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word版含解析)(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word版含解析)(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6 09:29:56

文档简介

7.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第1课时—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
1.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大气圈 B.水圈 C.地壳内部 D.岩石圈
2.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空气
3.生物种类最少的生态系统是( )
A.河流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4.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5.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6.“犹如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的生态系统是( )
A. B.
C. D.
7.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①大气圈的底部
②水圈的大部
③岩石圈的表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根据图示将下列生物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鱼 ②青蛙 ③蚯蚓 ④燕子 ⑤细菌 ⑥莲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C选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岩石圈指的是地球上部的固体部分,其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C选项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A、河流生态系统也属于淡水生态系统,生产者主要是水生藻类,消费者主要是其中的水生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多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故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故C不符合题意;
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的作用,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植物主要是单一的农作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故D符合题意。
综合上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最少。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故选C。
5.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选:A。
6.答案:C
解析: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A为草原生态系统,B为农田生态系统,C为森林生态系统,D为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的美称,C选项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8.答案:④;③;⑤;②;⑥;①
解析:①鱼生活在水中,因此为G;②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因此为E;③蚯蚓只能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此为C;④燕子生活在空中和陆地上,因此为B;⑤细菌的生活范围相当广泛,在三个圈层都可以生活,因此为D;⑥莲可以生活在水中和空气中,因此为F。
27.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第2课时—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
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结果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 )
A.生物的种类基本不变
B.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不变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同
D.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4.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
B.生物的繁殖能力强,而生存条件有限
C.人类在江河湖泊以及森林中大量捕杀动物
D.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
5.下列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是( )
A.大量围湖造田 B.适当植树造林
C.把苍蝇和蚊子都消灭掉,以免传播疾病 D.大量捕捉麻雀,保护粮食
6.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B.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
7.我国北方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体现优势互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关于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B.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
C.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
8.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如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图中的______。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______。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4)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______能力较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
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错误。
B.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较多,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B错误。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并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故选:B
3.答案:D
解析: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并不是指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基本不变的静态平衡,而是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4.答案:D
解析:人类乱捕滥杀使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乱砍滥伐破坏动物的栖息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水体受到污染等等一些活动,都没有按生态规律办事,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5.答案:B
解析:适当植树造林,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改善气候,还会使鸟类等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使生态系统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围湖造田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功能;把苍蝇和蚊子都消灭掉,虽然短时间内保护了环境,但也会使一些食虫动物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样的道理,捕杀麻雀会使农业害虫大量繁殖,反而使农作物减产。
6.答案:B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
7.答案:D
解析:养殖动物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同时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A正确。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氧气,B正确。冬季养殖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正好给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C正确。养殖的动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8.答案:(1)农作物
(2)分解者;物质循环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自我调节
解析:(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其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遗体和粪便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2