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5 10: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新政权为何能够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宋王朝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政权,巩固统治呢?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目 录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

北宋的改革

南宋的偏安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二)措施
(三)影响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五代建立者有何共性?
武将专权
补充
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
(一)背景
地方官员
皇帝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唐末以来的问题是什么?
(一)背景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武将专权
(一)背景
唐末以来的社会问题:
2.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解决措施:
阅读课本P49-50第一子目的内容,找出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行政:中央派文臣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夺其权)
(制钱谷)
(收精兵)
从这些措施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地方权力被大大削减,中央集权加强。
(二)措施
2.分化事权,加强王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与唐三省六部制相比,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有哪些特点?
从行政、经济、军事三方面进行分权;
权力分割细致,削弱相权。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在中央
(二)措施
2.分化事权,加强王权
在地方
“四监司”
知州与通判彼此制约
(二)措施
3.崇文抑武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二)措施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材料: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 31 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 大关,有时一科竟达 300 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 5 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3.崇文抑武
(二)措施
(三)影响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针对条上四事状》
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强化了中央集权。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新政权为何能够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宋王朝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政权,巩固统治呢?
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分散各级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
③崇文抑武。
前情回顾
这些措施是否有存在弊端?
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标准?
BUT
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的观点来评价事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客观公正,用一分为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然而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堕,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水心别集》卷10《实谋》
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制度过于僵化,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下。
(三)影响
权力分割过细
政府机构设置重叠
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官”
P51 历史纵横
权力分割过细
政府机构设置重叠
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官”
“募兵”
“募兵”泛滥
军队数量过多
“养兵”
“冗兵”
多而不精
“冗官”
“冗兵”
+
“冗费”
训练废弛
素质低下

边防危机
960年北宋建立
916年辽朝建立
1.北宋与辽:两次战争均告失败。
二、边防危机
澶渊之盟
岁币
960年北宋建立
916年辽朝建立
1038年西夏建立
1.北宋与辽:两次战争均告失败。
二、边防危机
“澶渊之盟”
岁币
2.北宋与西夏:屡战屡败。
“庆历合议”
岁赐

王安石变法
内忧外患
仁人志士们开始改革
内有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外有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以失败告终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进行改革
以整顿吏治为宗旨
2.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部分)
领域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经济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时,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收货后还本付息。 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市易法 政府出资金设立市易务,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军事 强兵 保甲法 将乡村农民加以编制,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丁来当保丁,平时耕种,闲时接受训练,战时征召入伍。 既可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2.2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标。
2.强兵效果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3.部分措施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4.引发北宋的党争,加速北宋的灭亡。
小组讨论作业:
1.阅读“学思之窗”的史料,思考王安石变法存在哪些缺陷?
2.就王安石变法的某个方面查找资料,了解其争议所在。
近千年来,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
南宋偏安

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议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合议。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课堂小结
前代之弊
防弊之政
1.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2.武将专权,皇权失威。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分散各级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
3.崇文抑武。
新的问题
冗官
冗兵
冗费
王安石变法
加速北宋灭亡
南宋偏安
“靖康之变”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