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6 06:44:54

文档简介

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第1课时—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草地 B.一群羊 C.一片森林 D.一条河流
2.下面是某同学在野外调查时拍摄的照片,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B. C. D.
3.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
A.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
B.它们的生活需要的能量少
C.它们分布广、数量多
D.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4.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
A.牛吃草 B.人吃银耳 C.狼吃羊 D.松鼠吃蘑菇
5.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型生态球,他在生态球中放了几棵水草,一条小鱼,一些河泥,并装满了水,然后把生态球放在了南面的窗台上,可是第2天他就发现小鱼已经死了。这是因为缺少了( )
A.分解者 B.阳光 C.空气 D.生产者
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成分都包括( )
A.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阳光、空气、水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片农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指的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8.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每年仅牛的粪便就有几百万块,严重影响了牧草的生长,而且易滋生蝇蛆。澳大利亚科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生态评估,从中国引进蜣螂,解决了粪便堆积的问题,而且改良了草原的土壤。
(1)草原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草原______。
(2)影响牧草生长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______。(举一例)
(3)以上资料中,生产者有______,消费者有______,非生物成分如______。(各举一例)
(4)草原上所有生物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来自生产者的______作用。
(5)蜣螂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以牲畜的粪便为食物,从这一作用看蜣螂属于______。
(6)资料反映了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ACD、“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条河流”,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ACD不符合题意。
B、“一群牛”,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并把能量贮存起来,属于生产者。
3.答案:D
解析: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4.答案:A
解析:牛为消费者、草为生产者,因此“牛吃草”体现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5.答案:C
解析:生态球装满了水,里面没有空气,同时水草也因为没有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导致水中缺氧,小鱼无法呼吸,所以小鱼会死亡。
6.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一般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A选项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故B错误。
8.答案:(1)生态系统
(2)牛(或蜣螂)
(3)草;牛(或蝇);光(或土壤等)
(4)光合
(5)分解者
(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解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题干知,草原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
(2)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牧草生长的生物因素如牛(或蜣螂)。
(3)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因此以上资料中,草属于生产者,牛(或蝇)属于消费者,非生物部分有光(或土壤等)。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由太阳提供。
(5)蜣螂通常以牲畜的粪便为食,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进入生态循环。所以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蜣螂解决了粪便堆积的问题,而且改良了草原的土壤,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第2课时—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
1.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
A.草→兔→狐 B.草→狐→兔 C.阳光→草→兔→狐 D.阳光→兔→草→狐
2.《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这段话所反映的食物链是( )
A.蝉→螳螂→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树 D.黄雀→螳螂→蝉→树
3.某一河流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曾经一些年份,当地某工厂向该河流排入了大量含某种有毒物质的废水,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上述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剑水蚤 B.蜻蜓幼虫 C.小鱼 D.大鱼
4.下列有关食物链“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丁是分解者
C.乙、丙之间是捕食关系
D.甲、乙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同
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A.鹰 B.鸟 C.草 D.虫
6.如图表示碳在某生态系统内部的运动情况,A、B、C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B1、B2、B3具有捕食关系,关于图中的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 A→B3→B1→B2 B. A→B2→B1→B3
C. A→B3→B1→B2→C D. A→B2→B1→B3→C
7.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除甲外,其余生物都是消费者
B.丁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中有4种消费者
D.该食物网没有分解者,戊获得能量和积累毒素最多
8.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______。
(2)从总体上看,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此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4)如果大量捕食狐和鹰,那么兔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选择填写:“增加”或“减少”)。
(5)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该食物链正确表达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A正确。
B、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兔不能以狐为食物,箭头指向错误。B错误。
C、该食物链中出现了非生物部分阳光,食物链起点不是生产者,C错误。
D、该食物链除出现了非生物部分阳光外,捕食关系也错误,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树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
3.答案: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链只有生产者,消费者,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丁是消费者,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图中的食物链有: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甲→丁→乙→丙,丙以乙为食、丙、乙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正确; D、甲属于植物、乙是动物,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现象以及识图能力。生物富集伴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发生,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越靠后,生物体内富集的量越多。
6.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A既能消耗二氧化碳,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生物A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B直接或间接以A为食(B1、B2、B3具有捕食关系),所以B为消费者,C能同时将A和B分解归还无机环境,所以C为分解者。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一条食物链即A→B2→B1→B3。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图中除甲是生产者外,其余生物都是消费者,A正确。
B.丁捕食丙,丁和丙都捕食己,故丁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正确。
C.图中的食物链有条,分别是:甲→乙→丙→丁→戊;甲→己→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显然,最长的食物链中有4种消费者(乙、丙、丁、戊或己、丙、丁、戊),C正确。
D.该食物网没有分解者。能量流动一般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方向流动、且是逐级递减的。许多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所以,最高营养级的戊获得能量最少、积累毒素最多,D错误。
故选D。
8.答案:(1)分解者
(2)草
(3)5
(4)增加
(5)鹰
解析:(1)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在图中草是第一营养级,从总体上看,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
(3)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从左到右: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
(4)狐、鹰都捕食兔,如果狐和鹰被大量捕杀,兔由于失去天敌非控制,其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加。
(5)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