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6: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一直”等1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学生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来读准字音:也可以利用已学的同音字帮助学生读准
字音,如,借助然字“阴”读准“荫”,“冈”应该读第一南,但是学生易读成第三声,可
借助熟字“刚、钢”帮助读准字音、也可认读词语“山冈”,加强字音的现固。“撑”字的
声母和韵母都不易读准,要借助“撑船、撑拿、支撑”等词语读准字音。字形和字义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识记。本课9个生字,其中8个生字可以利用熟字识记。如,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识记的:度一渡:阴一荫:掌一撑:并一拼;董一慊;安一案。用“成一成”的方法可以识记的:每一母:刚、钢一冈。识记“撑”,除了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外,可以让学生做做“撑船、撑傘”的动作,体会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荫、蔽”都有草字头,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认读词谱“绿荫、遮蔽”;学习“渡”字,可以让学生指认插图中的“渡口、渡船"拼”和〝母”可以认读词组“拼音字得”帮助记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拼”“母”组词或说句子、如“拼音、拼写、拼读、拼命”“父得、母亲、祖母、母爱。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宇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的字,有1个是左中右结构,有两个是
上下结构,有1个是独体字。教师可以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加强对典型字的指导,提商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现固,如弟弟、游戏、字母: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雨伞、姨妈、方便、教学、教师、游玩、唱戏、母
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朗读指导,可以把握好下面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读好直接表达“我”喜爱之情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粿枫村,我很專欢它。视树上有一个喜鹄的寓,我喜欢极了。是的,我喜欢站在机树下,抬头看喜鹄的窝。我真是喜欢极了。喜鹄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
我真高兴啊!可继续练习第一单元学习的重音。朗读第一句可强调“枫村、很喜欢”,突出“我很喜欢枫树”。朗读第二句可强调“家、喜欢”两个词,读“极”字语音稍微拖长,“了”则要读得又轻叉短,突出我喜欢喜鹊的窝。第三句用一个“是的”再次强调自己喜欢喜鹊
的窝,好像对话中的应答,朗读时语气要轻柔而肯定。朗读第四、五、六句都可以强调
〝真”,读出儿童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2)读好喜鹊的对话及描写“我”想象的句子。课文的第六至十二自然段喜鹈阿姨与
喜鹄弟弟有两次对话。对话的内容最然只有一个单调的音节“鹊”,但标点符号的巧妙运
用,使喜鹄的语音、语调、语气富于变化,富有情感。教师要抓住标点符号及句子前面的
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好相关段落。
第一组对话: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鹊!鹊!期!”句中有3个“!”,增强了语音的节奏感和韵律,朗读时音量可稍放
大,语音可稍稍拖长,读出节奏感,再现喜將阿姨满含慈爱认真教读拼音的情景。喜鹊弟
弟跟着喜鹉阿姨学,发出的声音是“鹊,鹊,鹊 ”,可设置问题:同喜鹊阿姨相比,
喜鹊弟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使用的标点是逗号和省路号,表明喜鹊弟
弟声音稚嫩,节奏不稳定、因此可以读得长一声、短一声,再现小喜鹊咿呀学语的情景。
第二组对话:
我看見喜鹊阿烫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
喜鹊阿姨的话,有感叹号和问号,第一句〝鹊!”后面是感叹号,可重读:〝鹊鹊
鹊?”后面是问号,读“鹈鹊鹉”的最后一个“鹊”字时,语调可微微往上扬,读出疑问
的语气。明读喜鹃弟弟的话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一齐”〝快乐”、指导有节奏地读
出“鹊!鹉鹊!鹊鹉鹊!”。喜鹃弟弟的话连用了3个感叹号、2个“鹊”字、3个“鹊”
字连读时,语速可适当加快,音量渐渐升高,表达出欢喜、自豪之情。
在喜鹊阿姨与喜鹣弟弟的对话中、穿插了“我”的想象,如“我知道…”“我懂得 ”这些句子让文字充满童稚的魅力,呈现出童话般的意境。朗读时可根据标点和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朗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把教师的引读和学生的分角色朗读结合起来,营造对话情境。如,学生分角色朗读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教师朗读所有角色语言的提示语及“我看见——我知道——我懂得——我懺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理解运用。在内容理解上,教师可以设置总领全篇的问题,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欢枫树上的喜鹊?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在语言运用上,教师可抓住文中典范的句式和段落,引导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进行仿写。
(1)注意默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默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默读可安排在两
个环节进行,一是初读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画出文中带有“我
喜欢”的句子,想一想:“我”喜欢的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梳理出“我喜欢”
的句子,并说一说“我”喜欢的事物:我喜欢村子波口旁的枫村。我喜欢枫村上喜鹅的窝以及窝里的喜鹊阿燒、喜鹊弟弟。二是让学生默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了哪些有趣的事,用不同的记号分别标画出“我”在枫树下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通过默读和读后的交流,了解这部分的内容。
(2)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可以借助插图加以体会。如:它好像一把很大叉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前遮蔽了村里的渡口。这一句讲的是“我”喜欢枫树的原因——枫树像高大的绿色太阳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无私奉献。可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枫树、教师顺势点拨:枫树的枝叶很茂密,遮挡住了强烈的阳光、让树下有一大片阴处,夏天特别凉快,这阴处就叫“绿荫”;“遮蔽”指的是茂密的枝叶遮住了渡口。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鹄阿姨。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朗读这两句,可出示第一幅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我”站在枫树下拾头看喜鹊窝的情景,然后和喜鹊阿姨、喜鹊弟弟打个招呼,如,“喜鹊阿娩,您好!我喜欢你!”“喜鹊弟弟,你们好!我真是太喜欢你们了!”朗读和想象结合,让学生体会“我”三对喜鹃的喜爱之情。今天早上,太阳从渡口对岸的山冈后面升上来了 出示第二解插图,让学生看图理解“山冈”及句中的方位词诗、说说哪里是渡口,哪里是“渡口对岸”,哪里是“山冈后面”,弄清喜鹊与太阳所处的位置,想象喜鹊一家看日出的情景。
(3)课文有不少的留白,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如教学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省路号,想想喜鹊阿姨还会教些什么,再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用“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说一说。也可以移情想象.补写句子。如教学第六至十二自然段,还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喜鹃妈妈和喜鹅弟弟都只会发一个简单的音节“鹊”,为什么在“我”听来却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呢?通过探讨这个问题,让学生懂得,喜鹊一家的“语言交流”,其实是“我”天真的想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胆想象,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完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复习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