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纪昌学射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纪昌学射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1: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寓言两则——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百发百中、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想法。
3.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和道理。
4.练习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和道理。
2.练习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采访偶像,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看图片认识神箭手。
导言: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召开一个记者发布会,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小记者,下面欢迎我们的嘉宾入场。
课件出示:《后羿射日》图片——引出后羿。
《惊弓之鸟》的插图——引出更羸。
《塞下曲》诗配画——引出李广。
2008年获得射箭金牌的张娟娟图片。
这些嘉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各位小记者如果只可以提一个问题,你最想问什么问题?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在这个故事中寻找成为神箭手的秘诀。
(1)请一名同学来读课题。
(2)正字音:纪(jǐ)昌(chāng)。强调“纪”字作为姓氏时要读三声。
(3)学习昌字的写法。要求学生注意昌字两个日上小下大。
3.课题中,“学”是什么意思?(学习)“射”呢?(射箭)谁能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纪昌学习射箭)
小结:发现了吗?这个课题真有意思,一读课题大概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看来有时候,课题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大意呢!
4.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1)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出示生字词:
子、子、公、理、、、、骨、昌、刺、绑、扁鹊、肠胃、汤。
(2)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停下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内合作交流:简述《纪昌学射》的故事。
2.指名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借助板书的关键词句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师小结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进行整理、概括。这个方法简单、好学,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三、创设情境,品读故事。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本文中的人物关系。
2.过渡:飞卫是怎样教导纪昌的?纪昌又是怎样练的呢?请同学们读第2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品读感悟“苦练”。
(1)飞卫是怎样教导纪昌的?指导朗读飞卫的语言。(飞卫的话要读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指名读出相应的句子。
(3)指导朗读:读这段话的时候,不要着急,要慢慢地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体会纪昌训练的辛苦。
2.品词体会“恒心”。
(1)品读“注视”。
①现在老师把“注视”换成了“看”,“看”和“注视”是一回事吗?
②小结:注视更强调全神贯注地看(板书:注视),从“注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纪昌练得十分认真。
(2)讲解“梭子”。
①纪昌注视的是什么?(梭子)同学们,你们见过梭子吗?
②师介绍:梭子是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中间是空心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织布的过程中梭子运行的轨迹。(出示视频)同学们注意看,在织布人左右手中倒来倒去的就是梭子。大家可以用手来比划一下梭子是怎么来回运动的,想象纪昌是怎么注视的。(眼睛随着梭子来回移动)
(3)品读“牢牢地盯”。
①飞卫师父是怎么交代练习要求的?(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②指名读,齐读。师父的要求记清楚了吗?下面我来织布,你们来当纪昌盯着梭子,注意要盯牢哦!
③现在我来采访一下,你们的眼睛感觉怎么样?(很累、很酸)
④你们才盯了几秒,就累了,可纪昌坚持练习了多久?(两年)是呀!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
(4)最后纪昌练成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相当到家)
小结: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
(5)梳理段意:课文的第2自然段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十分清楚明白。
3.过渡:两年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到家了,可是飞卫却向他提出了难度更高的要求——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
2.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要求:
(1)用“____”画出飞卫的要求。
(2)用“ ”画出纪昌的做法,并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感动,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3)在这一自然段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
3.学生汇报。
(1)同学们见过“虱子”吗?虱子多大啊?(比芝麻和蚂蚁还小)
(2)为什么要把虱子吊在窗口啊?指名说,引导学生体会虱子是个活动的目标。
(3)启发学生:刚才我们说的来回动的梭子也是活动的目标,大家想啊,要射中静止的目标已经很难了,要射中活动的目标可是难上加难啊!
(4)现在纪昌连活动的目标都能看得准,那他的基本功算是练得相当到家了!基本功练好了,飞卫才开始教纪昌怎样开弓,怎样放箭。(板书:开弓放箭)
4.思考问题:
(1)学到这里,老师想问了,是飞卫师父让纪昌去看梭子和虱子的吗?
(2)那纪昌为什么不找个不动的目标来练眼力呢?
(3)所以纪昌学射箭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要认真,要有恒心等)
(四)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纪昌学习射箭的结果如何呢?全班齐读第5自然段。(板书:百发百中)
四、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1.过渡: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1)小结: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是开弓放箭的基本功。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这么详细。学到这,你明白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吗?
——学习射箭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2)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2.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相同的感受呢?出示句式:要想学好__________,就必须______________。(生练说)
3.回顾全文,课文第1自然段简介飞卫、纪昌这两个人及他们的关系,第2、3自然段写了纪昌如何练习眼力,第4自然段写纪昌学习开弓放箭。这样的叙述安排和本文的寓意有什么关系吗?(作者要告诉我们练习基本功的重要性,所以写的时候就详细。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要围绕这个意思写详细。)
4.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讲一位老师和一位学生的故事,从学生的角度,读过这篇寓言后,你有哪些收获呢?(如:万丈高楼平地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5.师生交流:猜猜作为一名老师,我能从飞卫老师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如:无私。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导有方。教学要循序渐进……)
6.小结: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简介扁鹊。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战国时,有一次扁鹊来到虢国行医,听说虢国太子早上染急病身亡,于是请求进宫察看。扁鹊来到太子床前,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发现太子大腿内侧还有微温,耳朵里还有鸣音,于是说:“太子只是严重昏迷,还可以救活!”扁鹊用针灸的方法使太子回过气来,又在太子身上热敷一会儿,终于使他苏醒过来。扁鹊又开了药方,太子服了二十天药后,便完全康复了。虢国国君再三向扁鹊道谢,扁鹊说:“我不是能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叫做“起死回生”——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扁鹊。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呀?
2.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与他有关的另一个故事——“扁鹊治病”。
(1)“扁”和“鹊”是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看到“扁”,你会想到哪些字?(编、遍、蝙、骗、偏、篇、翩……)
小结:看来,“扁”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哪里需要他,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帮忙。
(2)你怎么记住“鹊”?(爱惜的惜的竖心旁换成鸟字旁,延伸学习“错、蜡”)
(3)现在,我们一起将这位名医的名字写两遍。
(4)齐读课题,说一说你从课题中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认读生词:
(1)出示:肠胃 汤药 敷烫 蔡桓公 理睬 几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注意指导“桓”的读音。
(2)比较学习“肠、汤、烫”和“睬、菜、踩”。
(3)学写“蔡”。
三、品读故事,阅读体验。
1.浏览课文,课文讲扁鹊几次见蔡桓公?分别是哪些段的内容?(共四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2.第一次。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扁鹊和蔡桓公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件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思考:你从这几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3)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些句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将他的感情读出来。
(4)指导朗读。(蔡桓公的话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
3.第二次。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按照角色分组说一说:假如你是扁鹊或者蔡桓公,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做记者采访“扁鹊”:大王根本不相信你,你为什么还来?大王不理你,你退出去之后有什么想法?
(3)采访“蔡桓公”:您为什么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
(4)指导朗读。
4.第三次。
(1)指名读课文。这次扁鹊说了什么?蔡桓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2)从扁鹊“连忙”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5.第四次。
(1)默读第5自然段,这一次扁鹊见蔡桓公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
(2)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3)扁鹊是怎么想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4)练习: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 即使……也…… 一旦……就……
①大王的病( )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 )还能治好。
②( )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③大王的病(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6.这样的结论扁鹊是怎样得出来的?
(1)课件出示句子: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2)指导学生朗读。
(3)“看了几眼”说明了什么?
7.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齐读第6自然段。
(2)蔡桓公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时,是怎么想的?
8.回顾课文,说一说蔡桓公为什么会死。
(1)请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2)学生汇报。
9.总结: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这最开始仅仅在皮肤上的小病,最终要了他的命,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正视这个微小的毛病,及时地进行防治,就能杜绝病情的恶化,毛病就一定会治好,这就叫做防微杜渐。
四、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3.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一些寓言故事,得到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