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变形记》(课件)》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变形记》(课件)》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5:1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习作:变形记》
说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变形记》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它借由“变形”来转 换自己的视角与思维并进行想象与表达的训练。习作内容与本单元的 阅读有机衔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过程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习作时进行实践运用,创编故事。就本课教材而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示了习作的具体内 容,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部分给出四个习作参考题目,给学生提供不同思路。第三部分提出修改建议。从习作要求上来看,就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重点的部分写详细。本次的习作教学注重立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一整个过 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说学情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小学生的天赋,关于想象作文,孩子们并不陌生,从小学中段开始,教材都有关于学生想象与表达的训练。三年级要求学生尝试着编童话或续编故事,四年级侧重于“故事新编”,五年级要求根据情境编故事。而本次习作较之前的想象作文又对孩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转变自己的视角,将自己“变形”为一种事物,运用“想开去”策略,以第一人称来表达变形后奇妙的经历。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花之歌》后,在立意和表达上可以获得不少启发,可以尝试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习作表达打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但本次习作是叙事类文体,而《花之歌》是一首散文诗,所以在习作指导时,除了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以外,还要引导学生以故事的方式写出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这一点可以尝试借助叙事类的习作例文帮助孩子习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五、说教学法
说教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2、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 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发的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 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 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 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 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说学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完新闻材料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借助题目示范,打开选择思路
1.读教材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1)自由默读教材第12页内容,圈画关键词句,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交流明确习作内容。
2.读教材提供题目,了解变形对象。
(1)读题目思考发现:《地球的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日子》
(2)交流发现。预设:想象对象从天体到动物到自然现象到自然物种,角度多元。
【设计意图:我们会发现,多角度例子的提供,对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是有用,但依然不够丰富,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具体可感的对象作范例,拓宽想象空间。】
3.读优秀范文题目,丰富选择对象。
(1)提供范文库中部分习作题目,自主默读。
《田鼠历险记》 《水滴的烦恼》 《月宫玉兔》 《变虫记》
《作业本的自述》 《猫头鹰日记》 《一片树叶的悲哀》 《交通灯下惊魂一幕》
(2)交流:哪个题目引起了你的注意。
(3)基于交流,梳理变形对象选择注意事项。
预设:多角度想开去;选择变形对象以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先。
(4)自拟题目交流,通过同伴交流修正选择对象。
板块二:片段阅读赏析,感知特性与灵性
1.简单交流变形后的想象,发现问题。
(1)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变化。想象一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设交流中会出现的问题:变形后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经历想象离谱。
(2)提示明确:确定了变形对象,想象也有注意事项。
2.提供支架,感知“特性”与“灵性”。
(1)默读片段,感知“特性”:根据事物特性,猜测小作者变成了什么。明确想象第一个注意事项:不管变成什么,都要保留物体原有的特性。
(2)默读诗行,再悟“特性”:默读作家三毛的《说给自己听》片段,发现树的特性发现作家三毛想象来生做一棵树时,对树充分了解。
(3)重读片段,感知灵性:自主默读蚯蚓片段和树的片段,圈画出感受到物体充满灵性的词语。(预设:字里行间感受,发现蚯蚓有思考,有判断,有情绪等。)
(4)交流明确,大胆赋予灵性:变形后的物体是有灵性的,你可以大胆想象,大胆赋予它灵性:它有智商有情感,会说话,会思考,会喜怒,会哀乐……
(5)举例感知,灵性基于特性:引导关注片段中的“扫视”一词,不是跑一遍查看,不是飞起来看,而是扫视。从这个词说开去,物有灵性,但不能超出它本身的能力范围。举例感知:蚯蚓不会飞上天,树木不会离开地面,蚂蚁不能开飞机……补充说明赋予灵性也要建立在事物特性基础上。
(5)尝试写片段:变形后故事片段撰写,注意留有特性,基于特性发挥灵性。
(6)交流片段,评价改进:变形后特性是否保留?是否赋予了它灵性?
板块三:阅读多篇范文,学习故事重点部分设计
1.借助范文片段,续编蚯蚓故事并交流。
(1)以教材中的《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为题,口头续编想象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蚯蚓的幸福泛泛而谈,在吃喝住行上打转;对幸福的感知缺少灵性赋予。
预设值得肯定的想象:幸福想象有具体事例,并将此确定为故事重点。
(2)小结:想象要有重点,给变形对象注入灵魂,赋予灵性。
【设计意图:牛刀小试后了解变形记故事想象要有重点,为确定重点作示范和铺垫。】
2.范文阅读,感知有重点地设计变形故事。
(1)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交换阅读四篇优秀范文:春江潮生发布六上1号范文《风的世界》,5号范文《喜鹊历险记》,10号范文《我是一轮月》,13号范文《患难见真情》
(2)选择印象最深的变形故事交流阅读收获(有意识地指向重点内容安排与设计)。
(3)交流小结:关于变形故事想象的经验或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感知有重点地设计变形故事,知道想象故事要围绕核心内容展开,立意集中。】
3.自主想象故事,写下故事情节提纲与同伴交流。
交流注意事项:明确重点情节设计。
4.全班交流,罗列值得借鉴的思路参考。
预设故事想象关键词:历险(有惊无险)、烦恼、幸福……
板块四:自主创作变形记故事
1.安排相对充分的课堂时间,静心完成变形记故事创作。
板块五:同伴阅读给建议,完成修改
1.提供交流评价要点建议:(1)是否保留了变形对象的特性?是否基于特性赋予了它灵性?(2)故事设计是否有重点?是否围绕一个核心意思编写?
【设计意图:把修改的权利首先交给学生。老师提供建议,让学生有依据有重点地进行评价与修改,实现指导重点、创作重点、评价重点和修改重点四点合一,以有效达成习作教学指导目标。】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习作:变形记
奇思妙想 合情合理
细致描写显形象
一波三折写详细
八、说教学反思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是,想象可以大胆地去想,怎样合理是习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花之歌》为范文支架,引导学生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最想变成什么呢 为什么 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小的东西。以课文谋篇布局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难点。在习作中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学生习作中最大的难题。在教学中,我接着以问题讨论为支架,说说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从身边的事说出了对有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选材。让学生明白哪些材料可以表达中心意思,再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选材,由扶到放,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指导,又为学生后面的习作奠定基础。解决了学生习作空洞的困难。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变的内容”上的指导还不够,因为学生“变的事物”并不多,说明老师的启发还不到位。这其实也是学生一种不关心生活,对生活的态度不认真的表现。造成习作和老师课堂中提到的雷同,这是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