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难忘的泼水节》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难忘的泼水节》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6: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7 难忘的泼水节
泼水 民族 敲打 踩着
铺成 盛满 银碗 祝福
象脚鼓 凤凰花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初读质疑,议预习
  象脚鼓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
初读质疑,议预习



凤凰花:火凤凰树的花。五月开花,花五瓣,花大美丽,呈鲜红色带黄晕;花开时满树结花,火红一片,与绿叶相映成趣。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初读质疑,议预习
泼水节: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初读质疑,议预习
周恩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再读解疑,议重难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再读解疑,议重难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勾画描写傣族人民
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画一画
再读解疑,议重难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再读解疑,议重难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再读解疑,议重难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
再读解疑,议重难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高高的大山里赶来了,从青青的草原上赶来了,从遥远的小山村赶来了······
再读解疑,议重难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再读解疑,议重难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再读解疑,议重难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再读解疑,议重难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再读解疑,议重难
周总理身穿( ),( ),头上包着( ),( )地来到人群中。
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一条水红色头巾
笑容满面
笑容满面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默读第5自然段,用“_____”划出描写周
总理泼水的句子。
画一画
再读解疑,议重难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再读解疑,议重难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再读解疑,议重难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我会说
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
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
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福他们( )
······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再读解疑,议重难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再读解疑,议重难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再读解疑,议重难
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
因为······所以······
1961年,( )总理和( )人民一起过( ),特别令人( )。
周恩来
泼水节
傣族
难忘
三读拓展,议收获
说一说: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象脚鼓
凤凰花
银碗
柏树枝
三读拓展,议收获






(一)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更多的周总理的故事。
(二)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