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5 09: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日本
国名
国旗
国徽
国歌
国花
国服
东瀛、东洋、扶桑
日之丸、日出之国
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君之代》
樱花
和服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平安京
奈良
大和兴起的地方
1.兴起:公元1—2世纪,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
公元3世纪中叶, 大和兴起
2.统一: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传》
“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大和政权
社会结构
大王
贵族
部民、奴隶
经济结构:

田部:
海部:
织锦部
锻冶部
海洋捕捞
农业
最高统治者
依靠
王室
私有地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部民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被征服氏族集体变为部民;其次是本族的罪犯被贬为部民。
平民
二、大化改新
材料一: 7世纪中叶,日本处仍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大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国朝廷出现统治危机…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材料三:《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改革的背景
(1)内因: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①中国隋唐国力强盛、制度先进;
②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2)外因
2、开始时间:
646年
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入鹿
3、前提:
5、学习对象(特点):
颁布《改新之诏》,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
4、人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中臣镰足
中臣镰足
孝德天皇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关于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唐朝建立后的630-838两百年间,日本正式派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 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或未到达唐朝的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6、学习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学习唐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②统一赋税;
③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①公地公民制: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班田收授法
土地收归国有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完备的法律
皇权至上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2官8省
制定律令
神化天皇
唐朝
日本
制度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政权机构
法律
统治者
6、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7、影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材料: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和 正式改称 日本国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改新之诏》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改新之诏》
③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②统一赋税;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①公地公民制: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土地收归国有
学习唐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2)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创新。
(3)要重视人才,大力发展教育。
8、启示:
大化改新也开启了日本的唐化时代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文字
日本和服
中国唐服
服饰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货币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建筑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茶道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今京都)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三、幕府统治
1、背景:
(1)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促进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盛行,从而形成庄园。
庄园特点/特权:“不输不入”
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官吏进入,中央政府失去了控制能力,社局局势动乱。
日本武士
武士和武士团
组织者:
目的:
组成:
性质: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
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武士集中在一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旗下,组成武士团。
武士团职能(双面性):
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地方豪强
自己家族中和仆从中的青状男子
“武士”
武士阶层
(2)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幕府统治
时 间:
人 物:
地 点:
特点:
12世纪晚期
源氏首领源赖朝
镰仓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源赖朝
开始标志:镰仓幕府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武士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日本有中央贵族掌握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历史舞台,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特点)。
3、影响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掌握政权
大权旁落
有自己的军队,独掌领地内的行政、司法、征税权,可在领地内发行货币。是将军的附庸。
日本武士图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武士道精神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海贼王
死神
火影忍者
为了实现与因救他而断臂的香克斯的约定而出海的路飞
为了同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黑崎一护
充满阳光的漩涡鸣人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
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
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
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
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
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
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
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古代
日本
统一:5世纪初 , 大和统一日本
大化改新
背景
时间
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意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建立
武士道
人物
(社会性质变化)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秩序的确立
课堂小结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江户时代
蒙古大军两次东征日本
日本战国时代
统治日本2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