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6页)
学校植树节活动照片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探究新知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4人
2人
25个
25个
探究新知
=
25个小组
2
4
4×25
25×2
25×4
2×25
(4+2)× 25
4×25
2×25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想一想:
25 ×(4+2)
25×4
25×2
+
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认真观察这两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25 ×
25×4
25×2
+
(4+2)× 25= 4 × 25 + 2× 25
25× (4+2)= 25 × 4 + 25×2
活动要求:
1.你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
2.结合乘法的意义,说一说等式中左右两个部分的含义。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4+8)个5
4个5+8个5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感 谢 聆 听《乘法分配律》品质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沟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能正确计算。
②能力目标: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获得成功,从而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 并能用字母表示。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组图片,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启发呢? (课件出示图片)
师:是呀,土地荒漠化对环境的危害很大,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多植树,所以今年我们小学四年级的同学组织了植树活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植树的情况吧。
(课件出示情景图)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板书)。请看小明的解决方法。
师:小明,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师:对了,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每个小组有4人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这样每组就有6人,有25个小组,就有25个6,所以6×25得出150人。你们听懂了吗?
师:出示方法二,现在看看小红的做法,小红请你说一说你的想法。回答得真好,每组有4人挖坑种树,25个小组就有25个4,因此4*25,可以算出挖坑种树一共有100人。另外,每组有2人抬水,25个小组,就有25个2,因此2*25算出抬水有50人,总人数就是挖坑种树的100人加抬水的人一共是150人。
师:观察两道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是的,它们的方法不同,结果相等,因此这两道等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得到(4+2)*25=4*25+2*25。
再想一想,25*(4+2) 25 *4+25*2是否相等。
请你来说,是的,相等,通过计算,这两道,都等于150。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道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现在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师:请你说,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这两个等式的右边,不管25在后面还是25在前面,它们都是(4+2)与25相乘,它们都可以把4和2分别乘25再相加,通过观察这两个等式,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设疑:这样的现象是碰巧还是每种情况都一样呢?我们四人小组一起来举例验证一下吧。
请看活动要求;请第一小组上来汇报一下
(4+8)*5表示,(4+8)个5,4*5+8*5表示4个5+8个5,加起来也是12个5,
师:同学们用乘法的意义说一说下面的等式吧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这样的等式在数学上,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请同学们读一读。
那么乘法分配率用字母怎么表示呢?(板书)
(a+b)*c就等于a和b分别乘c再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