竖到嘴边,示意我们安静。然后,他走到高处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⑧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无法忘记儿时跌进坑里自己爬出来的经历,老师的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每当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时,我总是这样提醒和勉励自己——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有删改)
11. “我”跌进深坑后,李老师为什么扔给“我”一句话就带着同学们走了
12. 文中“李老师站在坑边,盯了我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一句中的“盯”字能否换成“看” 为什么
13. 文中的李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4. 读完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湖北,一场作文竞赛中,有超两成的学生在《家长的“陋习”》这道题目下抱怨“他们太爱玩手机了”;在杭州,一所小学专门设立“抬头日”,希望家长每个月能有一天放下工作,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媒体聚光灯下,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父母陪伴孩子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的调查数据。
【材料三】
父母到底该如何陪伴孩子 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的采访记录。
微笑(儿子10岁):时间尽量和孩子同步就好,陪伴时专注陪伴,忙时各自忙。目前想的是得再奋斗奋斗,等孩子进入社会时不至于认为你落伍,有话还愿意和你谈。
任意(女儿15岁):女儿高中了,还是挺欢迎我的陪伴,甚至会“强迫”我陪她。比如周末一起看电影,一起爬山。因为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现在也还是会保留这些习惯。
陈凤伟(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副校长):除了陪孩子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像读书、游戏、参观、旅游等,寓教育于活动中,更多的是平时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像按时作息、吃饭不挑食、与家人朋友相处真诚有礼、外出遵守公共秩序等,不经意的“陪伴”效用更大。
杨清暇(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孩子成长过程中,空间上的距离并不意味着我们与孩子心理上的疏远,用心的父母并不因为时空的阻隔而忽略孩子的成长。在儿子傅聪离家留学波兰期间,傅雷10年书信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最珍贵的爱。如今的网络时代,父母再忙也可以抽出时间和孩子视频、语音交流,保持对孩子日常的关注。
15. 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40%以上的孩子在作文中表示,家长们太爱低头玩手机了。
B.与做家务、玩手机相比较而言,父母陪伴孩子的同时读书能较好地提高陪伴质量。
C.有专家认为,在网络时代,时空的阻隔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D.孩子不需要一直陪伴,家长主要任务是努力奋斗,不能落伍。
16. 阅读材料二,请概括“父母陪伴孩子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的表现。
17. 父母如何才能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阅读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六、作文。(50分)
18. 请以“最懂我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D
(2)AD
(3)B
【解题思路】 (1)题,文段中带拼音的字正确字形分别为:渊博、喜出望外、感慨、美不胜收。(2)题,记忆yóu新,正确字形为“记忆犹新”,“犹”字表示“还”的意思;yóu然而生,正确字形为“油然而生”,“油然”表示“自然而然地”的意思。(3)题,A项,混为一谈(hùn);C项,蝉蜕(tuì);D项,倜傥(tǎng)。
2.C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3.(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不逾矩 (3)博学而笃志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每空1分)
4.【答案示例】 (1)①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游戏的快乐 ②父亲强迫小鲁迅背诵完《鉴略》再去看迎神赛会(或:小鲁迅在三味书屋严格的读书生活) ③对腐朽封建教育制度(封建家长制)压制儿童天性的批判之情
(2)《狗·猫·鼠》。作者通过追忆童年时饲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猫的摧残的经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5.C 诗的前两句回忆往事,后两句写重逢,诗人情感复杂,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对繁华落幕的慨叹。故C项赏析不恰当。
6.【答案示例】 一是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二是喻指唐王朝国运的衰落。(每点2分)
7.【答案示例】 (1)疑惑 (2)改变(每小题1分)
8.【答案示例】 孔子说:“知道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2分。关键词:
好、乐)
9.【答案示例】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的自得其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写法。答题时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揣摩出对比写法,意在突出强调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0.【答案示例】 没有。原因:①读书不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不会灵活运用。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刘羽冲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屡次失败。(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但必须答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答题时要围绕题目要求,先答出观点,然后在语段(一)中找到依据即可。
【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埋头苦读了一年多,自认为能够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战斗,结果全队都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后来,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又埋头苦读了一年多,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这是)好事,就让(他)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里的百姓差一点成为水中的鱼。从此之后,他抑郁不得志,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 ”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11.【答案示例】 李老师发现“我”并没有受伤;李老师在上面就看见了山洞的亮光;李老师想让“我”自己想办法爬出来。(每点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第⑥段同学们的话“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想让你自己出来”即可归纳答案。
12.【答案示例】 不能。因为“盯”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表明李老师在仔细地观察“我”有没有受伤,并察看坑里的地势,与后文同学们的回答相照应。用“看”则表达不出这些意思。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这类题先要明确词语的含义和区别。“盯”是仔细地看,“看”只是一个普通的动作,不能突出仔细。从后文同学的话可以知道,“李老师站在坑边,盯了我许久”,是在仔细观察“我”是否受伤,因为发觉“我”没有受伤,才敢让“我”独自爬上来。而“看”无法体现仔细观察之意。
13.【答案示例】 善良、细心,教育有方法、有见地。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从第①段“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心肠挺好”可见老师心地善良;第⑥段“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在学生掉进坑里之后没有手忙脚乱,可见老师细心;从第⑦段“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可知,老师通过这件事教育学生明白一些道理,可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教导有方。
14.【答案示例】 在面对恶劣的环境或挫折失败时,我们不要急躁,而应该沉着冷静地思考,想办法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最后一句是文章的主旨句,其中,“跌进坑里”指面对恶劣的环境或挫折失败;“别急着向上看”是说要沉着冷静地思考;“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提醒我们要看到自己的能力,想办法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15.B 依据材料一中“一场作文竞赛中,有超两成的学生在《家长的“陋习”》这道题目下抱怨‘他们太爱玩手机了’”,是超两成,不是40%以上,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三中“孩子成长过程中,空间上的距离并不意味着我们与孩子心理上的疏远,用心的父母并不因为时空的阻隔而忽略孩子的成长”,并不是说“在网络时代,时空的阻隔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故C项错误。D项,“孩子不需要一直陪伴,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奋斗,不能落伍”,这是材料三中个别家长“目前想的”,不是结论,故D项错误。据此,应选B项。
16.【答案示例】 做家务所占比例最高,占47.6%,接近一半;看朋友圈、刷微博排第二,占38.4%;读书所占比例为33.9%;处理工作上的事所占比例最低,为19.0%。(每点1分)
【解题思路】 解答图表类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的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从材料二的图表看,父母陪伴孩子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的情况:做家务所占比例最高,占47.6%;看朋友圈、刷微博排第二,占38.4%;读书所占比例为33.9%;处理工作上的事所占比例最低,为19.0%。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7.【答案示例】 不当“低头族”,放下手机,用心专注陪伴;寓教育于活动中,陪孩子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孩子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用书信、视频、语音等交流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每点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分析概括。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家长应该放下手机,专心陪伴,不当“低头族”。从材料三来看,可从陈校长的话“除了陪孩子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像读书、游戏、参观、旅游等,寓教育于活动中,更多的是平时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和杨理事的意见“如今的网络时代,父母再忙也可以抽出时间和孩子视频、语音交流,保持对孩子日常的关注”话语中提炼。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8.【佳作展台】
最懂我的那个人
轻柔的时光告诉我,简单的呵护,最长久;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最懂我的那个人,是我的爸爸。
“咣当!”刺耳的声音敲打着我的耳膜。糟糕,妈妈作为先进工作者的奖品——一只精美的茶杯被我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循声赶来,犀利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一切。“完了,完了,这次皮肉之苦怕是躲不过去了。”我暗暗发怵,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别怒,别怒!这个茶杯摔得好,清晨啪的一声响,整天日子顺当当,孩子是祝我们一天顺利呢!”危急时刻,“救火队长”爸爸来了。爸爸边说边向我使眼色,我心领神会:“对呀,妈妈平时工作最认真,还将得到比这个更好的杯子。妈妈最大方,不会稀罕这一个杯子的,最好的奖品是下一个,对吧,妈妈 ”“得了,净贫嘴。”妈妈无奈地摇摇头,“真拿你们父女俩没办法,一唱一和。”
“你要去干什么 不要狡辩,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是知道的。快,老实交代!”爸爸这是把我当成“犯人”了。“我……”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我……准备给小伙伴送课外书!”
“课外书 拿来我看看!”爸爸的声音大了很多,我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把书从背后拿出。
“《射雕英雄传》,听说过。”爸爸自言自语,“让我翻翻。”
天空还是那么晴朗,没起暴风雨,可以把呼吸调匀和一点了。
“这书不错。”好一会儿爸爸才想起我,将目光投向我,询问道,“你看过了 怎么样 ”
“看过了,”我小声地回答道,“郭靖是个英雄,非常棒!爸爸,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呢!”
“快说,是什么 ”
“勤能补拙。”
“有这么大收获,看这本书值得!”
“爸爸,那我以后可以天天看课外书啦!”
“嗯,啊,那不行!”
爸爸的语气十分坚决,我的心猛地一沉。
“不过,你空闲时间可以看。”
“OK,太好啦!爸爸最懂我的心思。”
“嘘——”爸爸将手指贴在唇上,小声说,“别让你妈妈听见,要不又……”我吐吐舌头,行了个遵命礼。
“哈哈……”我们父女俩对视一下,会意地大笑起来。
游走在轻柔的时光中,最懂我的那个人,是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