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1: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八下第四单元复习
演讲词
演讲词,也叫讲演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讲话文稿。演讲词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演讲词能够将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并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1.文学常识
闻一多(1899—1946), 现代诗人、学者和战士,湖北浠水人。
诗集:《红烛》 《死水》 。臧克家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被选入教材。
2.重点字词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最后一次讲演
思维导图
鼓舞群众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准备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痛斥 反动派
赞扬 李公朴
揭露虚弱本质,指明人民必胜。
主旨概括: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㈢写作特色——
1.褒贬用词,感情分明(对比手法)
文章写什么人,用什么词,褒贬分明。在写国民党反动派时用了“最卑劣最无耻”“毒手”“偷偷摸摸”等贬义词,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对派的暴行的愤怒、憎恨之情,写进步力量时用了“光荣”“光明”等褒义词,表达了对进步力量的赞美之情。
2.多用句式,感叹设问反问
⑴设问句、反问句,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更好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
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带有责问口气的设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行为的愤怒和斥责的感情。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语气凌厉,使敌人处于被动地。)
⑵感叹句,一方面能激发听众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
如“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对反动派丑恶行径的憎恶,痛恨之情溢于言表。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元成才路
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他们
你们
向听众揭露
面对面向敌人发起进攻
我们

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
文中“你们”、“我们”分别指什么?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1.文学常识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2.重点字词
肇( )事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道理,得到知识。
彷徨( )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袖手旁观
zhào
páng huáng
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二、论证结构: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2---12)
(13)
提出论题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
(1)
由获奖感言,引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内容结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四书·大学》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总结: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1.文学常识
王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集团董事,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2.重点字词
抉择(jué) 贴切(tiē) 阻碍(ài) 干预(gān) 堕落(duò) 膏药(gāo) 狡辩(biàn)崭新( zh n ) 强词夺理( qi ng) 不修边幅( fú )
如日中天:
阳奉阴违:
风口浪尖:
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强词夺理:
平易近人:
招摇撞骗:
指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介绍背景,引出话题。
第二部分:写自己的第六个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
(1)这是历史规律(2)“我”已不是权威(3)创业的都是年轻人,这是趋势(4)“我”有自知之明,不可也不敢在科研上犯错误。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作者先用比尔盖茨的事例,再用电视节目引出对自己的评价,自然过渡到自己要谈论的话题。
主题归纳
文章写了作者的第六个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并运用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抉择,表现了作者爱国奉献,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高尚精神
语言特点:
1.演讲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2.语言通俗幽默,真挚感人。
①王选说自己不再是权威时,说“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
②王选在讲自己的现状时,说“已经堕落到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
③王选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用了一系列风趣的对比,特别是调侃自己“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1.文学常识
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代表作有《体育颂》《运动心理学试论》等。
2.重点字词
骤雨( ) 襁褓( ) 浩劫( )
携手并进( ) 姊妹( ) 嵌入( )
绚丽( ) 误入歧途( ) 枷锁( )
愚蠢( ) 拙劣( ) 不朽( )
祈祷( ) 含苞欲放( )
qiǎngbǎo
zhòu
jié
xié

qiàn
xuàn
jiā
zhuō

chǔn
xiǔ
qídǎo
bāo
【分崩离析】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行将就木】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
【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
【自圆其说】 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3.内容结构
1.下列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浩劫(jié) 湛蓝(zhàn) 狂风骤雨(jù)
B.枷锁(jiā) 拙劣(zhuó) 含苞欲放(bāo)
C.祈祷(qǐ) 萦绕(yíng) 一呼百应(yìng)
D.愚蠢(chǔn)指摘(zhāi) 携手并进(xié)
答案及解析: D。A.骤—zhòu。B.拙—zhuō。C.祈—qí。
课堂练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涎生 奠定 挚爱 共聚一堂
B.赋于 呆板 目睹 愧不敢当
C.声誉 绚丽 束缚 误入岐途
D.恢复 呈现 肤浅 自圆其说
答案及解析: D。A.涎—诞。B.于—予。C.岐—歧。
3.下列有关文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B.顾拜旦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奥林匹克精神能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
C.演讲者真诚的语气、绅士的风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的独特见解牵动着听众的心。
D.顾拜旦熟悉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所以演讲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
答案及解析: B。由文中语句“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可知B项表述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