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7.30 技术产品与生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7.30 技术产品与生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5 13: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课《技术产品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廊桥是用木头利用穿插压的方式搭建起来的,知道木拱廊桥属于建筑技术产品,能够举例说出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运输技术的产品。
2.能够通过合作利用六根木棒搭建基本廊桥,能用更多的木棒搭建加宽加长和榫卯式木棒搭建廊桥,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能对木拱廊桥的搭建提出问题和猜测,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并对周围的技术产品表现出探究兴趣。
4.知道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好的一面和不利的在面。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木拱廊桥的结构特点,能够举例说出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运输技术的产品,了解技术产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在搭建廊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了解木拱廊桥的结构特点,激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搭出各具特色的廊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榫卯式廊桥包六套、长木条 12根,钩码盒 30盒
2.学生准备:方形小木棒、平板电脑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激励图片,激发兴趣:
同学们,又到了探索科学奥秘的时间了,本次探究之旅,希望同学们能一如既往的(学生齐读:大胆探索、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反复实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课件出示时光隧道。首先,我们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 1000多年前我国北宋时期,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3)出示音频,课件
课件展示《东京梦华录》:1000多年前,当时京城汴梁有条汴河,宽 16.5米,河上有桥,桥下有支撑的石柱。这条河来往船只运输非常繁忙,河水湍急,船顺流而下时,很容易撞到石柱上,经常造成人亡船毁的悲痛事件。
(4)生活中遇到了这样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交流,教师予以解释和否定。(预设:没有办法建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呈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基于解决生活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
2.认识虹桥,感知结构。
(1)借助《清明上河图》,学生认识虹桥。
①课件出示史料。古代劳动人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搭建了一种特殊的桥。
②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把这座桥画在他的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
③课件动画呈现虹桥。现在老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让这幅画景物复活在我们眼前。然后点击桥的定格图片,通过观看你能说这座桥的样子吗?
④学生交流,描述一下这座桥。
⑤你能猜测一下这座桥是什么什么建造的吗?
(2)结合透视图,认认识虹结构。
①为了让学同学们列清晰地观察到虹桥的结构,我们把桥的外部拆掉,通过透视图来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②介绍虹桥:出示动画和音频。出示音频和文字介绍:整座桥横跨汴水 16.5米两岸,跨径达 20米,却不用一钉一铆,完全利用木头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起来。它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形似彩虹,又称虹桥。
【设计意图:借助文化作品和艺术作品来认识虹桥,辅以动画和视频介绍,引导学生认识虹桥的历史和结构特点,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师启发:根据刚才对虹桥观察和了解,从科学的角度,你又能提出什么样的探究问题?
(2)学生交流预设:
①这座完全是由木头建成的,是怎么建成的?)
②这座桥搭建主要运用什么技术?(教师评价:这位同学思维非常敏捷,他能从观察的现象中,立刻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究意识。)
③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能通过现象,马上想到它的本质,具有很深度的探究思维。)
④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方便?(这位同学很有生活经验,知识科学探究来自生活,还要源于生活。)......
(3)教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以虹桥为例探究一下技术产品与生活这个主题,好吗?(课件并板书:技术产品与生活)学生齐读课题。
(4)出示学习目标:我们就把运用技术、认识产品、了解技术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作为本次探究目标。
【设计意图:教师引发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来分析虹桥,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
看世界,明确探究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习多样搭建,体验建筑技术。
1.认识搭建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
(1)认识材料。在搭建之前,首先要选择好材料,同学们请看,这是课前老师准备小木棒,我们就用这些小木棒尝试搭建一座虹桥,好吗?先观察这些小木棒,它们长短、粗细、材质相同,而且不容易折断。也就是说,我们在制作的时候,选材也很重要,也需要研究。
(2)设计方案。怎样制作呢?首先,我们要先设计制作方案,确定初步的制作思路。请四人一组,进行思维碰撞吧。
(3)交流方案并演示。你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吗?请借助实物展台来演示一下吧。(引导学生只用四根木棒搭建一个平面结构即可。)
(教师评价:这位同学们用建筑师一样的思维进行分享,他会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思考,逐渐找到切入点,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探究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半扶半放,通过演示和学生交流,不断形成认知冲突,进行思维碰撞,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基于生活问题,用小方木尝试简单搭桥。
第一搭建:基本搭桥。
(1)同桌俩共同研究将第 5根进行穿插别压,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用 EN5拍照上传功能,将完成学生的作品传到大屏幕。
(3)用 EN5拍摄视频功能,将学生穿插别压搭建方法操作过程投到大屏幕,其作学生观看并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建议。
(4)教师对操作同学和评价作品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围绕创新思维、抓住核心进行评价、会提出合理建议、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等。)
【设计意图:教师将搭建的核心环节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完成搭建和评价,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第二次搭建:结合图纸搭建。
(1)出示图纸:刚才这个小组用 6根木条搭建一座桥,我们通过图纸的展示的方式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看图纸(逐张用 EN5放大工具清晰展示)。
(2)哪位同学愿意下来利用图纸,解读一下搭建的方法?(3)同桌两继续搭建吧。(4)学生搭建,教师指导。
(5)拍照上传优秀作品。
①教师用 EN5手机拍照上传大屏幕。
②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和建议。
(6)出示资料介绍廊桥结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 ”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穿插别压,搭接而成。(板书:穿插别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动手操作,经历思维过程,将科学探究与数学、美术等学科进行充分融合,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进阶。注重学生反思和评价,有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严谨求实;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第三次搭建:加宽加长搭桥,体验承重。
(1)师启发:现在我们学会了最基本虹桥的搭建,可这座桥太短了,怎么办?
(2)怎样在基本桥的基础上进行加长呢?(学生交流)
(3)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搭建方法。从刚才的视频中,小姐姐用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还要从美观的角度进行调整。这些做法是运用数学和美术等思维进行优化。所以,我们在进行技术产品制作时,要学会运用跨学科思维进行融合探究。(4)前后四人一大组,进行加宽或加长,钩码进行体验承重。
(5)指名两生用大木条搭建。(6)所有同学观看让搭建大木条的学生踩在桥上验证桥的承重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3.基于易滑动问题,用榫卯材料改进搭桥。
(1)认识榫卯结构。
① 启发思考:我们学会通过穿插别压的方式,可以用木头搭建一座坚固的虹桥,有时木头容易滑动,怎么办?
② 学生交流。
③ 出示图片,老师讲解:
古代真正的虹桥大木构件之间是以捆扎联系,后来,我们智慧劳动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榫卯结构。榫卯是木与木相连接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把凸出部分叫做“榫”,也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做“卯”,也称为“榫眼”、“卯眼”,无需一颗铁钉,凹凸部分便可实现连接。榫卯结构的超凡构思,领先西方建筑学数千年。
(2)教师出示用榫卯材料搭建的桥。
(3)比赛活动:六人一组用准备的材料完成搭建,时间在 1分钟内。
①教题出示倒计时,学生搭建。
②学生利用易课堂投屏,进行作品展示。
(4)出示视频:认识生活中虹桥复杂的搭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热情。】
(三)认识廊桥文化,拓展多样拱形桥。1.基于日晒雨淋问题,认识搭建廊桥。
(1)师启发:刚才视频中这种搭建方式的桥在南方地区比较常见,我们知道这种桥是用木头做成的,常年风吹日晒,尤其在南方地区雨水特别多,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维突破和发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出示廊桥,拓展认识。
①师讲解:大约八百年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劳动人民在虹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在桥上建了廊。他的名字叫廊桥。(板书:廊桥)
②课件播放廊桥介绍视频。(廊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做的就是传承与保护。)
③课件出示木拱廊桥结构和资料。
木拱廊桥以圆木穿插别压形成的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的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形结构,完全利用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起来。它虽然结构简单独特,却坚固异常。
④ 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4)出示图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这种独特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的活化石。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认识,让学生了解廊桥是虹桥的基础上建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激发学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了解廓桥带来的方便。
(1)结合你的理解,你能说一下廊桥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
(2)请大家利用平板查阅一下廊桥的作用吧。
(3)学生交流:能遮阳蔽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
【设计意图:了解廊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
3.基于生活需求,认识改进多孔拱形桥和石拱桥。
(1)师述:刚才我们认识的都是单孔木拱桥,但是,如果河非常宽,搭建一座那么长的单孔桥又比较费事,这怎么办?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多孔木拱桥、石桥等。
(2)教师出示动画图片,学生认识。
①万安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是现存的全国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桥长 98.2米,宽 4.7米,
②河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③建水“十七孔桥”:在建水城西 3公里的泸江和塌冲河上,横跨着一条有 17个桥孔的多孔连拱桥,它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
④颐和园“十七孔桥”:连接着南湖与昆明湖,长150米,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拱桥,因有十七个桥洞,故称“十七孔桥”,桥上有 544座神态各异的小狮子。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多样的拱桥,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四)了解现代建筑技术产品,感受技术创新和便利
1.现场调查资料
(1)师述:(板书:古老而结构独特的建筑技术)只所以古老,是距今 2000多年前已经出现,结构独特是因为完全利用木头通过穿插别压而形成的木拱结构。
(板书:穿插别压木拱结构)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建筑技术产品又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2)比如课前请同学们调查了我国一名著名的建筑如出示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隧道等,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吧。
①鸟巢:鸟巢是国家体育场,是北京 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工程主体由钢结构形成,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
②东方明珠:东方明珠电视塔,选用了东方民族喜爱的圆体作为基本建筑线条,主体由三个斜筒体、三个直筒体和 11个球组成,形成巨大的空间框架结构,做到了现代科技与东方文化的完美统一。
③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又称秦岭终南山隧道、终南山隧道,为中国第一长双洞公路隧道,也是亚洲第二长公路隧道、世界第三长公路隧道。
2.视频播放介绍,港珠澳大桥。
(1)老师也带来了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能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它的伟大之处吧。
(2)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3)请同学们想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独特的建筑技术?做一个留心观察生活的人。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有代表性的建筑技术,了解现代技术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激发学生建造欲望。】
3.这些建筑技术给生活带来了什么呢?(学生交流:有利和不利的一面)
(五)认识多种技术产品,理解其功能和影响。
1.了解通信技术和运输技术。
(1)师述:现在,我们了解了建筑技术产品,除了这些建筑技术产品,还有更多的技术产品服务于人们?比如通信技术、运输技术等。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技术产品世界。
(2)互动小游戏:利用 EN5中的超级分类,根据给技术产品分类。①通信技术(手机、电脑、电子监控、通信卫星)
②运输技术(货车、吊车、飞机、运输管道、高速列车)
2. 认识新技术产品的功能。你能说一下这些技术产品的功能吗?
3. 辩证认识技术产品的影响。
(1)这些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追问。
(2)分析技术产品的利弊。学生通过辨论进行举例分析。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新技术产品,这些都是科学家、工程智慧的结晶,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发明出更多的新产品为人类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对技术的指导意义,清楚技术产品的两面性,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六)总结反思与评价。
1.学生交流收获。本次探究有哪些收获和反思?
(七)课后作业
1.运用廊桥搭建技术和父母创新搭建一种新的产品。
2.关于廊桥你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可以深度研究一下。
3.阅读科学书目:李剑龙编写的《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