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30 17:28:18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鹿邑期末)春天里百花竞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很小
2.(2021九上·田阳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电子、中子构成
D.物质热胀冷缩现象的实质是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变化
3.(2021九上·仪征期末)下列关于用微粒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停运动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H2O分子——微粒是很小的
C.气体可以压缩——微粒大小可以改变
D.食盐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4.(2021九上·海珠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a和c构成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b上
5.(2021九上·汝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
B.该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C.该离子对应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D.该离子是阳离子,符号为Na+
6.(2021九上·南京期末)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 B.3 C.1 D.4
7.(2021九上·玄武期末)如图为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14
B.铁原子核内有26个中子
C.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8.(2021九上·仪征期末)“矽”在1871年的《化学鉴原》最早出现,它的含量在地壳中占第二位。现代化学中“矽”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是(  )
A.氧O B.硅Si C.铝AI D.铁Fe
9.(2021九上·韶关期末)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卫星天线金属丝的主要成分有高纯度钼,下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钼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钼原子的中子数为42
B.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5.94g
C.钼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中x为18
D.钼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二、填空题
10.(2021九上·平顶山期中)如图向V型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过一会后,观察到玻璃管中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此现象说明什么?   
11.(2020九上·金水期中)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墙内开花墙外香   。
(2)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   。
12.(2021九上·信阳月考)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3.(2021九上·滕州月考)钙元素是人体中的常见元素,该元素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14.(2021九上·柘城期中)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   (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
15.(2021九上·曲阜期中)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分析图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三、简答题
16.(2015九上·中卫期中)写出氧、镁、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
17.(2019九上·密云期末)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 B
补齐元素信息和元素类别的连线
干燥剂 医疗急救 调味品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淇县期末)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2)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
19.(2021九上·乐平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根据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画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4)氦气常用来给气球充气,主要原因除了密度小,还因为它的化学性质   。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原子半径:钠   镁(填“>”、“=”或“<”,下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硫   氯。
20.(2021九上·平舆期末)请你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上升?
(2)钠元素和氯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
21.(2021九上·陕州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氨水。
(1)实验现象是   。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种主要性质是   。
22.(2021九上·章贡期中)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1)(知识回忆)按图Ⅰ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丙的作用是    。
(2)(发现问题)虽然图Ⅰ实验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时易闻到刺鼻的气味等。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该同学改用图Ⅱ装置进行实验。在塑料瓶内用细线固定几朵小纸花(用滤纸折叠,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沿瓶壁注入几滴浓氨水,观察到   ,
该现象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3)(实验拓展)取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用两个注射器分别同时注入相同滴数的氨水后,再将其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如图Ⅲ),发现   ,说明温度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
(4)(实验结论)图Ⅲ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   。
(5)(实验反思)对比图Ⅰ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3.(2021九上·苏州期中)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验证微粒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方案一]如图1.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但另一同学认为该同学的方案不严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   。
(3)[实验方案二]
如图3制作两个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向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如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24.(2021九上·淮北期中)结合下图中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A装置可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棉花的作用是   。
(2)图B和图C中都有一个相同现象即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试写出图C装置较图B装置的优点:   (写出一条即可)。
(3)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图D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岀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相遇会形成白烟。实验时发现长玻璃管的a处最先出现白烟,据此可知氨分子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学科,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故C符合题意;
D、热胀冷缩实际是微粒之间间隔的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原子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C、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A不符合题意。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很小。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可以压缩说明微粒间间隔大小可以改变。C错。
D、食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氯离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
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a为核外电子,b为中子,c为质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即原子核由b和c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即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故符合题意;
C.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即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c和b上,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圆圈内是质子数,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满电子结构,该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原子序,是11号元素钠元素的离子。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符合题意。
D、该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阳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分析;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C、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元素周期数分析;
D、根据钠离子符号带1个单位正电荷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2,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7.【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6-2-8-2=14,故符合题意;
B. 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铁原子核内有55.85-26≈30个中子,故不符合题意;
C. 铁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不符合题意;
D. 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8.【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地壳中硅元素排在第二位,现代化学中“矽”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应是:硅、Si,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题给信息可知,钼原子的质子数为42,故不符合题意;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故不符合题意;
C.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钼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中x=42-2-8-18-2=12,故不符合题意;
D. 钼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0.【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或分子在不断运动,相同条件下,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从图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是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发生了反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
【分析】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分子运动速率快。
11.【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12.【答案】分离液态空气法;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12个电子,每层电子数分别为2、8、2,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里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圆圈里的“+”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弧线表示核外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13.【答案】20;金属;Ca2+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序数为20。钙是“钅”字旁,所以是金属元素。钙最外层有2个电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Ca2+。
【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4.【答案】20.18;;最右边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试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最右边,因为其最外层的电子数为8。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5.【答案】离子 原子;原子核;核电荷数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④的名称是原子核;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离子、原子、分子。
16.【答案】解:氧、镁、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O,Mg、Cl、Ag.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7.【答案】 |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高纯度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食盐是厨房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B:氦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钠是一种金属元素,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现在决定,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
18.【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本题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1)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上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2)结构上虽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1)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2)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19.【答案】(1)A
(2)
(3)H2O
(4)稳定
(5)>;<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故答案为:A;
(2)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钠离子示意图为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是水,化学式是H2O。
(4) 氦气常用来给气球充气,主要原因除了密度小,还因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
(5) 因为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镁在钠的右边,钠原子的半径>镁原子的半径;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氯原子在硫原子的右边,硫原子得电子能力
【分析】(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进行分析
(2)根据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
(3)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4)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20.【答案】(1)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2)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之间有间隔,因此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填: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2)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钠元素和氯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3)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存在间隔分析;
(2)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3)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21.【答案】(1)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浓氨水显碱性,浓氨水中的溶质是氨气,氨分子运动出来,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现象是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分析】浓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2.【答案】(1)乙中的酚酞溶液逐渐变红;对照实验
(2)小纸花至下而上慢慢变红;不断运动
(3)B中小纸花先变红
(4)越快
(5)节约药品或更环保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知识回忆:按图Ⅰ进行实验,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乙中的酚酞溶液逐渐变红,烧杯丙的作用是与图甲形成对比,做对照实验;
实验改进:用注射器沿瓶壁注入几滴浓氨水,观察到小纸花至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拓展: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中小纸花先变红,说明温度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
实验结论:图Ⅲ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反思:对比图Ⅰ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或更环保。
【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3)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23.【答案】(1)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
(2)作为对照实验
(3)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
(4)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含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
(2)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
(3)[实验方案二]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
(4)[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4.【答案】(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流带到导管中
(2)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节约药品、比较环保
(3)小于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图B和图C中都有一个相同现象即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图B装置相比,图C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可以节约药品;
(3)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实验时发现长玻璃管的a处最先出现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速率快,故氨分子的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1 / 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鹿邑期末)春天里百花竞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很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春天里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2.(2021九上·田阳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电子、中子构成
D.物质热胀冷缩现象的实质是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学科,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故C符合题意;
D、热胀冷缩实际是微粒之间间隔的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原子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C、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进行分析
3.(2021九上·仪征期末)下列关于用微粒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停运动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H2O分子——微粒是很小的
C.气体可以压缩——微粒大小可以改变
D.食盐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A不符合题意。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很小。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可以压缩说明微粒间间隔大小可以改变。C错。
D、食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氯离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
4.(2021九上·海珠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a和c构成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b上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a为核外电子,b为中子,c为质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即原子核由b和c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即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故符合题意;
C.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即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c和b上,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2021九上·汝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
B.该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C.该离子对应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D.该离子是阳离子,符号为Na+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圆圈内是质子数,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满电子结构,该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原子序,是11号元素钠元素的离子。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符合题意。
D、该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阳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分析;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C、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元素周期数分析;
D、根据钠离子符号带1个单位正电荷分析。
6.(2021九上·南京期末)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 B.3 C.1 D.4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2,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7.(2021九上·玄武期末)如图为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14
B.铁原子核内有26个中子
C.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6-2-8-2=14,故符合题意;
B. 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铁原子核内有55.85-26≈30个中子,故不符合题意;
C. 铁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不符合题意;
D. 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8.(2021九上·仪征期末)“矽”在1871年的《化学鉴原》最早出现,它的含量在地壳中占第二位。现代化学中“矽”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是(  )
A.氧O B.硅Si C.铝AI D.铁Fe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地壳中硅元素排在第二位,现代化学中“矽”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应是:硅、Si,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
9.(2021九上·韶关期末)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卫星天线金属丝的主要成分有高纯度钼,下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钼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钼原子的中子数为42
B.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5.94g
C.钼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中x为18
D.钼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题给信息可知,钼原子的质子数为42,故不符合题意;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故不符合题意;
C.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钼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中x=42-2-8-18-2=12,故不符合题意;
D. 钼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二、填空题
10.(2021九上·平顶山期中)如图向V型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过一会后,观察到玻璃管中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此现象说明什么?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或分子在不断运动,相同条件下,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从图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是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发生了反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
【分析】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分子运动速率快。
11.(2020九上·金水期中)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墙内开花墙外香   。
(2)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   。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信阳月考)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答案】分离液态空气法;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12个电子,每层电子数分别为2、8、2,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里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圆圈里的“+”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弧线表示核外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13.(2021九上·滕州月考)钙元素是人体中的常见元素,该元素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20;金属;Ca2+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序数为20。钙是“钅”字旁,所以是金属元素。钙最外层有2个电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Ca2+。
【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4.(2021九上·柘城期中)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   (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
【答案】20.18;;最右边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试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最右边,因为其最外层的电子数为8。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5.(2021九上·曲阜期中)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分析图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答案】离子 原子;原子核;核电荷数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④的名称是原子核;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离子、原子、分子。
三、简答题
16.(2015九上·中卫期中)写出氧、镁、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
【答案】解:氧、镁、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O,Mg、Cl、Ag.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7.(2019九上·密云期末)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 B
补齐元素信息和元素类别的连线
干燥剂 医疗急救 调味品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 |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高纯度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食盐是厨房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B:氦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钠是一种金属元素,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现在决定,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淇县期末)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2)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
【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本题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1)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上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2)结构上虽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1)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2)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19.(2021九上·乐平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根据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画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4)氦气常用来给气球充气,主要原因除了密度小,还因为它的化学性质   。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原子半径:钠   镁(填“>”、“=”或“<”,下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硫   氯。
【答案】(1)A
(2)
(3)H2O
(4)稳定
(5)>;<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故答案为:A;
(2)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钠离子示意图为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是水,化学式是H2O。
(4) 氦气常用来给气球充气,主要原因除了密度小,还因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
(5) 因为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镁在钠的右边,钠原子的半径>镁原子的半径;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氯原子在硫原子的右边,硫原子得电子能力
【分析】(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进行分析
(2)根据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
(3)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4)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20.(2021九上·平舆期末)请你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上升?
(2)钠元素和氯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2)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之间有间隔,因此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填: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2)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钠元素和氯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3)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存在间隔分析;
(2)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3)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21.(2021九上·陕州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氨水。
(1)实验现象是   。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种主要性质是   。
【答案】(1)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浓氨水显碱性,浓氨水中的溶质是氨气,氨分子运动出来,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现象是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分析】浓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2.(2021九上·章贡期中)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1)(知识回忆)按图Ⅰ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丙的作用是    。
(2)(发现问题)虽然图Ⅰ实验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时易闻到刺鼻的气味等。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该同学改用图Ⅱ装置进行实验。在塑料瓶内用细线固定几朵小纸花(用滤纸折叠,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沿瓶壁注入几滴浓氨水,观察到   ,
该现象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3)(实验拓展)取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用两个注射器分别同时注入相同滴数的氨水后,再将其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如图Ⅲ),发现   ,说明温度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
(4)(实验结论)图Ⅲ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   。
(5)(实验反思)对比图Ⅰ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乙中的酚酞溶液逐渐变红;对照实验
(2)小纸花至下而上慢慢变红;不断运动
(3)B中小纸花先变红
(4)越快
(5)节约药品或更环保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知识回忆:按图Ⅰ进行实验,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乙中的酚酞溶液逐渐变红,烧杯丙的作用是与图甲形成对比,做对照实验;
实验改进:用注射器沿瓶壁注入几滴浓氨水,观察到小纸花至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拓展: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中小纸花先变红,说明温度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
实验结论:图Ⅲ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反思:对比图Ⅰ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或更环保。
【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3)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23.(2021九上·苏州期中)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验证微粒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方案一]如图1.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但另一同学认为该同学的方案不严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   。
(3)[实验方案二]
如图3制作两个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向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如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
(2)作为对照实验
(3)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
(4)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含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
(2)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
(3)[实验方案二]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
(4)[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4.(2021九上·淮北期中)结合下图中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A装置可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棉花的作用是   。
(2)图B和图C中都有一个相同现象即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试写出图C装置较图B装置的优点:   (写出一条即可)。
(3)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图D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岀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相遇会形成白烟。实验时发现长玻璃管的a处最先出现白烟,据此可知氨分子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
【答案】(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流带到导管中
(2)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节约药品、比较环保
(3)小于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图B和图C中都有一个相同现象即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图B装置相比,图C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可以节约药品;
(3)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实验时发现长玻璃管的a处最先出现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速率快,故氨分子的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