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找春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找春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8: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脱、祆”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
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14个生字,这些字字形较复茶,易读错的字较多,识记难度大。建议
按以下方式组织教学。
(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认读:其后教师指名分段朗
读课文,读中顺势而导,读准字音。
第一至三自然段.提示学生“遮”是翘舌音。“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是3个
新词,可以个别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多读几遍,然后再回到课文中,通过朗读第三自
然段加以巩固。
第四至七自然段,重点关注“探出头、嫩芽、音符、解冻”4个词语。其中、“嫩”
的读音要注意读准确。
第八自然段,“触”的读音容易与“zhu”“cu”混淆,要注意区分。“杜鹃”,可出
示杜鸭鸟的图片.对它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加深印象。
(2)分类呈现,多种形式理解词义。
初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通过理解词义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识记。
棉祆、嫩芽、音符这是一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多数学生对棉祆是燕悉的,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强调衣宇旁的字与衣服有关即可,如“被、、初";出示多种植物嫩芽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
辨一辦,增加其感性认识;出示各种音符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如果学生比较陌生,可稍
加讲解,然后把嫩芽和音符的图片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点点嫩芽”和“音
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
吧”这句话,为阅读理解作铺垫。
这是一组动词,可通过动作演示加以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早春的小草,做“慢慢探出”的动作,体会“探”的新奇;再用手指轻轻地触一触自己的脸颊,
感受“触”的轻、快;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做一做“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动作,体
会害羞的意思。课文中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出示词语“害羞”,学生认读。
(3)归类识字,有机渗透汉字文化。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居多,可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比一
比的方法记字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几个生字,如“解、探、符”,根据每个
字的构字特点稍做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4)回归课文,在学文中强化识宇。
在精读课文时,有些生字新词可以再次出现,如“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
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可出示词语“触到”.让学生认读,然后
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触到了什么?会是什么感觉?通过这样的环节,
词语理解与课文学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可以集中指导,
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自主发现规律后,再指
导临写。“柳、桃”二字偏旁相同,结构一样,但书写时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建议教师
加强示范。
本课有3个上下结构的字,“寻”是上窄下宽,“杏”是上宽下窄,可以对比书写。
“荡”是上扁下宽,注意不要写成左右绪构。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现固,如寻找、姑娘、柳枝、桃花、杏花;可以和熟宇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如冲击、柳
树、坦荡、杏仁。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
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亲近大自然
的乐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第二自然段,抓住“脱掉”“冲出”“奔向”,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几个孩子”
去寻找春天时那份无比急切、激动、兴奋的心情、朗读时语速较快,重读这几个词语。
(2)第三自然段,“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拖,躲躲藏藏”,好像在和“我
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朗读时头脑里要有“害羞的小姑娘”的画面,两个叠词读得轻而
缓。“找哇、找哇”,并列反复,重音落到“找”上,语气词“哇”要读得气息深长,读
出“找哇,找哇”所蕴含的耐心与期待之情。
(3)第四至第七自然段,4段4个疑问句、突显出孩子们找到春天后又惊奇又喜悦
的心情。如何读出疑问句的语气,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有过相关练习,因此这里的朗读
指导重在读好句子的重音。根据这组句式的特点,4句话的重音分别落在“眉毛”“眼
睛”“音符"“琴市”4个词语上比较恰当。但值得注意的是,“重音”不能望文生义地认
为就是加重声音,加大音量,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
重读之外,还有轻读、拖长、快中显慢等。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用温柔绵长的声音把“眉毛”轻读、轻吐出来,“眉”的读音拖长,“毛”读得轻而
短,尾音上扬,表现出小草青青浅浅、稀稀疏疏的样子,给人以美好、亲切的感受。
早开的野花一茶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早春的野花十分稀少,藏在草丛里很难发现。为了表达发现之后的喜悦之情,可以
把“眼”的读音拖长,“睛”读得轻而短,屁音上扬。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泰天的音符吧?
用〝音符”形容嫩芽,说明嫩芽初发,比较小。读这个词时,“符”的读音可拉长,
尼音上扬。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读“琴声”时,“声"的读音拉长,尾音上扬,表现小溪的欢快。
(4)第八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课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朗读指导时,通过重
读〝看到”“听到”“闻到”〝触到”这些动词,引异学生体会文中孩子们急切分享,想
大声告诉全世界的心情。
2.理解运用。
根据课文各个自然段的表达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阅读理解。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重在体会“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不必做
过多的分析讲解,通过朗读展示、师生评价,读出孩子们激动、兴香的心情即可。
学习第三自然段,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帮助学生理解“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这句话,感受初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
景象。
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的学习,建议以“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里”这一问题切
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发现春天藏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里。然后
借助图片,将“小草”与“眉毛”、“野花”与“眼睛”、“嫩芽”与“音符”、“小溪”
与“琴声”联系起来、并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感受早春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生
动、形象,为其后学生仿照课文说“春天是什么样的”作好铺垫。
第八自然段的结尾是省略号,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在哪里,是怎样的。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建议在课文学习中设计相应环节,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建议在朗读指导中多给学生自由尝试和感悟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比一比
谁读得好,详见“朗读指导
选做题,仿照课文中的语段说话。在学习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或第八自然段的过程
中,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这些句子讲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尝试着找一找规律,多给他们一
些揣摩和领悟的时间,然后通过反复地朗读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模式。对于那些语感稍
弱的学生,教师可在他们表达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加以修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完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复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