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没甩体温计的示数(4)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韩城期中)某人用一只没甩过的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另一位同学测体温,测得这位同学的体温有可能是( )
A.37.6℃ B.36.9℃ C.37.9℃ D.36.3℃
2.(2020八上·鞍山月考)用体温计测甲的体温为37.6℃,若没有甩过,又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1℃,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7.1℃和38.1℃ B.37.6℃和38.1℃
C.37.1℃和37.6℃ D.37.6℃和37.6℃
3.(2020八上·深圳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用同一支体温计依次测量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忘了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关于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至少有两人体温是39.5℃
4.(2021八上·长春月考)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没有甩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 ℃和39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 ℃,乙的体温是39 ℃
B.甲的体温低于38 ℃,乙的体温是39 ℃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 ℃,乙的体温是39 ℃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5.(2020八上·南宁期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6.8℃、37.5℃,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先后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7.5℃,36.8℃ B.37.2℃,37.5℃
C.37.5℃,37.5℃ D.37.2℃,36.8℃
6.(2020八上·沭阳月考)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某护士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4℃和40℃的两个病人的体温,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6.4℃,40℃ B.39℃,39℃
C.40℃,40℃ D.39℃,40℃
7.(2020八上·秦淮月考)有两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都是37.2℃,再用它分别测甲、乙两人的体温,结果甲的体温计示数为37.2℃,乙的示数为37.4 ℃,那么这两人的体温(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7.2℃,乙的体温一定是37.4℃
B.甲的体温可能小于37.2℃,乙的体温可能小于37.4 ℃
C.甲的体温一定小于37.2℃,乙的体温一定是37.4℃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2017八上·满洲里期末)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
B.体温计内有一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
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9.(2018八上·黔南期末)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
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他的体温在37. 5~39.5℃之间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10.(2016八上·黄陂期中)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6℃.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8℃,39℃ B.37℃,40℃ C.38℃,40℃ D.39℃,39℃
11.(2016八上·长沙期中)门诊看病时经常要测量体温,体温计内部灌注的是液态水银(水银的凝固点为﹣39℃).若用一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现在的示数为38.5℃
B.被测人的体温可能是37.5℃
C.在﹣39℃时,液态水银放热,状态不变,温度改变
D.在﹣39℃时,固态水银吸热,状态改变,温度不变
12.(2017八上·汉中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
二、多选题
13.(2021八上·潍城期中)小明同学练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一次他给一位体温为37.1℃的同学测过体温后,没甩就给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读数仍为37.1℃,则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A.36.8℃ B.37.1℃ C.38.8℃ D.39.1℃
三、填空题
14.(2020八上·高邑期末)有一支使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是38.5℃,用它直接依次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一直没有甩过).如果甲病人的实际体温是 38℃,乙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9℃.那么,测量甲病人以后,体温计的示数是 ℃;测量乙病人以后体温计的示数是 ℃.
15.(2021八上·江阴期中)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则病人乙的体温 38 ℃(填“高于”、“低于”、“等于”“不高于”或“不低于”)。所以体温计不但要甩一甩,还需要进行消毒,医院常常使用 (填“医用酒精”或“沸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某人用一只没甩过的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另一位同学测体温,如果这位同学的体温低于37.8℃,玻璃管中的水银柱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8℃;若这位同学的体温高于37.8℃,玻璃管中的水银上升,显示的是实际的体温值,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使用时,遇到高温时,液柱会上升,温度下降时,液柱不能下降。
2.【答案】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6℃,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6.7℃,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6℃,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6℃,故体温是37.1℃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7.6℃,体温是38.1℃的人的结果是38.1℃。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是示数,遇到高温能上升,遇到低温不能下降。
3.【答案】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柱不能自行下落,必须甩几下才能回到玻璃泡中,但遇到高温会继续上升,若测量三人的温度都是39、5℃,说明甲的体温是39、5℃,乙、丙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9、5℃,不可能高于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不能自行下落,但遇到高温会继续上升。
4.【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没有甩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甲的温度不高于38℃,不甩开始测第二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乙的体温是39℃,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不甩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5.【答案】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用甩过的体温计测量甲时示数应为37.2℃,则接下来不甩先后测乙和丙的体温时,由于体温计下端有一个缩口,可以防止液体倒流,温度升高时示数会变大,但温度降低时,示数不会发生变化,则测乙时示数应为37.2℃,测丙时示数应为37.5℃,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的液柱遇到高温会上升,遇到低温时,温度不下降。
6.【答案】D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使用前用力甩几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若不甩体温计,则温度降低时水银不会下降;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低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所以,体温是36.4℃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体温是40℃的人测量的结果是40℃。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温计由于存在缩口,只允许液面上升,不允许液面下降,根据体温计液面的变化判断物体的温度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原来的示数都是37.2℃,拿去测甲的体温后显示仍是37.2℃,说明甲的体温不高于37.2℃;而拿去测乙的体温显示为37.4℃,即体温计示数上升了,说明乙的体温就是37.4℃.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由于有个缩口的缘故,所以使用后必须甩一下才能使水银柱回到玻璃泡.如果使用后没有甩,那么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即可以测出更高的温度,但测低的温度则由于水银柱不会下降,所以仍是显示原来的温度.
8.【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A、不仅仅是长度不同.故A错误;
B、体温计有小缩口,温度计没有,故B正确;
C、体温计使用之前要先甩动,温度计不需要.故C正确.;
D、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不仅是长度的不同.
在构造上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
结合选项的内容,分别作出判断.
9.【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等于或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根据题意知道,该同学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5℃,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等于或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10.【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用示数为36℃的体温计测体温38℃的病人时,液泡内的水银膨胀,可使液柱上升,达到38℃;此时继续测量40℃的病人的体温,液泡内的水银膨胀,仍可使液柱上升,达到40℃.
故选C.
【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在靠近液泡附近有一个缩口,这个缩口使得液柱中的水银不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必须靠甩才行.因此,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11.【答案】C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A、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8.5℃,故A正确;
B、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故B正确;
C、﹣39℃的液态水银放热凝固,由液态变为固态,状态改变,温度不变,故C错误;
D、﹣39℃的固态水银吸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状态改变,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①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②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2.【答案】A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度使用时要甩一下,让水银回到玻璃泡里,如果不甩,水银不会自己回去,当被测温度低于示数时,则示数不下降,仍显示原来的温度;如果被测温度高于体温度的示数,则示数会上升至被测温度;由题意可知,是在中途没甩的,故可知第一个测的甲的温度是准确的为39.5℃ ,故A正确;另外两个人的温度可能是等于或低于39.5℃,故BCD都错;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使用体温计的掌握情况。体温度使用时要甩一下,让水银回到玻璃泡里,如果不甩,水银不会自己回去,即体温计的示数只升不降。
13.【答案】A,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1℃度,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7.1℃度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7.1℃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1℃,所以他自己的真正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1℃度,
故答案为:AB.
【分析】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14.【答案】38.5;39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因为甲病人的实际体温是 38℃,乙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9℃,所以测量甲病人后,读数仍会是38.5℃;测量乙病人以后,读数是39℃.
【分析】体温计中的液柱不能自行下降,遇到高温会升高。
15.【答案】不高于;医用酒精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柱不变化,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即不高于38℃。
医用酒精有消毒作用,所以医院用医用酒精对体温计消毒。
【分析】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用没有甩过的读数遵循“能上不能下”。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没甩体温计的示数(4)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韩城期中)某人用一只没甩过的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另一位同学测体温,测得这位同学的体温有可能是( )
A.37.6℃ B.36.9℃ C.37.9℃ D.36.3℃
【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某人用一只没甩过的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另一位同学测体温,如果这位同学的体温低于37.8℃,玻璃管中的水银柱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8℃;若这位同学的体温高于37.8℃,玻璃管中的水银上升,显示的是实际的体温值,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使用时,遇到高温时,液柱会上升,温度下降时,液柱不能下降。
2.(2020八上·鞍山月考)用体温计测甲的体温为37.6℃,若没有甩过,又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1℃,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7.1℃和38.1℃ B.37.6℃和38.1℃
C.37.1℃和37.6℃ D.37.6℃和37.6℃
【答案】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6℃,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6.7℃,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6℃,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6℃,故体温是37.1℃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7.6℃,体温是38.1℃的人的结果是38.1℃。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是示数,遇到高温能上升,遇到低温不能下降。
3.(2020八上·深圳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用同一支体温计依次测量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忘了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关于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至少有两人体温是39.5℃
【答案】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柱不能自行下落,必须甩几下才能回到玻璃泡中,但遇到高温会继续上升,若测量三人的温度都是39、5℃,说明甲的体温是39、5℃,乙、丙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9、5℃,不可能高于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不能自行下落,但遇到高温会继续上升。
4.(2021八上·长春月考)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没有甩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 ℃和39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 ℃,乙的体温是39 ℃
B.甲的体温低于38 ℃,乙的体温是39 ℃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 ℃,乙的体温是39 ℃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没有甩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甲的温度不高于38℃,不甩开始测第二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乙的体温是39℃,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不甩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5.(2020八上·南宁期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6.8℃、37.5℃,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先后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7.5℃,36.8℃ B.37.2℃,37.5℃
C.37.5℃,37.5℃ D.37.2℃,36.8℃
【答案】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用甩过的体温计测量甲时示数应为37.2℃,则接下来不甩先后测乙和丙的体温时,由于体温计下端有一个缩口,可以防止液体倒流,温度升高时示数会变大,但温度降低时,示数不会发生变化,则测乙时示数应为37.2℃,测丙时示数应为37.5℃,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的液柱遇到高温会上升,遇到低温时,温度不下降。
6.(2020八上·沭阳月考)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某护士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4℃和40℃的两个病人的体温,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6.4℃,40℃ B.39℃,39℃
C.40℃,40℃ D.39℃,40℃
【答案】D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使用前用力甩几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若不甩体温计,则温度降低时水银不会下降;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低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所以,体温是36.4℃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体温是40℃的人测量的结果是40℃。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温计由于存在缩口,只允许液面上升,不允许液面下降,根据体温计液面的变化判断物体的温度即可。
7.(2020八上·秦淮月考)有两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都是37.2℃,再用它分别测甲、乙两人的体温,结果甲的体温计示数为37.2℃,乙的示数为37.4 ℃,那么这两人的体温(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7.2℃,乙的体温一定是37.4℃
B.甲的体温可能小于37.2℃,乙的体温可能小于37.4 ℃
C.甲的体温一定小于37.2℃,乙的体温一定是37.4℃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原来的示数都是37.2℃,拿去测甲的体温后显示仍是37.2℃,说明甲的体温不高于37.2℃;而拿去测乙的体温显示为37.4℃,即体温计示数上升了,说明乙的体温就是37.4℃.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由于有个缩口的缘故,所以使用后必须甩一下才能使水银柱回到玻璃泡.如果使用后没有甩,那么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即可以测出更高的温度,但测低的温度则由于水银柱不会下降,所以仍是显示原来的温度.
8.(2017八上·满洲里期末)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
B.体温计内有一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
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A、不仅仅是长度不同.故A错误;
B、体温计有小缩口,温度计没有,故B正确;
C、体温计使用之前要先甩动,温度计不需要.故C正确.;
D、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不仅是长度的不同.
在构造上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
结合选项的内容,分别作出判断.
9.(2018八上·黔南期末)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
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他的体温在37. 5~39.5℃之间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等于或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根据题意知道,该同学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5℃,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等于或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10.(2016八上·黄陂期中)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6℃.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8℃,39℃ B.37℃,40℃ C.38℃,40℃ D.39℃,39℃
【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用示数为36℃的体温计测体温38℃的病人时,液泡内的水银膨胀,可使液柱上升,达到38℃;此时继续测量40℃的病人的体温,液泡内的水银膨胀,仍可使液柱上升,达到40℃.
故选C.
【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在靠近液泡附近有一个缩口,这个缩口使得液柱中的水银不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必须靠甩才行.因此,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11.(2016八上·长沙期中)门诊看病时经常要测量体温,体温计内部灌注的是液态水银(水银的凝固点为﹣39℃).若用一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现在的示数为38.5℃
B.被测人的体温可能是37.5℃
C.在﹣39℃时,液态水银放热,状态不变,温度改变
D.在﹣39℃时,固态水银吸热,状态改变,温度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A、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8.5℃,故A正确;
B、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故B正确;
C、﹣39℃的液态水银放热凝固,由液态变为固态,状态改变,温度不变,故C错误;
D、﹣39℃的固态水银吸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状态改变,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①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②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2.(2017八上·汉中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
【答案】A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度使用时要甩一下,让水银回到玻璃泡里,如果不甩,水银不会自己回去,当被测温度低于示数时,则示数不下降,仍显示原来的温度;如果被测温度高于体温度的示数,则示数会上升至被测温度;由题意可知,是在中途没甩的,故可知第一个测的甲的温度是准确的为39.5℃ ,故A正确;另外两个人的温度可能是等于或低于39.5℃,故BCD都错;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使用体温计的掌握情况。体温度使用时要甩一下,让水银回到玻璃泡里,如果不甩,水银不会自己回去,即体温计的示数只升不降。
二、多选题
13.(2021八上·潍城期中)小明同学练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一次他给一位体温为37.1℃的同学测过体温后,没甩就给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读数仍为37.1℃,则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A.36.8℃ B.37.1℃ C.38.8℃ D.39.1℃
【答案】A,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1℃度,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7.1℃度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7.1℃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1℃,所以他自己的真正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1℃度,
故答案为:AB.
【分析】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三、填空题
14.(2020八上·高邑期末)有一支使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是38.5℃,用它直接依次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一直没有甩过).如果甲病人的实际体温是 38℃,乙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9℃.那么,测量甲病人以后,体温计的示数是 ℃;测量乙病人以后体温计的示数是 ℃.
【答案】38.5;39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因为甲病人的实际体温是 38℃,乙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9℃,所以测量甲病人后,读数仍会是38.5℃;测量乙病人以后,读数是39℃.
【分析】体温计中的液柱不能自行下降,遇到高温会升高。
15.(2021八上·江阴期中)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则病人乙的体温 38 ℃(填“高于”、“低于”、“等于”“不高于”或“不低于”)。所以体温计不但要甩一甩,还需要进行消毒,医院常常使用 (填“医用酒精”或“沸水”)。
【答案】不高于;医用酒精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柱不变化,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即不高于38℃。
医用酒精有消毒作用,所以医院用医用酒精对体温计消毒。
【分析】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用没有甩过的读数遵循“能上不能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