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扩展提升(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扩展提升(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5: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扩展提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缥缈(miǎo) 呈报(chéng) 较量(jiào) 骇人听闻(hài)
B. 爵士(jué) 庇护(pì) 称职(chèn) 踉踉跄跄(qiàng)
C. 妥当(tuō) 澄澈(chéng) 钦差(chāi) 随声附和(hè)
D. 滑稽(jī) 女娲(wā) 星宿(sù) 杞人忧天(qǐ)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爵士 钦差 精至 骇人听闻 B. 渡金 港湾 雕像 灵机一动
C. 喇叭 虚荣 爱慕 随声附和 D. 荒凉 气慨 泥潭 神通广大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B.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美方有些人老是拿航行自由说事,不是杞人忧天,就是挑拨离间,另有所图。
C. 他经常迟到,被老师多次批评也不改,真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 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刘晓灵机一动想出个主意,就抓住了孔令贤同学。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倡导多读书,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 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 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三创一建”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变化。
B. 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
C.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D. 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重要特性,其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B.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里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 《皇帝的新装》是以“新装”为线索,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揭骗局”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的。
D. 《女娲造人》是一篇童话,以幻想的形式解释人类的起源。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 ;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 ;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 。
A.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 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著名主持人董卿,即便工作再忙,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她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材料三 教育部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必读经典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董卿老师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男孩和他的树
很久以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有一个小男孩很喜欢在树下玩耍。他常常爬上树摘苹果吃,或是在树下睡午觉……他非常喜欢这棵树,而树也喜欢和他在一起。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小男孩慢慢长大了,他不再天天来到树下玩了。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来,和我玩吧。”大树对男孩说。“我不再是个孩子了。我不想再爬树玩了。”男孩回答说,“我想要很多的玩具,我需要钱去买它们。”“对不起,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拿去卖掉。这样,你就有钱去买玩具了。”男孩非常高兴,他赶快摘下所有的苹果,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以后,男孩很久没有回来。大树非常伤心。
一天,男孩终于回到树下,大树非常高兴。“来和我玩吧!”大树说。“我没有时间玩,我得工作,我要养家糊口。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帮助我吗 ”“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将我的树枝砍下来去造房子。”于是男孩将大树所有的树枝砍下,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大树因为男孩的喜悦而快乐着。但是,打那以后,男孩一直没有再回来。大树又一次感到孤独和忧伤。
炎热夏季的一天,男孩回到树下,大树欣喜若狂。“来和我玩吧!”大树说。“我很忧伤,我的岁数已经不小了。我想出去航行来使自己的身心放松,你能给我一艘船吗 ”男孩问。“用我的树干去造你的船吧,这样你就能出海航行并感到快乐了。”大树回答。于是男孩伐倒大树,造了一艘船。他扬帆航行去了,很久不见他的踪影。
男孩回到树下已是多年以后了。
“很抱歉,我的孩子,我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再也没有苹果了……”大树说。“我已没有牙了,咬不动苹果了。”男孩回答道。“我再也没有枝丫供你攀爬了……”大树又说。“我已经老得爬不动了。”男孩说。“我什么也无法给你了,只剩下我那将要死的树根了。”大树说着流下了眼泪。“我需要的已经不多了,我只想要个能坐下来休息的地方。经过了这么多年,我已经疲惫不堪了。”男孩说。“太好了。”大树高兴起来,“老树根是个可以坐在上面休息的好地方。来,坐在我的身上休息吧。”
男孩坐在树根上,大树微笑着,流下喜悦的泪水。
这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棵大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玩耍;当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需要某种东西,或是遇到麻烦时,我们才会回到他们的身边。不管怎样,父母永远等在那里给予我们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来使我们感到幸福。时间对于那些等待的人来说太长,对于那些快乐的人来说大短,而对于那些懂得亲情之美并善于表达至美亲情的人来说,时间就是永远。
(1)男孩的成长分别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结合全文,分别用一个短语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文中的大树为什么对男孩这样真心地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指出贯穿全文的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新年出行
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 点燃香烛, 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 准备出行。
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时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
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 讨个好彩头, 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战。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趔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
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 出个行都畏缩不前, 不知会有多失望。
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 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 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 “柴”“财”谐音, 愿他今年发大财, 过上好日子。
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 “命里只有八升米, 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 “穷不能穷志气, 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 财叔也不为之所动。
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
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 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来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 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 心中十分恼火, 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
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 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 浑身冷得筛糠。
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 想绕都绕不过去。
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如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
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嗓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 年年有余! ”
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
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 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
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
(1)填写表格,归纳情节。

端 准备出行 发
展 看见柴棍
打退堂鼓

潮 结
局 明晓真相
兴奋
( 2)有人认为将第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千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段写三毛念题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
材料一 2013 年,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这两者是“精准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困群众是一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1) 小说主要是围绕____________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2) 结合材料二可知, 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了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二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 (《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阅读下面的歌词《稻草人》(节选),以“我是一个稻草人”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歌词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稻草人
罗大佑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B.bì。 C.妥tuǒ。 D.宿xiù。
2.【答案】C
【解析】A.至致。 B.渡镀。 D.慨概。
3.【答案】C
【解析】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符合语境。
4.【答案】B
【解析】A.“让阅读陪伴我成长”外的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活动主题不能用书名号。C.省略号与“等”重复,应去掉省略号。D.此句是一个陈述句,结尾不应该用问号,应该用句号。
5.【答案】D
【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删去“其目的”或“为了”。C.语序不当,应先“策划”后“开展”。
6.【答案】A
【解析】《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不是童话。
7.【答案】C
【解析】由语段第一个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叶子也不漂亮”可知,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叶子会青翠欲滴”;由第二个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可知,第二个横线上应该填“枝干会错落有致”;最后一句的横线上就应该是“体态会绰约生姿”。故选C。
8.【答案】(1)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示例1)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示例2)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示例)董卿老师,您好!久知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解析】(1)认真研读材料,把握材料内容,找到材料之间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得出正确结论。材料一从民族的角度说明阅读的重要性;材料二从个人的角度说明阅读的重要性。据此可以得出结论: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解答此题,要围绕活动主题,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上句发出倡议或提出希望,下句阐明行动的意义。从“多读书,常读书”和“读经典”两方面的任一方面拟写均可。首先要有称呼和礼貌用语“董卿老师, 您好”;然后以简洁的语言自我介绍,具体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及主题“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最后发出邀请,语言要得体。
9.【答案】(1)男孩的成长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爬树玩”“玩玩具”“造房子”“航行旅游”“年迈休息”。
(2)运用了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富有趣味性,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思想教育。
(3)大树由于对男孩有着深沉的爱,所以甘愿为男孩奉献自己的一切。
(4)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男孩的成长历程为线索来叙述事件。
【解析】(1)本文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抓住关键词句,简单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本文把大树当作人来写,男孩能与大树对话,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由最后一段可知,本文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大树来象征父母,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能使读者受到思想教育。据此作答即可。
(3)通读全文,由“从那以后,男孩很久没有回来。大树非常伤心”“大树因为男孩的喜悦而快乐着。但是,打那以后,男孩一直没有再回来。大树又一次感到孤独和忧伤”“男孩回到树下,大树欣喜若狂”等语句可知,大树见到男孩非常开心,男孩不在时,大树感到孤独和忧伤。再结合大树对男孩的有求必应的情节分析可知,大树对男孩有着深沉的爱,所以对男孩真心地付出。
(4)本题考查文章的叙事线索。细读文章可知,男孩的成长历程是线索,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10.【答案】(1)恼火(恼怒、生气) 抓到鲤鱼 感动(感激)
(2)不同意。本段补充交代了财叔的基本状况和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合理。(大意对即可)
(3)(示例)第段写当地新年出行有预先藏好物件,讨个好彩头的做法;第段写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财叔道喜;第段写鲤鱼腮帮上系着一截被扯断的细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渲染了山村新年出行的喜庆气氛;烘托人物喜悦(振奋)的心情(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财叔燃起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树立了信心(大意对即可)
(5)三毛帮扶财叔脱贫,但财叔心灰意冷(只想吃低保)(大意对即可)
扶志(大意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能力。通过分析示例可知,第一行填写的是“具体事件”,第二行填写的是“人物心理”。第至段为发展部分,写财叔看见柴棍,一开始惊奇,而到最后是“心中十分恼火”,因此人物心理应填“恼火(恼怒,生气)”;第至段是高潮部分,写财叔得到一条大鱼,兴奋得一路狂奔,因此具体事件应填“抓到鲤鱼”;第至段是结局部分,写三毛来贺喜,财叔发现大鱼的秘密,内心十分感动,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因此人物心理应填“感动(感激)”。
(2)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第段的内容和语境来思考。通过阅读第段可知,本段主要写财叔种种失败的经历,属于插叙,交代了财叔心灰意冷和三毛帮助财叔重新站起来的原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感人。如果删去,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本题考查对伏笔的分析能力。“策划”说明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认真体会,即可发现第段、第段和第段都暗示了财叔的新年出行是三毛策划的,据此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回顾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然后细读最后一段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作答。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第(1)题,从第段可以看出财叔走背字,祸不单行,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索性打起懒主意,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财叔也不为之所动。因此矛盾冲突,一方是三毛多次劝说,一方是财叔失去奋斗的志气,不为所动。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扶贫先扶志”和““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可知,三毛的做法是为了帮助财叔树立致富的信心,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奋斗。
11.【答案】(1)D
(2)C
(3)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②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4)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清醒的头脑。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轻信传言、人云亦云。凡事只有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解析】(1)A.距离/离开。B.相信/诚信。C.自己/从。D.都是“到”的意思。故选D。
(2)例句的“之”是代词,代这种传言。C项中的“之”也是代词。二者用法相同。A.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结构助词,的。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得:得到。使:使唤,指劳力。市 :集市。明:明显。然而:可是,但是。
(4)第一问,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对于传言,宋君的态度是将信将疑,说明他具有求实求真精神;而魏王的态度是“寡人信之矣”,也就是听信谣言,说明他缺乏主见。第二问,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即可。注意观点要正确。
[乙]庞葱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魏王说:“不信!”(庞葱又问:)“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说集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我会怀疑。”(庞葱接着问: )“那么要是三个人都说集市上有老虎,您会相信吗 ”魏王回答:“我相信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现在邯郸距离大梁比王宫距离集市远多了,而议论我的人远超过三个。希望大王明察啊! ”魏王说:“我自己会判断。”于是(庞葱)辞别魏王而去。(可是庞葱还在途中,)诽谤他的话已先传到国内。等到太子回国,庞葱果然没有再被魏王召见。
12.【答案】我是一个稻草人
风如笛声从田野间划过,清脆,绵长,丝丝缕缕的音乐水一样渗透到大地上。所有的草叶都欢欣跳跃,它们用指尖捏起一缕风,和着那朵飘逸的白云,起舞。
我站在一株小紫花的身畔,望向这片黄澄澄的麦田。此刻,麦浪滚滚,每一粒麦子都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我是田间的一个稻草人。有小雀儿在我的草帽上歇脚,热风也一阵阵扑向我的脸。我不动,只管默默站立。一个小姑娘走过来,正一正我脑袋上被风吹歪了的帽子,再拔一束小野花放在我的肩头。她带着敬意看看我干枯的身躯,然后在妈妈的一声声催促中,捡起镰刀,回家。
麦收季节,再诗意的生活也会被繁忙打乱。人们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活,每一株麦子都要和镰刀来一次亲密接触。麦田里,成片的麦子倒下,有些涩又有些甜的草味儿汇成一片雾气,笼在每一块麦田上空。我看着人们割麦子。麦芒刺痛了他们的胳膊,镰刀多次割破他们的手指。等到麦子晒在场院里,清幽的麦粒香味儿飘散在小院子上空的时候,这场麦收才正式结束。而我,只是一个稻草人,始终守护在田间,看着忙碌的人们,不言不语。
我能做的,是将双脚深深地扎进泥土,不挪动分毫。不论是轻风柔和地拂过脸庞,还是狂风吹打着身躯,我只管看好这田里的禾麦菽蔬。风吹起,雨落下,虫走过,蝶飞来。我默默站立在田间,守护这块土地。这是我的使命。
每年都如此。大地有规律地重复着定好的规则,我所能做到的, 就是遵守规则。看着人们收起麦子再种上玉米,然后收起玉米再种好麦子。要不然,还能干些什么呢 我只是一个稻草人,站在青山脚下。
世界是如此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晴空之下碧波万里,彩云之上雁阵声声,谁说我没有一个遥远的梦。雨后彩虹悬挂在天空上,我心中热血沸腾。渴望走上虹桥,俯视我守护的这块土地,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曾想象,肋下生出双翅,做一只翱翔在天际的雄鹰,东南西北,任我飞翔,哪怕这草做的身躯散掉也无妨。
然而不能。
因为我是一个稻草人。晨光熹微中我与大地一起醒来,暮色四合中我与大地一同睡去。我的双脚已经与大地生长在一起,默默守护着它,春夏秋冬。
【解析】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首先审题,“我是一个稻草人”,我们可以采取补充法来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稻草人 成长的路上,“我”是一个经历过什么的稻草人 “我”是一个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梦的稻草人……然后理解题目的比喻义。题目给出的材料是一首歌的部分歌词,意蕴丰富,写出了稻草人生活的单调、艰苦与孤独,但也写出了稻草人的梦想和担当。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稻草人”有担当,有责任,有梦想,有奉献精神,等等。最后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写作对象——“我”,范围——“稻草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2页,共15页
第1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