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05 11:41:02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燃烧 B.氢气能燃烧
C.水能结冰 D.氧气能支持燃烧
2.(2021九上·息县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盐酸除锈 C.干冰升华 D.酒精挥发
3.(2021九上·信丰期末)宁都白莲味美清香,从采摘到我们手上经过一系列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剥莲蓬 B.褪莲壳 C.挑莲心 D.炭火烘莲子
4.(2021九上·仙桃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C.纸张燃烧 D.酒精挥发
5.(2021九上·石首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6.(2021九上·晋中期中)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
①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②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③探究蜡烛焰心气体的成分 ④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A.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②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C.实验③中现象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7.(2021九上·千山期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8.(2021九上·祥云期中)小战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他发现蜡烛能重新燃烧。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棉线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9.(2021九上·仁寿月考)对蜡烛燃烧和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B.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能重新被点燃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10.(2021九上·薛城期中)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产生白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D.木条熄灭证明人呼出气体含较多CO2
A.A B.B C.C D.D
11.(2021九上·西陵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滴加液体
12.(2021九上·江陵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高锰酸钾粉末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加入大理石
13.(2021九上·芜湖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量取液体
B.引燃酒精灯
C.滴加试剂
D.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14.(2021九上·仪征期末)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15.(2021九上·丹阳期末)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6.85mL蒸馏水
B.用水来区别CaCO3和NaCl两种固体
C.用明矾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敦煌月考)我们做家务有时候需要洗碗,碗洗干净的标准是   。
17.(2021九上·泗水月考)①试管、②量筒、③烧杯、④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
18.(2019九上·兰山期中)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   ,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    ,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   两种元素。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   (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
19.(2019九上·琼中期中)某化学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可知,蜡烛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0.(2021九上·秦都月考)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
F.石墨能导电
21.(2021九上·平定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⑨铁生锈
三、简答题
22.(2019九上·海南期中)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四、综合题
23.(2021九上·丹阳期末)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活性炭 B.盐酸 C.石灰石 D.镁粉 E.洗洁精F.食盐G.硝酸铵H.武德合金
(1)可用作制保险丝的是   ;
(2)生活中作乳化剂的是   ;
(3)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   ;
(4)可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
(5)可用作制照明弹的是   ;
(6)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24.(2021九上·田阳期末)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干冰②金刚石③一氧化碳④明矾⑤稀有气体
(1)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2)可用于生活净水的是   ;
(3)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的是   ;
(4)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5)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是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能燃烧描述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水能结冰是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氧气能支持燃烧,描述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盐酸除锈,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剥莲蓬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褪莲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挑莲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炭火烘莲子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答案】A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 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必然现象之一,故符合题意;
B. 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有可能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C. 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有些会吸收热量,一般的来说需要加热的反应往往会吸收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电能、核能等也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②中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火焰,实验③中现象说明焰心气体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氧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实验,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物质,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蜡烛燃烧熄灭后生成的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
9.【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氮气,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所以能重新被点燃,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密闭容器内的氧气被耗尽,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进行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在燃烧的蜡烛上放一个干冷烧杯,出现的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D. 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木条只能检验氧气含量大小,并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水蒸气遇到一个干冷烧杯会出现水珠。
B、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C、根据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
11.【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手在瓶口处轻轻地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先使试管倾斜,用镊子或纸槽,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此选项符合题意;
D、滴管要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闻气体气味使要用扇闻法,不能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打火机,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易引起火灾;
C、取用固体药品时,操作要注意“一横、二放、三直立”;
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
12.【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药匙送到试管底部,选项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容易造成酒精失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膨胀的气体沿长颈漏斗逸散到空气中,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直立的试管中投放块状固体,固体会砸破试管底,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步骤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需用火柴点燃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要形成密闭体系分析;
D、根据块状药品按“一横二放三直立”步骤进行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可俯视或仰视,否则“俯大仰小”,故符合题意;
B. 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不符合题意;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要触碰试管内壁,否则会污染试剂,故不符合题意;
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
D、 气体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14.【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 图中所示标志为禁止烟火标志,可有效防止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B. 图中所示标志为禁止行人通行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C. 图中所示标志为中国节能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 图中所示标志为节约用水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面粉、煤尘的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这类地方要严禁烟火。
15.【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量取6.85mL蒸馏水应用10mL量筒,1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所以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6.85mL蒸馏水,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CaCO3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区别这两种物质,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净水时加明矾起凝结沉降作用,不能使硬水软化,日常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煮沸的方法,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量筒的精确度进行分析
B、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C、根据明矾只能吸附杂质进行分析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进行分析
16.【答案】器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我们做家务有时候需要洗碗,碗洗干净的标准是器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分析】根据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分析
17.【答案】①;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
量筒和胶头滴管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图示中这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各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相应的选择即可。
18.【答案】(1)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出现烧杯内壁变的模糊(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C);氢(H)
(2)白烟;物理变化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因此 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你会发现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因此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2)熄灭蜡烛会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在燃烧的同时会由于高温变为白烟,是物理变化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
19.【答案】(1)小
(2)外焰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由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了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
(2)木条两边变黑中间无变化说明焰心温度低,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进行分析。
(2)温度越高,木条的碳化程度越高。
20.【答案】E;B;ADF;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是过程,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是物质的性质,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是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F.石墨能导电,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E。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DF,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1.【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⑨铁生锈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2.【答案】(1)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一定条件下,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要会正确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3.【答案】(1)H
(2)E
(3)G
(4)A
(5)D
(6)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武德合金熔点低,可做保险丝,
故答案为:H;
(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生活中作乳化剂,
故答案为:E;
(3)硝酸铵溶于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G;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异味,
故答案为:A;
(5)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做照明弹,
故答案为:D;
(6)石灰石可在炼铁过程中作为原料,可用于工业炼铁,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24.【答案】(1)②
(2)④
(3)①
(4)③
(5)⑤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故填②
(2)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故填④
(3)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故填①
(4)一氧化碳有剧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填③
(5)稀有气体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来制作霓虹灯,故填⑤
故答案为(1)②(2)④(3)①(4)③(5)⑤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1 / 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燃烧 B.氢气能燃烧
C.水能结冰 D.氧气能支持燃烧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是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能燃烧描述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水能结冰是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氧气能支持燃烧,描述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2021九上·息县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盐酸除锈 C.干冰升华 D.酒精挥发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盐酸除锈,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2021九上·信丰期末)宁都白莲味美清香,从采摘到我们手上经过一系列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剥莲蓬 B.褪莲壳 C.挑莲心 D.炭火烘莲子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剥莲蓬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褪莲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挑莲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炭火烘莲子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2021九上·仙桃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C.纸张燃烧 D.酒精挥发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2021九上·石首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A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 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必然现象之一,故符合题意;
B. 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有可能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C. 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有些会吸收热量,一般的来说需要加热的反应往往会吸收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电能、核能等也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6.(2021九上·晋中期中)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
①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②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③探究蜡烛焰心气体的成分 ④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A.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②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C.实验③中现象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②中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火焰,实验③中现象说明焰心气体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氧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实验,进行分析。
7.(2021九上·千山期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物质,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8.(2021九上·祥云期中)小战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他发现蜡烛能重新燃烧。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棉线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蜡烛燃烧熄灭后生成的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
9.(2021九上·仁寿月考)对蜡烛燃烧和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B.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能重新被点燃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氮气,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所以能重新被点燃,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密闭容器内的氧气被耗尽,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进行分析。
10.(2021九上·薛城期中)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产生白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D.木条熄灭证明人呼出气体含较多CO2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在燃烧的蜡烛上放一个干冷烧杯,出现的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D. 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木条只能检验氧气含量大小,并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水蒸气遇到一个干冷烧杯会出现水珠。
B、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C、根据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
11.(2021九上·西陵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滴加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手在瓶口处轻轻地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先使试管倾斜,用镊子或纸槽,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此选项符合题意;
D、滴管要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闻气体气味使要用扇闻法,不能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打火机,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易引起火灾;
C、取用固体药品时,操作要注意“一横、二放、三直立”;
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
12.(2021九上·江陵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高锰酸钾粉末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加入大理石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药匙送到试管底部,选项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容易造成酒精失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膨胀的气体沿长颈漏斗逸散到空气中,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直立的试管中投放块状固体,固体会砸破试管底,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步骤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需用火柴点燃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要形成密闭体系分析;
D、根据块状药品按“一横二放三直立”步骤进行分析。
13.(2021九上·芜湖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量取液体
B.引燃酒精灯
C.滴加试剂
D.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可俯视或仰视,否则“俯大仰小”,故符合题意;
B. 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不符合题意;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要触碰试管内壁,否则会污染试剂,故不符合题意;
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
D、 气体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14.(2021九上·仪征期末)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 图中所示标志为禁止烟火标志,可有效防止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B. 图中所示标志为禁止行人通行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C. 图中所示标志为中国节能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 图中所示标志为节约用水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面粉、煤尘的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这类地方要严禁烟火。
15.(2021九上·丹阳期末)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6.85mL蒸馏水
B.用水来区别CaCO3和NaCl两种固体
C.用明矾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量取6.85mL蒸馏水应用10mL量筒,1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所以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6.85mL蒸馏水,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CaCO3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区别这两种物质,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净水时加明矾起凝结沉降作用,不能使硬水软化,日常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煮沸的方法,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量筒的精确度进行分析
B、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C、根据明矾只能吸附杂质进行分析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敦煌月考)我们做家务有时候需要洗碗,碗洗干净的标准是   。
【答案】器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我们做家务有时候需要洗碗,碗洗干净的标准是器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分析】根据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分析
17.(2021九上·泗水月考)①试管、②量筒、③烧杯、④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
【答案】①;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
量筒和胶头滴管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图示中这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各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相应的选择即可。
18.(2019九上·兰山期中)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   ,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    ,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   两种元素。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   (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
【答案】(1)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出现烧杯内壁变的模糊(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C);氢(H)
(2)白烟;物理变化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因此 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你会发现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因此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2)熄灭蜡烛会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在燃烧的同时会由于高温变为白烟,是物理变化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
19.(2019九上·琼中期中)某化学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可知,蜡烛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答案】(1)小
(2)外焰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由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了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
(2)木条两边变黑中间无变化说明焰心温度低,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进行分析。
(2)温度越高,木条的碳化程度越高。
20.(2021九上·秦都月考)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
F.石墨能导电
【答案】E;B;ADF;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是过程,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是物质的性质,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是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F.石墨能导电,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E。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DF,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1.(2021九上·平定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⑨铁生锈
【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⑨铁生锈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简答题
22.(2019九上·海南期中)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答案】(1)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一定条件下,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要会正确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四、综合题
23.(2021九上·丹阳期末)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活性炭 B.盐酸 C.石灰石 D.镁粉 E.洗洁精F.食盐G.硝酸铵H.武德合金
(1)可用作制保险丝的是   ;
(2)生活中作乳化剂的是   ;
(3)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   ;
(4)可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
(5)可用作制照明弹的是   ;
(6)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答案】(1)H
(2)E
(3)G
(4)A
(5)D
(6)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武德合金熔点低,可做保险丝,
故答案为:H;
(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生活中作乳化剂,
故答案为:E;
(3)硝酸铵溶于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G;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异味,
故答案为:A;
(5)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做照明弹,
故答案为:D;
(6)石灰石可在炼铁过程中作为原料,可用于工业炼铁,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24.(2021九上·田阳期末)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干冰②金刚石③一氧化碳④明矾⑤稀有气体
(1)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2)可用于生活净水的是   ;
(3)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的是   ;
(4)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5)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   。
【答案】(1)②
(2)④
(3)①
(4)③
(5)⑤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故填②
(2)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故填④
(3)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故填①
(4)一氧化碳有剧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填③
(5)稀有气体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来制作霓虹灯,故填⑤
故答案为(1)②(2)④(3)①(4)③(5)⑤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