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08:39: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武城期末)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挺进太空的宏伟目标,乘神舟十二号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在人体呼吸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消耗氧气,并且不断产生二氧化碳;载人飞船中氧气含量过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因此,为了使科研人员能够保持正常的呼吸,在他们的呼吸环境中必须注意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有 D 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人体呼吸时会消耗氧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分析。
2.(2021九上·晋中期末)蜡烛虽小,见微知著。图一是某小组同学探究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图二是实验③中烧杯内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可燃性气体
B.实验②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氧元素
C.实验③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图二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①引出可燃性气体的是石蜡蒸气,不是蜡烛燃烧产生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中有炭黑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将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消耗完氧气后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消耗烧杯中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大,反应结束后,二氧化碳的量不变,图二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进行分析
D、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3.(2021九上·扬州月考)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如图甲所示)中,蜡烛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
B.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该实验说明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将无法燃烧
D.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的质量不断减少,因为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图中显示还有少量氧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由瓶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可知,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C符合题意;
D、因为蜡烛燃烧时,虽然氧气被消耗,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该实验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时,不再支持燃烧分析
4.(2021九上·夏津期中)赵老师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碳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试管受热不均会炸裂。
5.(2021九上·本溪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6.(2021九上·铁东期中)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
①实验Ⅰ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烧杯罩着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观察到有燃烧现象,说明石蜡熔点低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固体石蜡小颗粒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 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实验Ⅰ中a处最先变黑,故符合题意;
② 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故符合题意;
③ 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色物质碳,故符合题意;
④ 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有燃烧现象,因为石蜡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气,说明石蜡的沸点很低,故不符合题意;
⑤ 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将石蜡的小颗粒点燃,从而蜡烛又被点燃,故不符合题意;
⑥ 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
7.(2021九上·南昌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高 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根据火柴梗的碳化程度: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可知外焰温度最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白烟可以再被点燃,说明是石蜡形成的小颗粒,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呼出气体中也含有氧气,此时燃着的木条放入两个集气瓶后,木条都继续燃烧,无法判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液态水可以加热变为气态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变为液体水,所以可以通过该实验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实现相互转化,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B、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8.(2021九上·东海期中)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步骤一: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测得其中O2、CO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6%、4%,
步骤二: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三: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
步骤四: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一所收集的气体中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B.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规灭是因为气体中CO2含量高
D.步骤四中木条燃烧时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21%,收集气体中氧气只占16%,故收集气体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不符合题意;
B、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不符合题意;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气体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所以能正常燃烧,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
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C、根据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D、根据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9.(2021九上·遵化期中)下图是:“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学过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后,小红对这个实验重新思考,下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B.从实验室拿来两个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就收集好了教室里的空气
C.探究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代替燃着的木条
D.实验能大致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用排水法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中仍含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B. 从实验室拿来两个集气瓶,灌满水,到教室倒掉水,然后盖上玻璃片,就收集好了教室里的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探究氧气含量的实验不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代替燃着的木条,故不符合题意;
D. 通过木条燃烧情况、石灰水变浑浊情况,实验能大致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不同,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B、根据排水法收集空气,进行分析。
C、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D、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成分不同,进行分析。
10.(2021九上·江油期中)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不符合题意;
C.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不符合题意;
D.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而不是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低,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比空气高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洛宁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   。
【答案】小;变浑浊;重新被点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因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12.(2021九上·海门月考)下图是探究人体吸人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是   。
【答案】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实验中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故填: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
【分析】根据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
13.(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14.(2020九上·恩施期中)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用品:蜡烛、盛水的容器、玻璃杯、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先将蜡烛固定在盛水容器底部或小蜡烛漂浮在水面,然后把水(石灰水)面上的玻璃被划出五等份,点燃蜡烛后罩上玻璃杯观察.它的实验现象:   .
【答案】蜡烛燃烧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石灰水会进入玻璃杯约1/5处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石灰水吸收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点燃蜡烛后罩上玻璃杯观察.它的实验现象:蜡烛燃烧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石灰水会进入玻璃杯约1/5处。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2020九上·孝义月考)蜡烛是生活中的一种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切一块石蜡放在水中,石蜡一直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点燃蜡烛时,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先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被点燃。请你分析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如图所示,在蜡烛火焰中放一根火柴,约1秒后取出,烧焦最严重的位置是   。(填“a”、“b”或“c”)
【答案】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写出一点即可);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或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切一块石蜡放在水中,石蜡一直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或气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时外焰的燃烧温度最高,因此烧焦最严重的位置是a。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
16.(2020九上·西城月考)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图 1 中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 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
(2)图 2 中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该现象说明白烟有   性。(填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
(2)可燃性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图 1 中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 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 图 2 中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该现象说明白烟有可燃性性。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2)根据石蜡的可燃性分析。
17.(2020九上·永善期中)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   移动。
【答案】变浑浊;左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
【分析】根据青蛙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18.(2020九上·黔东南月考)蜡烛被点燃后,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答案】外焰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被点燃后,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比较充分,温度最高。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19.(2020九上·海林期末)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   ,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   
,原因是   、   。
【答案】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罩内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是玻璃罩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玻璃罩内。
故答案为:观察到蜡烛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0.(2019九上·长安期中)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   、   ,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   。
【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内焰;焰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分析。
三、简答题
21.(2020九上·海林月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答案】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 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水珠,形成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2018九上·唐河期中)小明在观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后,说石蜡燃烧和石蜡受热融化都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错误;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而石蜡融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小明的说法错误,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而石蜡融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石块粉碎、铁做成铁钉等等都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四、综合题
23.(2021九上·海淀期中)如图中集气瓶分别收集了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
(1)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是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伸入乙中的木条比伸入甲中的木条先熄灭,推测乙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序号)。
a.吸入的空气 b.呼出的气体
【答案】(1)取两片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2)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水蒸气遇冷形成水雾,可以通过水雾多少判断水蒸气含量,所以操作是取两片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过低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所以木条选熄灭。乙收集到的是b呼出的气体。
【分析】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水分比较多。
24.(2021九上·祥云期中)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你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4)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类型是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1)浮在水面;小;难溶于水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4)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由此可知,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难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a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时,伴随有蜡烛熔化为液态,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焰温度最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五、实验探究题
25.(2021九上·广丰期末)闹元宵,玩灯笼。灯笼里装有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蜡烛就熄灭了。
【提出问题】封闭体系中燃着蜡烛熄灭后,体系(灯笼)中是否还有氧气?
(1)【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
探究在封闭体系中燃着蜡烛熄灭后是否存在氧气 数据采集器 溶解氧传感器 500mL透明塑料瓶 蜡烛1根、火柴 蜡烛燃烧80秒后熄灭,8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8.15%左右
【实验结论】   
(2)蜡烛熄灭后,体系中剩余氧气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假设】①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体系体积大小有关
②同一体系中,蜡烛燃耗氧程度与蜡烛数量有关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
探究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体系   是否有关 数据采集器 溶解氧传感器 1000mL透明塑料瓶 蜡烛1根、火柴 蜡烛燃烧100秒后消灭,10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7.56%
探究同一体系中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   是否有关 数据采集器 溶解氧传感器 500mL透明塑料瓶 蜡烛2根、火柴 蜡烛燃烧50秒后消灭,10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7.87%
【实验结论】:体积较大的体系中,蜡烛燃烧的时间   ,体积相同的体系,蜡烛越多,燃烧时间越   ,蜡烛熄灭后最终剩余氧气浓度都稳定在17-18%。
(3)【实验反思】
①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对支持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是   
②蜡烛的主要成分含正二十二烷(C22H46),写出正二十二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蜡烛熄灭后,体系(灯笼)中仍有氧气
(2)体积大小;蜡烛数量;较长;短
(3)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C22H46+67O244CO2+46H2O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蜡烛燃烧80秒后熄灭,8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8.15%左右,说明蜡烛熄灭后,体系(灯笼)中仍有氧气。
提出假设:
由上步实验的假设和实验用品可知,第1次实验使用500mL透明塑料瓶、蜡烛1根。
本步第1次实验使用1000mL透明塑料瓶、蜡烛1根。与上步实验塑料瓶大小不同,所以探究的是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体系体积大小是否有关;
本步第2次实验使用500mL透明塑料瓶、蜡烛2根。与上步实验蜡烛数量不同,所以探究的的是同一体系中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蜡烛数量是否有关;
实验结论:
上步实验与本步骤第1次实验现象对比可知,体积较大的体系中,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上步实验与本步骤第2次实验现象对比可知,体积相同的体系,蜡烛越多,燃烧时间越短,蜡烛熄灭后最终剩余氧气浓度都稳定在17-18%。
实验反思:
①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可以知道,蜡烛熄灭后最终剩余氧气浓度都稳定在17-18%,氧气仍存在但是蜡烛熄灭,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②正二十二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C22H46+67O244CO2+46H2O。
【分析】(1)根据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根据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武城期末)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挺进太空的宏伟目标,乘神舟十二号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2.(2021九上·晋中期末)蜡烛虽小,见微知著。图一是某小组同学探究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图二是实验③中烧杯内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可燃性气体
B.实验②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氧元素
C.实验③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图二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3.(2021九上·扬州月考)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如图甲所示)中,蜡烛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
B.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该实验说明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将无法燃烧
D.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2021九上·夏津期中)赵老师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5.(2021九上·本溪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21九上·铁东期中)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
①实验Ⅰ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烧杯罩着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观察到有燃烧现象,说明石蜡熔点低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固体石蜡小颗粒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7.(2021九上·南昌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高 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A B.B C.C D.D
8.(2021九上·东海期中)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步骤一: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测得其中O2、CO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6%、4%,
步骤二: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三: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
步骤四: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一所收集的气体中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B.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规灭是因为气体中CO2含量高
D.步骤四中木条燃烧时反应方程式为
9.(2021九上·遵化期中)下图是:“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学过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后,小红对这个实验重新思考,下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B.从实验室拿来两个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就收集好了教室里的空气
C.探究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代替燃着的木条
D.实验能大致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不同
10.(2021九上·江油期中)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洛宁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   。
12.(2021九上·海门月考)下图是探究人体吸人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是   。
13.(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14.(2020九上·恩施期中)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用品:蜡烛、盛水的容器、玻璃杯、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先将蜡烛固定在盛水容器底部或小蜡烛漂浮在水面,然后把水(石灰水)面上的玻璃被划出五等份,点燃蜡烛后罩上玻璃杯观察.它的实验现象:   .
15.(2020九上·孝义月考)蜡烛是生活中的一种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切一块石蜡放在水中,石蜡一直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点燃蜡烛时,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先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被点燃。请你分析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如图所示,在蜡烛火焰中放一根火柴,约1秒后取出,烧焦最严重的位置是   。(填“a”、“b”或“c”)
16.(2020九上·西城月考)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图 1 中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 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
(2)图 2 中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该现象说明白烟有   性。(填石蜡的化学性质)
17.(2020九上·永善期中)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   移动。
18.(2020九上·黔东南月考)蜡烛被点燃后,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19.(2020九上·海林期末)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   ,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   
,原因是   、   。
20.(2019九上·长安期中)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   、   ,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   。
三、简答题
21.(2020九上·海林月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22.(2018九上·唐河期中)小明在观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后,说石蜡燃烧和石蜡受热融化都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述理由.   
四、综合题
23.(2021九上·海淀期中)如图中集气瓶分别收集了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
(1)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是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伸入乙中的木条比伸入甲中的木条先熄灭,推测乙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序号)。
a.吸入的空气 b.呼出的气体
24.(2021九上·祥云期中)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你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4)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类型是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没有发生变化
五、实验探究题
25.(2021九上·广丰期末)闹元宵,玩灯笼。灯笼里装有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蜡烛就熄灭了。
【提出问题】封闭体系中燃着蜡烛熄灭后,体系(灯笼)中是否还有氧气?
(1)【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
探究在封闭体系中燃着蜡烛熄灭后是否存在氧气 数据采集器 溶解氧传感器 500mL透明塑料瓶 蜡烛1根、火柴 蜡烛燃烧80秒后熄灭,8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8.15%左右
【实验结论】   
(2)蜡烛熄灭后,体系中剩余氧气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假设】①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体系体积大小有关
②同一体系中,蜡烛燃耗氧程度与蜡烛数量有关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
探究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体系   是否有关 数据采集器 溶解氧传感器 1000mL透明塑料瓶 蜡烛1根、火柴 蜡烛燃烧100秒后消灭,10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7.56%
探究同一体系中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   是否有关 数据采集器 溶解氧传感器 500mL透明塑料瓶 蜡烛2根、火柴 蜡烛燃烧50秒后消灭,10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7.87%
【实验结论】:体积较大的体系中,蜡烛燃烧的时间   ,体积相同的体系,蜡烛越多,燃烧时间越   ,蜡烛熄灭后最终剩余氧气浓度都稳定在17-18%。
(3)【实验反思】
①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对支持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是   
②蜡烛的主要成分含正二十二烷(C22H46),写出正二十二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在人体呼吸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消耗氧气,并且不断产生二氧化碳;载人飞船中氧气含量过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因此,为了使科研人员能够保持正常的呼吸,在他们的呼吸环境中必须注意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有 D 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人体呼吸时会消耗氧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①引出可燃性气体的是石蜡蒸气,不是蜡烛燃烧产生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中有炭黑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将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消耗完氧气后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消耗烧杯中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大,反应结束后,二氧化碳的量不变,图二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进行分析
D、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的质量不断减少,因为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图中显示还有少量氧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由瓶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可知,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C符合题意;
D、因为蜡烛燃烧时,虽然氧气被消耗,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该实验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时,不再支持燃烧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碳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试管受热不均会炸裂。
5.【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6.【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 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实验Ⅰ中a处最先变黑,故符合题意;
② 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故符合题意;
③ 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色物质碳,故符合题意;
④ 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有燃烧现象,因为石蜡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气,说明石蜡的沸点很低,故不符合题意;
⑤ 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将石蜡的小颗粒点燃,从而蜡烛又被点燃,故不符合题意;
⑥ 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
7.【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根据火柴梗的碳化程度: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可知外焰温度最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白烟可以再被点燃,说明是石蜡形成的小颗粒,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呼出气体中也含有氧气,此时燃着的木条放入两个集气瓶后,木条都继续燃烧,无法判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液态水可以加热变为气态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变为液体水,所以可以通过该实验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实现相互转化,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B、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21%,收集气体中氧气只占16%,故收集气体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不符合题意;
B、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不符合题意;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气体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所以能正常燃烧,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
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C、根据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D、根据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用排水法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中仍含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B. 从实验室拿来两个集气瓶,灌满水,到教室倒掉水,然后盖上玻璃片,就收集好了教室里的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探究氧气含量的实验不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代替燃着的木条,故不符合题意;
D. 通过木条燃烧情况、石灰水变浑浊情况,实验能大致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不同,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B、根据排水法收集空气,进行分析。
C、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D、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成分不同,进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不符合题意;
C.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不符合题意;
D.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而不是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低,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比空气高分析。
11.【答案】小;变浑浊;重新被点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因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
12.【答案】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实验中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故填: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
【分析】根据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
13.【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14.【答案】蜡烛燃烧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石灰水会进入玻璃杯约1/5处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石灰水吸收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点燃蜡烛后罩上玻璃杯观察.它的实验现象:蜡烛燃烧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石灰水会进入玻璃杯约1/5处。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答案】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写出一点即可);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或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切一块石蜡放在水中,石蜡一直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或气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时外焰的燃烧温度最高,因此烧焦最严重的位置是a。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
16.【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
(2)可燃性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图 1 中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 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 图 2 中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该现象说明白烟有可燃性性。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2)根据石蜡的可燃性分析。
17.【答案】变浑浊;左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
【分析】根据青蛙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18.【答案】外焰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被点燃后,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比较充分,温度最高。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19.【答案】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罩内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是玻璃罩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玻璃罩内。
故答案为:观察到蜡烛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0.【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内焰;焰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分析。
21.【答案】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 用冷烧杯罩住烛火,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把这个烧杯迅速正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水珠,形成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答案】错误;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而石蜡融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小明的说法错误,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而石蜡融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石块粉碎、铁做成铁钉等等都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23.【答案】(1)取两片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2)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水蒸气遇冷形成水雾,可以通过水雾多少判断水蒸气含量,所以操作是取两片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过低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所以木条选熄灭。乙收集到的是b呼出的气体。
【分析】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水分比较多。
24.【答案】(1)浮在水面;小;难溶于水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4)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由此可知,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难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a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时,伴随有蜡烛熔化为液态,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焰温度最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5.【答案】(1)蜡烛熄灭后,体系(灯笼)中仍有氧气
(2)体积大小;蜡烛数量;较长;短
(3)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C22H46+67O244CO2+46H2O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蜡烛燃烧80秒后熄灭,80-200秒体系中剩余氧气浓度维持在18.15%左右,说明蜡烛熄灭后,体系(灯笼)中仍有氧气。
提出假设:
由上步实验的假设和实验用品可知,第1次实验使用500mL透明塑料瓶、蜡烛1根。
本步第1次实验使用1000mL透明塑料瓶、蜡烛1根。与上步实验塑料瓶大小不同,所以探究的是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体系体积大小是否有关;
本步第2次实验使用500mL透明塑料瓶、蜡烛2根。与上步实验蜡烛数量不同,所以探究的的是同一体系中蜡烛燃烧耗氧程度与蜡烛数量是否有关;
实验结论:
上步实验与本步骤第1次实验现象对比可知,体积较大的体系中,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上步实验与本步骤第2次实验现象对比可知,体积相同的体系,蜡烛越多,燃烧时间越短,蜡烛熄灭后最终剩余氧气浓度都稳定在17-18%。
实验反思:
①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可以知道,蜡烛熄灭后最终剩余氧气浓度都稳定在17-18%,氧气仍存在但是蜡烛熄灭,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②正二十二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C22H46+67O244CO2+46H2O。
【分析】(1)根据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根据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