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5 11: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
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
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裸麦
燕麦
葡萄
橄榄
小麦


大麦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阿兹特克帝国的天花感染者,绝大多数感染者都会死亡,而幸存者则会留下丑陋的疤痕。
闻之骇然的“广东疮”
(梅毒,15世纪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爆发,据传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随后迅速在全球肆虐,1505年被葡萄牙商人带入广东,民间称梅毒为“广东疮”)
思考:甘蔗的种植给非洲、美洲和欧洲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1503年,第一座糖厂在希斯潘纽拉开张……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于17世纪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拓殖者直接从非洲进口奴隶,于是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在400年当中,约莫有1100万名奴隶从非洲被运送到新世界,不过这个数字低估了苦难的深重程度,因为在非洲内陆被捕捉的奴隶,有半数死在到海岸的路上。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加勒比地区只存在单一型的经济形式,甚至有些岛屿就只有一个大型糖种植园,此外就再也没有别的经济机构。
——张亚东《试论第一帝国时期英属加勒比美洲的种植园奴隶制》
材料三:制造蔗糖所剩的浓稠糖浆,称为糖蜜,从“糖岛”被运往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在那里蒸馏成朗姆酒。朗姆酒接着被运到非洲,连同纺织品一起成为购买奴隶的货币。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
美洲:单一的产业结构;
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1521年,葡萄牙人占屯门海澳(今深圳后海湾一带),刻碑以示占领……8月,奉朝廷之命,广东海道副使汪鋐领兵强行驱逐葡萄牙人,葡人大败。
1553年,一群葡萄牙船队停泊在广东香山县沿海,……请求借地曝晒船上的货物。同时他们大笔白银贿赂了广东海道副使汪柏等人,……明政府疲于应付南倭北虏,应明政府要求,葡人进攻海盗有功,遂被准许长期居住澳门。
1557年,葡人开始在澳门驻扎军队。
1564年,葡人在新落成的天主教堂上,挂起“圣母踏龙头”塑像。
1623年,澳门首任总督上任。
包藏祸心:澳门“合法居住权”背后的危机

马六甲
澳门(葡占)
长崎(日本)
中国
印 度 洋
太 平 洋
非洲
大洋洲
亚洲
丝绸 瓷器
大 西 洋
(葡萄牙首都)
里斯本
果阿
(印度)
中转站 贸易
葡 澳 门 生丝、瓷器—白银
中国
墨西哥
月港
马尼拉
波托西
阿卡普尔科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大洋洲
“丝一银”对流
白银
丝绸 瓷器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西班牙银元
马尼拉大帆船
据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统计:殖民地时期,西属美洲生产了大约10万至13万吨的白银,其中向美洲以外地区输出了大约80%以上,这些白银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明朝)。
中转站 贸易
西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葡萄牙殖民地示意图(绿色)
西班牙殖民地示意图(红色)
荷兰殖地示意图(绿色)
英国殖地示意图(红色)
17世纪
18世纪
政治格局:早期殖民扩张
16世纪
13
“罗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们征服世界只经过三次战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罗马时代扩大了一倍”。
——英国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非洲丧失劳动力达1亿人以上。英国成为了当时殖民诸国中最大的“人类血肉贩子”,美洲3/4的黑人奴隶是英国贩运去的。
英西战争
英法七年战争
三次英荷战争
有人说:14-18世纪既是“发现世界”的时代,也是“人性迷失”的时代。为什么呢?
先后崛起的西方列强
15~16世纪
西班牙、葡萄牙
17世纪
“海上马车夫”荷兰;英法崛起
18世纪
中后期
英国(“日不落帝国”)
2020年,美国黑人被跪杀事件后,6月9日,在波士顿,一座哥伦布的雕像被斩首了。
材料一:非洲的愤怒:2003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上,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
材料二:美洲的愤怒: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遣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材料三:欧洲的回避:在整个欧美社会,殖民主义的阴暗面被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淡化着,它总体上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光荣史和冒险史,早期的殖民者也仍是被广泛传诵的英雄。
表现?
商业革命
贸易范围---扩大
商品种类---增加
贸易中心---转移
股份公司和证券贸易出现
英.法.荷等新商业帝国崛起
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示意图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示意图
贵金属涌入西欧
金银价格下降
商品价格飞涨
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社会转型




①推动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大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猛烈冲击了封建领主,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逐步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
③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①加速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②推动高产作物传入亚洲,促进亚洲人口增长。
③西方殖民者踏足亚洲,冲击了亚洲传统社会。
使美洲传统社会遭遇灭顶之灾,印第安人口迅速锐减,美洲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但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推动美洲朝现代社会发展。
造成非洲人口大量流失,是非洲长期贫困的根源之一。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对欧洲:
对亚洲:
对美洲:
对非洲:
对世界: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例如16世纪的奴隶贸易。
资本积累不同于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全都拿走)
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拿走大部分)
1.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地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活动,美洲是其殖民活动的重要区域,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就是欧洲人不断殖民扩张的结果,故B项正确。
随堂演练
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B.解析: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严重的打击和破坏,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可见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项;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也没有改变新大陆的落后面貌,排除C、D两项。
3.关于黑奴贸易转化成资本,马克思有一句经典的论断:“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这种关系是指
A.黑奴贸易的背景 B.黑奴贸易的利润
C.黑奴贸易的影响 D.黑奴贸易的结果
A.解析:黑奴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而开展的。材料中的“这种关系”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属于黑奴贸易开展的背景,故选A项。
4.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为枪支、火药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分别为
A.黑奴、黄金 B.黑奴、茶叶
C.黄金、枪支 D.烟草、丝绸
A.解析:殖民者到达非洲后,用枪支、火药等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运达美洲;商船到达美洲后,把黑人卖给种植园做奴隶,随后购买黄金、烟草、棉花等工业原料,再运回欧洲,故A项正确。
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D.解析:500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还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或者说传播宗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然是殖民掠夺,“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冲突,A和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冲突,不是融合,C错误。
本课总结
全球
联系
的初
步建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早期殖民扩张
人口迁移
动植物交流
疾病传播
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兴大西洋贸易
新兴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荷、英、法的殖民扩张
世界格局的变化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殖民灾难
殖民灾难,经济开发
白银入华,受到冲击
迅猛崛起,社会转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