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 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学习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感知情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对自身行为的思考
4.学习作者对工作专注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感知情节,品析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析幽默风趣的语言。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动物也有灵性和个性,你能讲一讲自己所经历动物趣事吗?本文作者作为一个动物行为学家,将为我们讲述他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生于维也纳,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他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雁语者》。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背景链接
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3.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嗔怪(chēn) 小凫(fú) 哺乳(bǔ) 羞怯(qiè) 鹳(guàn) 麝香(shè)
驯养(xùn) 禁锢(gù) 匍匐(pú fú) 障碍(ài) 滑翔(xiáng) 收敛(liǎn) 余晖(huī) 虐待(nüè) 鹦鹉(yīng wǔ) 怪诞不经(dàn) 神采奕奕(yì)
(2)字词释义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4.默读课文,梳理结构
【点拨】一.(1)写“我”研究动物行为科学不被人理解。
二.(2~9)“我”做水鸭子实验、研究。
三.(10~19)写爱搞恶作剧的大鹦鹉“可可”。
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
【点拨】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与水鸭子、鹦鹉打成一片的相关趣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爱心和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渴望,体现出作者对动物的尊重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第一段在文中作用?
【点拨】引用外行人并无恶意的批评,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方法往往“怪诞不经”的事实。反衬出动物行为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尊严的可贵精神,语言风趣幽默,欲扬先抑,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一系列故事内容。
2.黄冠鹦鹉可可喜欢做什么事?
【点拨】喜欢跟我在一起;爱搞恶作剧:咬衣服上的扣子,把毛线团缠在树上。
3.“可可”和主人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点拨】这种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文章开始写买回“可可”后让它不受脚链的约束,随意行动,它便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当“可可”把父亲的扣子咬下来时,家人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淘气的孩子,称它为“坏东西”;当“可可”把母亲的毛线团缠在树上时,全家人也都是无可奈何,让人忍俊不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可可”飞翔时,“我”叫它,它才会“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4.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点拨】“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著与忘我的精神。
5.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点拨】(1)亲近动物,尊重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2)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3)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6.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点拨】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和的阅读兴趣。
7.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有时还带有调侃的味道,赏析以下句子。
(1)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点拨】“屈、低、爬、看、叫”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模仿母鸭爬行的姿态;“大把胡子”“大男人”具有调侃的意味;也突出了作为科学工作者对工作的专注。
(2)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子憋得尖尖的,发生“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
【点拨】“憋得尖尖”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我”模仿黄冠鹦鹉声音时的神态,表达了“我”极高的专业素养。
(3)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绕着我们的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点拨】将可可打开线团缠绕在树上的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咬、飞、蹿、打转等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
五.品读课文,归纳写法
1.总分结构,层次分明。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然后具体阐述居民把“我”当作疯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领着小鸭子投入地在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另一方面是“我”和大鹦鹉“可可”之间的趣事。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语言风趣,诙谐幽默。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怪诞行为视为发疯,由此便产生了喜剧的效果;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则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黄冠大鹦鹉“可可”咬掉父亲裤子上的纽扣,把母亲的毛线团缠在树上。这些情节让人生气之余,也使人忍俊不禁。另外文章的语言诙谐、风趣,如写众人“脸色煞白”“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等,既从侧面展现出大家对“我”行为的不理解,又带着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件趣事,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共23张PPT)
17 动物笑谈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开心一刻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生于维也纳,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他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雁语者》。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新知讲解
相
关
链
接
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字
词
积
累
新知讲解
嗔怪( ) 小凫( ) 哺乳( ) 羞怯( )
鹳( ) 麝香( ) 驯养( ) 禁锢( )
匍匐( ) 障碍( ) 滑翔( ) 收敛( ) 余晖( ) 虐待( ) 鹦鹉( )
怪诞不经( ) 神采奕奕( )
chēn
fú
bǔ
qiè
guàn
shè
xùn
gù
pú fú
ài
xiáng
liǎn
huī
nüè
yīng wǔ
dàn
yì
新知讲解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层
次
划
分
一.(1)写“我”研究动物行为科学不被人理解。
二.(2~9)“我”做水鸭子实验、研究。
三.(10~19)写爱搞恶作剧的大鹦鹉“可可”。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与水鸭子、鹦鹉打成一片的相关趣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爱心和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渴望,体现出作者对动物的尊重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
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研
读
探
究
1第一段在文中作用?
引用外行人并无恶意的批评,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方法往往“怪诞不经”的事实。反衬出动物行为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尊严的可贵精神,语言风趣幽默,欲扬先抑,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一系列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
2.黄冠鹦鹉可可喜欢做什么事?
喜欢跟我在一起;
爱搞恶作剧:
咬衣服上的扣子,
把毛线团缠在树上。
合作探究
3.“可可”和主人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这种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文章开始写买回“可可”后让它不受脚链的约束,随意行动,它便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当“可可”把父亲的扣子咬下来时,家人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淘气的孩子,称它为“坏东西”;当“可可”把母亲的毛线团缠在树上时,全家人也都是无可奈何,让人忍俊不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可可”飞翔时,“我”叫它,它才会“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合作探究
4.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著与忘我的精神。
合作探究
5.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1)亲近动物,尊重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2)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3)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合作探究
6.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和的阅读兴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品
读
语
言
(1)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屈、低、爬、看、叫”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模仿母鸭爬行的姿态;“大把胡子”“大男人”具有调侃的意味;也突出了作为科学工作者对工作的专注。
合作探究
(2)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子憋得尖尖的,发生“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
“憋得尖尖”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我”模仿黄冠鹦鹉声音时的神态,表达了“我”极高的专业素养。
合作探究
(3)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绕着我们的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将可可打开线团缠绕在树上的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咬、飞、蹿、打转等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
合作探究
1.总分结构,层次分明。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然后具体阐述居民把“我”当作疯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领着小鸭子投入地在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另一方面是“我”和大鹦鹉“可可”之间的趣事。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
作
特
点
合作探究
2.语言风趣,诙谐幽默。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怪诞行为视为发疯,由此便产生了喜剧的效果;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则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黄冠大鹦鹉“可可”咬掉父亲裤子上的纽扣,把母亲的毛线团缠在树上。这些情节让人生气之余,也使人忍俊不禁。另外文章的语言诙谐、风趣,如写众人“脸色煞白”“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等,既从侧面展现出大家对“我”行为的不理解,又带着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结
构
梳
理
动物笑谈
水鸭子
大鹦鹉
学母凫又蹲又爬又叫
新出世的雏凫只认母凫的叫声
模仿大鹦鹉的叫声唤回大鹦鹉
大鹦鹉咬下父亲的扣子
大鹦鹉把毛线缠到树上
善待动物
尊重生命
和谐相处
专注忘我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件趣事,200字左右。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