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3生物进化的学说—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
1.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关键因素是( )
A.生物能过度繁殖 B.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能产生变异 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择
2.某森林中生存着一群不同体色的蛾类,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请你推测多年以后,图中最能体现这群蛾类体色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3.保护色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
A.冬天的雷鸟羽毛全是白色的
B.绿色草地上的昆虫体色一般是绿色的
C.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D.眼镜蛇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眼镜状斑纹
4.下列科学家中,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B.瑞典科学家林奈
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D.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
5.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侵袭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十分发达,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6.有的人感冒了就会立即吃药或者没感冒也会吃药预防,时间长了,会发现药效下降。下列关于感冒药效果下降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
A.感冒药使用后病毒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 B.感冒药使用之后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
C.感冒病毒产生变异频度比较快,不好预防 D.病毒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
7.我国的金鱼、菊花等动植物有许多品种,这些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其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 )
A.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人 B.巨大的繁殖力,人
C.巨大的繁殖力,环境条件 D.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环境条件
8.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
(1)提出问题: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
(3)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
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④重复③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昆虫体色类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A.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昆虫幸存者减少。
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_________,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4)此实验中要重复③步骤到第三代的意义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生物能产生变异是进化的基础,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能发展和进化的关键因素。
2.答案:D
解析: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灰色和白色成为保护色,所以,多年以后,灰色蛾和白色蛾数量较多,棕色蛾数量少一些。
3.答案:D
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A、B、C三项都属于保护色,不符合题意;而眼镜蛇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眼镜状斑纹主要起威慑作用,是警戒色,不属于保护色,D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达尔文是英国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5.答案:C
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那些有翅能飞但翅不够发达的昆虫,会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增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昆虫的翅要么发达,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6.答案:A
解析:A.感冒药使用之前病毒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而不是感冒药使用之后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变异,A错误。
B.病毒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感冒药时,把抗药性弱的病毒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B正确。
C.感冒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不好预防,C正确。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D正确。
故选:A。
7.答案:A
解析:金鱼、菊花等动植物有许多品种,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其形成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外因是人。
8.答案:(2)昆虫的保护色是(不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3)灰色;非常相似;自然选择
(4)证实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2)作出的假设是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作出的假设是:昆虫的保护色是(不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3)由于绿色的昆虫适应了环境不容易被母鸡发现,灰色的昆虫不适应环境容易被母鸡发现,造成绿色幸存者增多,灰色幸存者减少。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此实验需要做完第一代,还要做第二代、第三代的目的是证实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