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王冕四岁学画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世说新语》二则
刘 义 庆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作者作品
咏雪
1.读准字音
2.正确停顿
听读课文
柳絮
xù
yì
yùn
谢道韫
无奕
fù
谢太傅
zhòu
雪骤
chā nǐ
差可拟
读准字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正确停顿
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大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泛指小辈
像什么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高兴的样子
急
文章的义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 拟。”
4.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大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乘风飞舞。”
大体
趁、乘
相比
他二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不及
5.公大笑乐。
6.即公大兄 无弈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高兴
(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积累:1.重点字词
内集:
文义:
俄而:
欣然:
未若:
2.古今异义
儿女
因风起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子女
趁、乘
因为
古义:
今义:
3.重点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安认为哪一个更好 你有不同看法吗?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理解内容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谢安认为“柳絮”一喻更好。①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欠缺的恰恰就是这种意蕴。②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
示例:我认为“撒盐”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鹅毛、梨花、蒲公英……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个有力的暗示,表明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4、“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
①对两个儿女的表现都表示赞美。
②更为“柳絮”一喻而“大笑乐”
③为家庭成员的亲密无间而“大笑乐”。
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名句吗?
拓展思维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毛 泽 东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 参
--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天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朗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shě
fǒu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读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元方这年才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
嬉戏、玩
相约同行。期,约定
到达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了,
舍弃
离开
才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了。”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同“否”
等待
不是
舍弃
“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很久都不到,已经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拉,牵拉
回头看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说: “您和我父亲约定正午。到了正午还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元方,
考考你:
补出课文中的省略部分。
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友
于
元方
家君
君
家君
人
君
君
“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君:对别人的敬称,如今天的“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谦辞敬辞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的?
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内容理解
2、从无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陈太丘是个怎样的人呢?
元方:懂礼识仪 聪明机灵
个性率真 正直不阿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
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3、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知错能改
粗鲁
“友人便怒” “非人哉!”
“过中不至”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之”
无信
暴躁易怒
无礼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友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还对子骂父,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拒之千里之外。
失礼:友人毕竟是长辈,对人要有礼貌;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友人已经认错,要给人改过的机会。
__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言而有信。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
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联系生活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拓展阅读
翻 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