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北亚
东亚
南亚
西亚
中亚
东南亚
时空观念
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12岁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见多识广,25岁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顺从”,即顺从和信仰真主阿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
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
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
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倭马亚王朝早期诗人顾托密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唐朝兴盛之际。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唐军虽败,但阿拉伯军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西征,两国遣使交好,互访频繁。中国古籍中常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yi四声)”,留下了大食使臣多次访唐的记载。
——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是四大哈里发时期(公元632年至661年),“哈里发”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相继执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政教大权。处于政权顶端的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带着真神安拉的启示
沙漠之子从荒漠中走出
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
圣战的旗帜下他们不断征服
他们的疆土堪比宏伟罗马
他们的文化并肩于辉煌希腊
战火硝烟
大厦终在内外交困中倾覆
唯有文化
贯通东西 兼容并蓄
830年,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齐世荣 《世界历史》
一千零一夜(中国称阿拉伯“大食”“天方”;夜谭,“谈”为避讳唐皇帝李炎后来沿袭)
造纸术:杜环在游历撒马尔罕时,看到来自唐朝怛罗斯战役的战俘,开设了造纸作坊,造纸术因而传到了大马士革、开罗等城市。
火药: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 。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古兰经》
麦加大清真寺
阿拉伯数字
“苏丹”原指“有道德或有宗教权威的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统治者,此后苏丹逐渐成为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1299年,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新国家被称为“奥斯曼”。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求法,目睹了王朝的繁盛情况,在归国后撰写《佛国记》,盛赞笈多王朝。
毗湿奴
湿婆
梵天
创造万物
维持世界秩序
毁灭之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从1633年到1639年,德川幕府先后颁布了五个所谓的“锁国令”:完全取缔基督教;不准日本人出国;禁止葡萄牙船只来航;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当葡萄牙人从澳门遣使企图恢复贸易特权时,幕府将军下令说“应烧毁船只,处死主要使节及其随从,让这个邪恶的先遣队荡然无存。”
1641年颁布的第六个条令把荷兰人限制在长崎岗中部的人造岛屿——出岛,并且只允许荷兰人和中国人来日本经商。
——《日本史 1600~2000》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接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
九、禁止官吏在长期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以唐朝诸侯国自居的新罗
以宋朝诸侯国自居的高丽
以明朝诸侯国自居的朝鲜
觉得自己最强的韩国
1.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早期殖民者 D.基督教徒
B.解析:据题意可知,他们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根据“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传播东西方文明的是阿拉伯人,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他们”最有可能是阿拉伯人,而非中国商人、早期殖民这和基督教徒,排除ACD。
巩固练习
2.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创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信徒遍布世界各地。下列古代国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有
①阿拉伯帝国 ②奥斯曼帝国 ③德里苏丹国 ④波斯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①②③正确,故选A;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把拜火教定为国家,排除④,故排除BCD。
3.地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政治情势的改变。下列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名,其出现时间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B.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拜占庭
C.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D.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C.解析: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奥斯曼帝国时期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因此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C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D项。
4.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刹帝利、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出家,就如同江河大川入海。之前,它们虽各有名称,但当汇入大海时,便通称一个名字,叫作大海。”释迦牟尼在此强调的是
A.世俗社会不应该存在种姓制度 B.佛教是印度各种思想的源头
C.种姓源自印度特有的地理环境 D.佛教之中没有种姓等级差别
D.解析:释迦牟尼把印度社会中的刹帝利等四个种姓等级比喻成江河大川,指出(世人)一旦(出家进入佛教,如同江河大川)融入大海,便只有大海一个名字,强调进入佛教中的众生,没有种姓等级差别,D项正确;释迦牟尼没有批判和否定世俗社会的种姓制度,A项错误;佛教并不是印度各种思想的源头,B项错误;种姓是印度历史发展的结果,不是地理环境的产物,C项错误。
5.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D.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
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唐朝的制度和文化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迈向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大化改新”缓和了日本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但不是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故排除B;日本全面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大化改新”的措施,而不是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故排除C;日本幕府时代,天皇权力被架空,故排除D。
中古时期的亚洲
印度—笈多帝国
印度—德里苏丹国
南亚国家
东亚国家
日本
朝鲜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西亚国家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横跨亚欧非的政教合一的大帝国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东西方交通线的掌控者
拜占庭帝国的终结者
大化革新
幕府统治
新罗
高丽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