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皆”“跌”“弃” “持”五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司”“登”等五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古文的节奏、韵味;能借助记忆支架,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通过结合注释、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理解小古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动词,了解事情的经过,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一、导入
师:今天刘老师要和同学玩一个游戏猜字谜!,看谁能猜得出来。
师:一个人的手放在嘴边(板书“司”小篆)
生:司马光的司
书写司(磁性贴)
书写提醒:1、请大家拿出右手,跟随老师书写笔画书空。一笔横折钩。二笔横的起笔要稍微出来一点点。三笔竖口字这一竖的起笔再出来一点。这三笔的起点形成了一条斜线。不知4笔横折压着横中线和竖中线。5笔封口。
师:我们用手喊话这个字就是司
师:所以说呀,在军队里对着战士们发布命令的那是谁?
生:司令
师:我们参加婚礼,主持婚礼仪式的那是?
生:司仪
师:掌握方向盘的是谁
生:司机
师:你看这个字很有趣,他跑到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里又变成了。
生:司马光
师(举手示意):这个司他是人名。是人名里的姓。司马光他姓司对还是不对?
生:不对。
师:他姓
生:司马
师:我们的姓氏只有一个字就叫单姓。课文的主人公与众不同,他姓司马。这叫复姓。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吗?
生:欧阳、上官、诸葛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司马不仅是复姓,在古代还是官职的名称呢。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江州的司马。
二、读通文言故事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穿越历史,来到千年之前。一起走进司马光。你瞧!这就是司马光的故事。
这个故事它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古时候
古时候的文章它长这样,对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篇文言文。
师:这篇课文跟咱们以前学的课文不大一样。这叫文言文也叫小古文。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文言文字比较少
生:文言文比较难以理解。
师:同一个故事,现代文长文言文短,短的会不会说不清楚?
生:不会
文言文整体感受
师:口说无凭,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瞧一瞧。这篇古文一共分为4个部分。(出示PPT)第一个部分读
生:文题
师:第二个部分读
生:正文
师:第三个部分
生:插画
师:插画也可以帮我们读懂文言文。第4个部分
生:注释。
师:注释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
师:古诗的注释大家都看过了,古文的注释,这是我们第1次见。他可藏着不少秘密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配音出示:同学们我们的课文有特别的设置,瞧,这就是注释,第1次学文言文,有必要了解注释,它是我们学习文言文不可缺少的帮手,我们常见的注释有两种,
一、题目注释,他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来自哪里。就好像是身份证一样。
二、字词注释,瞧!文中需要的解释的字词的右上角标有序号,在注释部分相同序号的后面,便是他们的意思,我们按照数字一一对应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读懂他们了。
师:小朋友们注释看明白了吗?现在结合注释,自己试着把这篇小古文读懂,读懂了你就举手。
生:举手
师:孩子们,同一个故事现代文长文言文短,文言文把这个故事说清楚了吗?
生:说清楚了。
师:孩子们的这一次清楚明显比刚刚多了几分底气。现代文和文言文有什么不同?
生:现代文长文言文短,但文言文也能把同一个故事说清楚。
师:文言文短小精悍概括能力强。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师: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现在我们来读一读文言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到102页,借助注音,把课文读准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啊!后鼻音的字来和大家打招呼了。课件出示其中三个后鼻韵母的字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几个字?(指名当小老师拼读)
师: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全班齐读。
师:借助拼音,我们把这篇文章读准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顺呢?老师,送你一件法宝。加上停顿试一试。请同学们根据白板把这篇文章的停顿画出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我请同学读
(随机纠正)
师: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准读顺,我们还要把它读出文言文独有的韵味来。啊。每句话是不是都用一样的速度一样的语调读。
生:不是
师:对,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有的地方轻,有的地方重。下面请你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读。
师生读
大家试一试
三、以理解为基,读懂文言故事
师:看来文言文并不难读,借助注音借助停顿就能把文言文读准读顺,我们先来看看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
师:先看群儿戏于庭!谁出场了。
生:群儿
师:后面还出现了哪些人物?你能圈出来吗?
生圈画
生:一儿、众、光、儿
师:这些人物分别指的是谁呀?
生:一儿指的是一个孩子,众指的是很多人,光指的是马光。
师:司马光的名字写在古文里,只用了一个字,哪个字?光
师:我叫刘敏,那我的名字写在古文里,只能叫
生:敏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名字写在古文里叫什么?
生答
师:文言文概括能力真强。一个字就可以把人的名字说清楚了。
师:群儿是表示很多的小孩里面还有一个字表示很多的小孩,你找到了吗?
生:众
师:“众”指的是所有孩子吗?
生:除了司马光以外的孩子
师:一儿指的是一个小孩,后面的这个儿呢。
生: 一儿和儿其实是同一个人,就是跌进瓮里面的那个小孩。
师过渡:
师:这些孩子他们要做什么呢?看他们出现了,群儿戏于庭!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师小结:儿是儿童。庭是庭院。看这文言文真神奇,一个字等于我们现在两个字一个词。
拓展:
师:这群小孩子在哪里玩?
生:庭院
师:在庭院里玩,我们说戏于庭。在公园里玩呢。
生:戏于园
师:在竹林玩呢?
生:戏于林
师:如果说这群儿童在这个庭院里舞蹈,应该说。
生:群儿舞于庭。
师:那今天我们这群儿童在这个教室里学习。应该说。
生:群儿学于室
师小结:厉害了,才学了几分钟呀,你们已经会用小古文说话了。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开心时会是什么表情?
生:眉开眼笑
师:嘴角微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表情一起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群儿戏于庭
师过渡:老师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了整个庭院。正当一群小朋友玩的开心的时候,突然意外发生了,你看见什么啦?
生:一个儿童登上了瓮
师:你见过瓮吗?你见过的瓮是什么样子?
生:口小肚大的陶器。
师:你怎么知道的嗯,白日
生: 插图告诉我的。
师:聪明懂得借助插图。借助插图可以读懂文言文
师:还可以从哪发现
生:家里有一口瓮
师:联系生活,联系生活
师:还有吗?可以读懂文言文
生:注释
师:借助注释,可以读懂文言文。
师:其实刘老师小时候也读过这个故事,不过他的名字后面还有两个字。他叫司马光砸缸。
瓮和缸有什么区别?仔细看。不教。
生:一个口小肚大,一个口大肚小。
师:那这个孩子究竟是掉进瓮里还是缸里?
生:很容易爬出来
师:那掉进瓮里呢?
生:很难爬出来。
师:课文里中的瓮里面装的就是
生:水
师:我们叫它水瓮
师:装酒的瓮称为
酒瓮
师:装油的瓮呢
油瓮
师:他是怎么到瓮上去的?
生:登上去的
师:这个“登”的甲骨文,中间本来是个“豆”字,因为在里面加了一横,表示装满粮食的盛器,下面是手,上面是脚,表示手捧装满粮食的器皿,走上祭台敬献神灵。后来字形慢慢演变,双手不见了,只剩下一双脚在高处,所以这个登就是爬,比如爬山也叫登山。
(出事小孩和瓮的对比图)
师:他终于登上了瓮,你猜他那高兴的样子,他会说些什么?
生:我爬上来啦。
生:你看我厉不厉害?
师:他这么得意的时候,下边看的小朋友,心都揪在了一起。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小心别掉进瓮里
师:你话音刚落。他就发生了什么事儿
生:他就掉进瓮里了。
师:哪个字告诉你,他掉进瓮里了。
生:跌
师:跌的意思就是掉
师:观察观察这个跌字左边一个足,右边一个失。一失足他就掉下去了。这一掉下去不得了。刚才我们说这瓮里的水很(深)(画图示意)
所以这个小孩子怎么样了?
生:淹没在水里
师:看到这个“没”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孩子淹没在水里。
师: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大叫救命挥舞手臂。
师:看到这样情景的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担心害怕。
师过渡:你看情况多紧急呀,老师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四、深入推敲,悟司马光之智。
师小结:看来文言文并不难懂,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最能帮助我们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第2句。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看到伙伴跌入水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生:其他小孩子都离开了。
师:他们为什么离开?他们会做什么?想象一下这群孩子当时的表情、心情、动作,描述一下当时的场面。先和同桌说一说。
师:把同学们刚刚说的话,用文言文表述出来就是这样的。(请女生读)
众皆弃去,一儿大哭,一儿不安,一儿呼爹娘
对比现代文《司马光砸缸》现代文司马光里也有关于这个场面的描写,请男生读。
文言文真厉害,那么长一句话用这么少几个字就说清楚了。
师:所有的孩子都惊慌失措,只有一个人不这么慌乱是谁呢?
生:司马光
师: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拿着石头把瓮砸破了,掉在瓮里的小孩子得救了。
师:谁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司马光砸瓮救人时的动作吗?
(一生演示,其他同学仔细看)
师:其他小朋友都是大导演。导演们,石头小行不行?一只手行不行?力量小行不行?
师:所以要捡一块大石头,两只手使劲用力砸。导演们请你给演员的动作配音,你们读他来做动作
生表演
哐当瓮破了。
师:将石头拿在手中,文言文中用了一个字来表示,那就是——(持)拿着石头把水瓮砸破的动作就叫——(击。)
师:司马光把什么砸破了?
生:瓮
师:哪个字告诉你瓮破了。
生:破
师:破也没说瓮破了呀
生:瓮破
师:没有说瓮破他是击瓮诶,哪里有瓮呢?
生:这个破之代表的就是瓮破
师:破之哪个字代表的是瓮
生:之
师:这个之在文言文里可厉害了。今天他在这他代表瓮。改天他跑到别的文言文里,他就在代表别的了。比如说这块橡皮我不喜欢了,橡皮,弃之。之代表什么。
生:橡皮
师:这支笔,我喜欢他。用古文怎么说
生:铅笔喜之
师:这里的之代表的什么
生:铅笔
师:这把尺子,我要用它
用古文怎么表达
生:尺子,用之
师小结:呀,这个“之”字真有趣,以后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经常遇见他。
师:哐当一声,瓮破了,水(流)出来了。
师:水是朝着一个方向缓缓流出来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插图,看看水是怎么出来的。
生:涌出来的
师:水花四溅,迸射出来的。文言文用词真是准确啊。
师:最终这个小男孩
生:得救了
师:用文章的语言告诉我。
生:儿得活
师小结:危机解除了,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如释重负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抽生读注意停顿
师:除了持石击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救这个孩子吗?
生:找大人。(浪费时间)
生:爬上去救他(不安全)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有问题,对比起来,还是谁的办法更好。
生:司马光
师:司马光想出的办法不仅省时还很安全,最后也成功的救出了这个孩子。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1:他是个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
生2:他是个聪明而勇敢的孩子。
生3: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离开。
师:是呀,他的确是个善良的孩子,遇到问题,而是迅速做出判断,想出办法,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师:司马光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讲的同学
讲的要求:
1、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要通过语调的变化和一定的肢体语言,让故事更生动形象。
听的要求:
1、听到听明白。
同学们回家可以给家长讲一讲司马光的故事不知。或者录成视频发到群里,老师会给你点赞。
五、熟读成诵
师:古人拿在手里的书可是这个样子的。没有停顿没有标点,现在你们还能把他读好吗?
自己试试
师:好,现在听老师读配乐读
会这样读吗?来我们试试
背诵: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六、以拓展为羽,丰富认知。
过渡语:
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读懂司马光这篇文言文
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方法了解更多的文言文内容,老师给你介绍一本书,这本书叫《资治通鉴》。翻开看看里面每一篇都是文言文写的,你可不要小瞧他,这可是古代帝王的教科书,
师:“教科书”什么意思明白吗?,请挥动你手中的教科书。
生挥动语文书
毛泽东19岁就开始读资治通鉴,批注了17次。这本书就是我们
故事的主人公写司马光写的,他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要想读懂它可不容易,需要你借助这些方法阅读更多的文言文积累更多的知识。等到你六年级时就可以买来看一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