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08:54:1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CO B.O3 C.N2 D.SO2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2.(2021九上·信丰期末)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白磷可以不要足量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
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直至停在12mL刻度处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B. 通过白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了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实验中白磷应过量一些,故不符合题意;
C. 实验中先夹紧弹簧夹,密闭装置中的空气的体积为40mL,消耗氧气的体积=40mL×1/5=8mL,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故符合题意;
D. 实验中不使用弹簧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观察到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装置中空气的体积=40mL+20mL=60mL,消耗氧气的体积=60mL×1/5=12mL,剩余气体的体积=60mL 12mL=48mL,则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活塞停在注射器的8mL刻度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B、通为了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需要白磷应过量一些。
C、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D、根据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实验结束,恢复到室温,压强会减少,进行分析。
3.(2021九上·九江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
B.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C.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于瓶内原有氧气的体积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保证全部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以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熄灭后应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应等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空气中氧气全部被消耗掉,反应后压强减小,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原有氧气的体积,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4.(2021九上·大冶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装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装置,用凸透镜引燃红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消耗了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符合题意。
D、热水提供的热量引燃白磷,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使活塞左移,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分析,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选择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物质,且生成物为固体,使得装置内因氧气反应消耗压强变小,再根据倒吸的水或活塞移动的体积确定氧气的体积。
5.(2021九上·河源期末)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实现的是(  )
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实现。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利于“碳达峰”实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污染分析。
6.(2021九上·百色期末)百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水更清—防治水体污染 B.天更蓝—加强大气治理
C.土更净—填埋废弃电池 D.景更美—提高绿化覆盖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加强大气治理,改善空气质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填埋能够引起土壤、水体污染,选项C符合题意;
D、提高绿化覆盖,美化环境,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水、空气等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此确定所给措施是否可以实现环保理念。
7.(2021九上·钢城期末)“改善环境质量,倡导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以减少化石燃烧的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原因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以及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分析。
8.(2021九上·息县期末)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焚烧落叶,产生粉尘等污染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9.(2021九上·大冶期末)近几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①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引起污染;
②工业废气的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
③动植物的呼吸不会引起大气污染;
④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汽车尾气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排放等都会污染空气分析。
10.(2021九上·谷城期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下列做法不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是(  )
A.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垃圾分类,进行回收利用
C.日常出行尽量乘坐私家车,提高出行效率
D.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B. 垃圾分类,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C. 日常出行尽量乘坐私家车,提高出行效率,会增大空气污染,不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符合题意;
D. 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鹿邑期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   。
【答案】氧元素;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氧气。
【分析】根据人体中含有的元素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郸城期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偏小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
若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减小,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分析】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13.(2021九上·范县期中)目前我县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从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一点即可)
【答案】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治理空气污染,可以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分析】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晋中期中)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包装食品时为防腐充入氮气,氮气的化学式是   ,而不充入氧气是因为   。
【答案】N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变质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化学式是N2;不充入氧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变质。
【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15.(2021九上·镇原期中)小明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   (答两条);反应后集气瓶中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
【答案】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难溶于水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反思: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渗入集气瓶过慢(答案合理即可);
空气中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氧气被红磷消耗后,集气瓶中气体主要剩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故填: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②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③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④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⑤难溶于水
【分析】根据磷燃烧现象、利用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止水夹未夹紧会使反应时气体逸出,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结果偏大。
16.(2021九上·诸城月考)空气成分中,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   ,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答案】B;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成分中,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B.氮气;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有颜色的光,故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进行分析
17.(2021九上·青山月考)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c”中能充飞艇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答案】氮气(或N2);氦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代表的物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c代表的物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第三位的,所以a是氮气,c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中的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能充飞艇。
故a代表的物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c代表的物质是氦气,化学式为He。
【分析】根据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最多,氦气密度小可用于充飞艇分析。
18.(2021九上·拜泉月考)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   、   、   。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
【答案】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酸雨、破坏生态平衡、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植树造林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中,属于有害气体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为: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酸雨、破坏生态平衡、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为: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植树造林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清洁能源等。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
19.(2021九上·海门月考)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0.94%    
【答案】N2;稀有气体;21%;0.03%;0.03%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有: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20.(2021九上·牡丹江月考)如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   ,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   ;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未发现倒吸现象,其原因是   。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答一条)。
【答案】20%(或五分之一);足量(或过量);偏小;氮气;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不能明显减小;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或生成物为固体)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 = ,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或五分之一);
用红磷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红磷必须足量,保证将氧气消耗完,等冷却后才能打开,否则温度过高,集气瓶内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倒吸进入的水偏少,使测定结果偏小;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使用木炭时由于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不能明显减小,因此并未发现倒吸现象;
测定空气含量时使用的药品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或生成物为固体)。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三、简答题
21.(2021九上·鹿邑期中)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请推测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一条)
【答案】(1)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氮气的物理性质: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剩余氮气,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水进入装置后氮气仍然存在,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空气,导致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减小等。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2.(2021九上·甘南期中)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建设投入的力度,许多靠烧煤取暖的“棚户区”,如今变成了全市统一供暖的楼房。实行集中供热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请结合有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出一种排放到空气的有害物质。
(2)请说出空气污染造成的一条危害。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措施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烟尘(合理即可)
(2)植物干枯死亡,动物死亡,使人咳嗽等(合理即可)
(3)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烟尘;
(2)大气污染对人和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如植物干枯死亡,动物死亡,使人咳嗽等;
(3)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分析】(1)根据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分析;
(2)根据空气污染会影响人、动物的健康分析;
(3)根据空气污染的原因确定保护空气的方法分析。
23.(2021九上·铁锋月考)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开越严重,请写出一点空气污染的危害,两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答案】危害有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加重温室效应等。防治措施有植树种草、使用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空气污染后被人体吸入体内会危害人体健康,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故填危害人体健康、酸雨等;
为避免空气污染,可以植树种草增强植物对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吸收量,还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有害气体与烟尘的排放,减缓空气的污染,故填植树种草、使用清洁能源等。
【分析】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进行分析。
四、综合题
24.(2021九上·丰台期末)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装置气密性良好
(2)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的唯一出口是导管口,故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大气压会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位上升到占空气体积的处,故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
【分析】(1)根据测空气含量的实验需装置气密性良好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磷燃烧时将氧气消耗,水补充氧气体积分析。
25.(2021九上·昌平期末)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   。
【答案】(1)
(2)左管液面最终上升到刻度1处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红磷燃烧会消耗左管空气中的氧气,待反应结束,温度恢复至室温,左管中的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左管液面最终上升到刻度1处。
【分析】(1)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
(2)根据红磷燃烧会消耗左管空气中的氧气,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会降低,进行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26.(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打开弹簧夹,在量筒内装50mL水,将足量的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紧瓶塞,将导管伸入量筒内。
步骤Ⅱ:拉动注射器活塞至10mL处,夹紧弹簧夹。
步骤Ⅲ:将锥形瓶放在80℃的热水中,点燃白磷。
步骤Ⅳ: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弹簧夹打开。
说明: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25mL: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步骤Ⅱ发现量筒内的水进入锥形瓶,量筒剩余水的体积为40mL,说明   ,进入锥形瓶底部的水作用是   。
(3)步骤Ⅱ到Ⅳ步骤注射器活塞是如何移动的?   。注射器可以使该实验更安全,是因为   。
(4)实验结束后测得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15mL,则该实验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1)
(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抽入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使装置迅速冷却到室温(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3)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到最底部(零刻度处);调节气压,防止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将瓶塞弹出
(4)20%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步骤Ⅱ发现量筒内的水进入锥形瓶,量筒剩余水的体积为40mL,进入的水的体积为10mL,即为抽入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锥形瓶底部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也会使装置迅速冷却到室温;
(3)白磷燃烧放热,压强变大,注射器活塞向上运动,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下降,活塞向下运动,恢复至室温后,因为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最终活塞停在零刻度处,故活塞的运动是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到最底部(零刻度处);
(4)进入的水的体积为40mL-15mL=25mL,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0%。
【分析】(1)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CO B.O3 C.N2 D.SO2
2.(2021九上·信丰期末)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白磷可以不要足量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
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直至停在12mL刻度处
3.(2021九上·九江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
B.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C.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于瓶内原有氧气的体积
4.(2021九上·大冶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B.
C. D.
5.(2021九上·河源期末)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实现的是(  )
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
6.(2021九上·百色期末)百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水更清—防治水体污染 B.天更蓝—加强大气治理
C.土更净—填埋废弃电池 D.景更美—提高绿化覆盖
7.(2021九上·钢城期末)“改善环境质量,倡导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8.(2021九上·息县期末)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9.(2021九上·大冶期末)近几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21九上·谷城期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下列做法不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是(  )
A.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垃圾分类,进行回收利用
C.日常出行尽量乘坐私家车,提高出行效率
D.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鹿邑期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   。
12.(2021九上·郸城期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2021九上·范县期中)目前我县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从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一点即可)
14.(2021九上·晋中期中)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包装食品时为防腐充入氮气,氮气的化学式是   ,而不充入氧气是因为   。
15.(2021九上·镇原期中)小明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   (答两条);反应后集气瓶中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
16.(2021九上·诸城月考)空气成分中,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   ,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17.(2021九上·青山月考)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c”中能充飞艇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18.(2021九上·拜泉月考)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   、   、   。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
19.(2021九上·海门月考)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0.94%    
20.(2021九上·牡丹江月考)如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   ,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   ;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未发现倒吸现象,其原因是   。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答一条)。
三、简答题
21.(2021九上·鹿邑期中)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请推测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一条)
22.(2021九上·甘南期中)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建设投入的力度,许多靠烧煤取暖的“棚户区”,如今变成了全市统一供暖的楼房。实行集中供热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请结合有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出一种排放到空气的有害物质。
(2)请说出空气污染造成的一条危害。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措施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答出一点即可)
23.(2021九上·铁锋月考)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开越严重,请写出一点空气污染的危害,两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四、综合题
24.(2021九上·丰台期末)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
25.(2021九上·昌平期末)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   。
五、实验探究题
26.(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打开弹簧夹,在量筒内装50mL水,将足量的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紧瓶塞,将导管伸入量筒内。
步骤Ⅱ:拉动注射器活塞至10mL处,夹紧弹簧夹。
步骤Ⅲ:将锥形瓶放在80℃的热水中,点燃白磷。
步骤Ⅳ: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弹簧夹打开。
说明: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25mL: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步骤Ⅱ发现量筒内的水进入锥形瓶,量筒剩余水的体积为40mL,说明   ,进入锥形瓶底部的水作用是   。
(3)步骤Ⅱ到Ⅳ步骤注射器活塞是如何移动的?   。注射器可以使该实验更安全,是因为   。
(4)实验结束后测得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15mL,则该实验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2.【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B. 通过白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了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实验中白磷应过量一些,故不符合题意;
C. 实验中先夹紧弹簧夹,密闭装置中的空气的体积为40mL,消耗氧气的体积=40mL×1/5=8mL,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故符合题意;
D. 实验中不使用弹簧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观察到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装置中空气的体积=40mL+20mL=60mL,消耗氧气的体积=60mL×1/5=12mL,剩余气体的体积=60mL 12mL=48mL,则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活塞停在注射器的8mL刻度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B、通为了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需要白磷应过量一些。
C、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D、根据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实验结束,恢复到室温,压强会减少,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保证全部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以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熄灭后应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应等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空气中氧气全部被消耗掉,反应后压强减小,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原有氧气的体积,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4.【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装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装置,用凸透镜引燃红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消耗了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符合题意。
D、热水提供的热量引燃白磷,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使活塞左移,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分析,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选择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物质,且生成物为固体,使得装置内因氧气反应消耗压强变小,再根据倒吸的水或活塞移动的体积确定氧气的体积。
5.【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实现。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利于“碳达峰”实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污染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加强大气治理,改善空气质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填埋能够引起土壤、水体污染,选项C符合题意;
D、提高绿化覆盖,美化环境,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水、空气等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此确定所给措施是否可以实现环保理念。
7.【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以减少化石燃烧的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原因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以及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焚烧落叶,产生粉尘等污染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9.【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①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引起污染;
②工业废气的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
③动植物的呼吸不会引起大气污染;
④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汽车尾气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排放等都会污染空气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B. 垃圾分类,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C. 日常出行尽量乘坐私家车,提高出行效率,会增大空气污染,不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符合题意;
D. 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
11.【答案】氧元素;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氧气。
【分析】根据人体中含有的元素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12.【答案】;偏小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
若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减小,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分析】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13.【答案】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治理空气污染,可以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分析】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进行分析。
14.【答案】N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变质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化学式是N2;不充入氧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变质。
【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15.【答案】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难溶于水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反思: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渗入集气瓶过慢(答案合理即可);
空气中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氧气被红磷消耗后,集气瓶中气体主要剩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故填: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②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③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④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⑤难溶于水
【分析】根据磷燃烧现象、利用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止水夹未夹紧会使反应时气体逸出,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结果偏大。
16.【答案】B;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成分中,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B.氮气;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有颜色的光,故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进行分析
17.【答案】氮气(或N2);氦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代表的物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c代表的物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第三位的,所以a是氮气,c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中的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能充飞艇。
故a代表的物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c代表的物质是氦气,化学式为He。
【分析】根据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最多,氦气密度小可用于充飞艇分析。
18.【答案】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酸雨、破坏生态平衡、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植树造林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中,属于有害气体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为: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酸雨、破坏生态平衡、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为: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植树造林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清洁能源等。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
19.【答案】N2;稀有气体;21%;0.03%;0.03%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有: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20.【答案】20%(或五分之一);足量(或过量);偏小;氮气;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不能明显减小;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或生成物为固体)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 = ,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或五分之一);
用红磷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红磷必须足量,保证将氧气消耗完,等冷却后才能打开,否则温度过高,集气瓶内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倒吸进入的水偏少,使测定结果偏小;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使用木炭时由于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不能明显减小,因此并未发现倒吸现象;
测定空气含量时使用的药品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或生成物为固体)。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21.【答案】(1)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氮气的物理性质: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剩余氮气,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水进入装置后氮气仍然存在,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空气,导致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减小等。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2.【答案】(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烟尘(合理即可)
(2)植物干枯死亡,动物死亡,使人咳嗽等(合理即可)
(3)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烟尘;
(2)大气污染对人和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如植物干枯死亡,动物死亡,使人咳嗽等;
(3)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分析】(1)根据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分析;
(2)根据空气污染会影响人、动物的健康分析;
(3)根据空气污染的原因确定保护空气的方法分析。
23.【答案】危害有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加重温室效应等。防治措施有植树种草、使用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空气污染后被人体吸入体内会危害人体健康,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故填危害人体健康、酸雨等;
为避免空气污染,可以植树种草增强植物对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吸收量,还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有害气体与烟尘的排放,减缓空气的污染,故填植树种草、使用清洁能源等。
【分析】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进行分析。
24.【答案】(1)装置气密性良好
(2)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的唯一出口是导管口,故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大气压会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位上升到占空气体积的处,故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
【分析】(1)根据测空气含量的实验需装置气密性良好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磷燃烧时将氧气消耗,水补充氧气体积分析。
25.【答案】(1)
(2)左管液面最终上升到刻度1处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红磷燃烧会消耗左管空气中的氧气,待反应结束,温度恢复至室温,左管中的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左管液面最终上升到刻度1处。
【分析】(1)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
(2)根据红磷燃烧会消耗左管空气中的氧气,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会降低,进行分析。
26.【答案】(1)
(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抽入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使装置迅速冷却到室温(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3)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到最底部(零刻度处);调节气压,防止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将瓶塞弹出
(4)20%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步骤Ⅱ发现量筒内的水进入锥形瓶,量筒剩余水的体积为40mL,进入的水的体积为10mL,即为抽入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锥形瓶底部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也会使装置迅速冷却到室温;
(3)白磷燃烧放热,压强变大,注射器活塞向上运动,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下降,活塞向下运动,恢复至室温后,因为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最终活塞停在零刻度处,故活塞的运动是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到最底部(零刻度处);
(4)进入的水的体积为40mL-15mL=25mL,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0%。
【分析】(1)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