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课件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课件 (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4 23: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精卫填海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自由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写炎帝小女儿女娃,往东海游历被淹死,但她很不甘心,变成小鸟精卫,去填淹死她的大海,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读 一 读
其状如乌(乌鸦)
其鸣自詨(呼叫)
是炎帝之少女(这,指精卫鸟)
溺而不返(淹没)
故为精卫(所以)
以堙于东海(填塞)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fā jiū
zhè
huì
xiāo

shào
表停顿的语气助词。
通“纹”,花丽。
飞禽的嘴。
红色。
呼叫。
代词,这;指精卫鸟。
叫做发鸠的这座山上长着很多柘树。那里有一种鸟,
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
的脚,名字叫做:“精卫”,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精卫填海
1. 曰:叫做。发鸠之山,山名。
2. 柘(zhè)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3.炎帝:传说中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4.东海:中国东部的大海。
5.喙(huì):嘴。溺(nì):淹没。衔(xián):用嘴含或叼。
6.堙(yīn):填塞。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yīn
淹没。
填塞(sāi)。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淹死在了大海里就再也没有返还,所以化成了精卫鸟。(为了报仇)(它)常常叼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想把它填平)。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1.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它不甘于被海水淹死的命运,精魂化鸟,誓将东海填平报仇,同时也是替人类除害造福,不让东海继续为患。
至死不屈,顽强奋斗
2.精卫鸟有怎样的形象?
3.夸父与太阳逐走的目的是什么?逐走的结果怎样?
结果是夸父失败了,但他把手杖留下,化为大片的桃树林给后人遮阳,给后人甜美的果实。
问题探究
1.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填海的原因是 。(原文)
2.文中描写精卫的外形的句子是 。
3.“精卫填海”这一故事表现了精卫怎样的精神?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此精神?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志向和毅力。

5.精卫和夸父形象的共同点
都是敢于挑战大自然的英雄,虽然都失败了,但反映出人类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顽强精神和乐观态度。
精卫是“敢对世界说不的英雄!”
中心思想:
这则故事写精卫坚持衔木石,立志去填平大海,歌颂为理想而奋斗不止的精神。
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传说。炎帝之女女娃因游玩东海而被淹死,变成小鸟,决心口衔高山木石,去填塞大海,这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象征着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精卫填海
鸠山之巅高又高,茂密柘林有奇鸟。
此鸟名唤小精卫,头戴彩冠红指爪。
本是炎帝小爱女,春日结伴看海潮。
一个恶浪扑面来,冤魂化作精卫鸟。
从此精卫衔木石,奋飞不息穿波涛。
沧海无边恨无限,发誓填出康庄道。
说一说
多少年过去了,精卫还在为自己的填海大业奔忙着。你想对精卫鸟说句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