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09:3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姚知不是雪
苏轼,字 号 , 时期文学家。
之一。
与父 弟 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 并称“ ”。
词方面和 并称“ ”。
书法方面和 并称“宋四家”。
走近苏轼——旷世奇才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黄庭坚
苏黄
辛弃疾
苏辛
黄庭坚、米芾、蔡襄
姚知不是雪
豪放词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抱负远大。
豪放派词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
姚知不是雪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走近苏轼
姚知不是雪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地点
怀古:题材(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即以历史陈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结构特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解题
姚知不是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 还 酹江月。
jǐn
huán lèi
liǎo
huá
lěi
guān
姚知不是雪
齐读全词
思考: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大江东去 赤壁之景
下片:遥想公瑾 抒发感慨
整体感知
姚知不是雪
1、自由读上阙。
2、讨论:上阙选用了哪些景?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这些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品上阙——临古地
姚知不是雪
景:
乱——岸边岩石之险、怪
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江水的汹涌
拍——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大
雪——江水颜色之白
品上阙——临古地




夸张
比喻
视听结合
江、浪、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岸、雪
姚知不是雪
意境:运用比喻、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方面描绘出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渲染了环境气氛,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3、齐读上阙
品上阙——临古地
姚知不是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如此雄浑壮阔的赤壁之景中,作者想到了哪些人?
风流人物(周瑜)
姚知不是雪
1、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称为风流人物的有很多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葛亮
品下阙——思古人
姚知不是雪
思考:既然风流人物无数,为何词人选了周瑜?
姚知不是雪
思考:词人笔下的周瑜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品下阙——思古人
赤壁之战(208年)周瑜34岁
美人在侧、春风得意,英姿勃发
儒雅、风流倜傥
从容淡定
姚知不是雪
1080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冤贬谪黄州。苏轼在总结一生时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叙述道: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曾经朋友遍天下的苏轼因获罪被贬, 而朋友殆失,独在黄州,无人理睬,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苏轼这样一个大文豪,是最痛苦不过的了。
1082年,年近半百 (45岁)的苏轼来到赤鼻矶,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古代英雄事迹和自己平生功业,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姚知不是雪
周 郎
三十四岁
小乔初嫁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少年得志
苏 轼
四十五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壮志难酬
年老无为
仰慕英雄 怀古伤今


姚知不是雪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当人生理想与现实发生巨大的矛盾冲突时,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感叹?
姚知不是雪
思考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姚知不是雪
这首词景、史、情浑然一体,围绕临古迹——思故人——怀古事——抒己志的思路,抒发了此人缅怀英雄、怀古伤心、功业未就以及乐观旷达的情怀。
课堂小结
姚知不是雪
《裴子语林》写诸葛亮的形象是“乘素舆,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 故羽扇纶巾一般指诸葛亮的形象。苏轼将诸葛亮的形象套在了周瑜身上。
姚知不是雪
提问4:了解了历史,我们发现,真实的周瑜并非词中所写,为什么苏轼把他塑造的如此完美?(兼具豪杰风流与智者风流,少年得志且拥有美丽浪漫的爱情)
理想化的周瑜
苏轼式的周瑜
姚知不是雪
解读“风流”
“风流”:或指文采风流,或指艺术效果,或指人才智超凡,品格卓尔不群,或指人高雅正派,风格温文,或与潇洒对称。所指虽然丰富,但是大体是指称才华出众、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放诞不羁,当然也包括在与异性情感方面不受世俗约束。
https://www./video/BV1Pt411c7qX p=1&share_medium=iphone&share_plat=ios&share_session_id=EC88A45B-22D1-4A71-A2E0-5772CC164C06&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635338250&unique_k=w2SBm5
姚知不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