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上册5.17认识矿物 说课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上册5.17认识矿物 说课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4 21: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认识矿物》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的第2课《认识矿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认识矿物》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的课文。本课在认识岩石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岩石的组成部分矿物。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比岩石和矿物,指出岩石和矿物的关系,揭示矿物的概念。第二部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课程皆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从更细微之处去观察岩石,发现岩石与矿物的关系,从而认识矿物;同时,提升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体验到认真观察和细致描述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石头已经有过一定的观察和初步的认识。就其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对自然科学的事物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仍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但也逐步对一些问题有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通过推理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能举例说明矿物不同于岩石的特征。
2、能对矿物的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 透明度和硬度进行细致观察与描述,并能认真记录。
3、提升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体验到认真观察和细致描述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矿物与岩石的不同
2、矿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观察矿物,并科学、准确的描述矿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教材上面的三种矿物图片。
2、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黄铁矿、黄金矿和石英。
3、提问请仔细观察后,说一说,这些矿物有哪些不同于岩石的特征?
4.分组活动:观察黄铁矿、黄金矿、石英
5.汇报交流:它们整块看起来颜色比较一致;表面光亮;石英的外面看起来和普通的石头一样,但是内侧有一根一根的小晶体。
6.阅读资料:矿物小百科以及黄铁矿、黄金矿、石英小资料
小结:“矿物”的成分、颜色都比较集中,它们像一块一块的积木,共同构成了岩石。世界上有3000多种矿物。矿物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花岗岩中,每种颜色的颗粒就代表一种矿物。
7.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认识矿物》。
[设计意图:聚焦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来帮助认识矿物和岩石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岩石的认识。]
板块二、认识矿物与岩石的区别和联系
1.图片展示花岗岩,请学生描述花岗岩的特征,小结回顾岩石的特征。
2.图片展示几种矿物,提问:这些矿物有哪些不同于岩石的特征?
3.揭示概念:大自然中,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作矿物。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
4.再次观察花岗岩,举例说明岩石与矿物之间的关系。
矿物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花岗岩中,每种颜色的颗粒就代表一种矿物。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小结岩石的特征引入描述矿物特征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比,阐释矿物与岩石之间的关系,揭示矿物的概念,并利用花岗岩与长石、石英、黑云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释什么是矿物,提示观察矿物的角度和方法。
板块三、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
1.根据上节课观察描述岩石的方法,组里讨论得出如何描述矿物,以及你所采用的方法。
2.观察描述矿物的条痕
(1)出示图片:不同色彩的矿物
(2)让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出示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金矿、黄铜矿、黄铁矿
(4)观察铅笔的条痕
A、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5)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
A、用石墨和赤铁矿分别在白砂纸上划线,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B、学生实验
C、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
D、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E、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
F、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3.观察描述晶体的形状
(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
(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
(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
4. 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师:光泽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
(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
A、学生动手排列
B、交流反馈
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哪个物体的光泽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
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
5. 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
(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
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
思考:
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吗?
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
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
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D、交流汇报
(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
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
A、交流反馈
B、师小结
6. 观察描述矿物的硬度
引入:在三年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硬度的?
(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A、用木头和金属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B、用木头、金属、塑料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C、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D、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划)
(2)比较矿物的软硬
A、你有办法比较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
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
C、汇报交流
D、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H、小结:有的同学说花岗岩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
(3)知道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设计意图】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和重要特性:条痕、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硬度。
板块四、拓展提高:怎样描述矿物颜色?
①一般用标准色谱(红、橙、黄、绿、蓝、靛、紫)来描述。
②为了区别同种颜色,加上深浅、浓淡等副词,如深红、浅绿、淡黄等。
③如果矿物不只是一种颜色时,可用双重的颜色表示,如黄绿、橙黄、红紫等,后者为主要颜色。
④还可以使用形象的实物比喻,如橘红、柠檬黄、土黄、樱红、铁灰等。
板块五、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矿物的特性
(颜色、软硬、条痕、光泽、透明度和形状)
板块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常见矿物的认识方法,知道了可以从颜色、光泽、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去做初步的判断。课后请同学们思考,利用矿物的这些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可以有哪些用途?接下来的课,我们将进一步地了解和学习。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矿物的性质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整体来说较好,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让学生主动的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技能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
不足之处:
在本节教学中,过多考虑到教学进度,少了实验教学,少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